文章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reurl.cc/WdvAVk
撰文:薛子遙(編譯) 最後更新日期:2020-04-23 21:00
原著:法國索邦大學哲學系碩士、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社會學碩士 Paul Sedille
https://i.imgur.com/mdDkpFK.jpg
作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法國似乎逐漸緩過來了。截至4月23日,法國累計確診
新冠病毒肺炎病例逾15.7萬人,累計確診病逝逾2.1萬人。繼4月3日新增確診17,355人的
峰值之後,除了4月16日新增12,416例的例外,每日新增確診已經持續下降,近日更維持
在每天一兩千新例的情況。在此次疫情期間,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可
謂經歷了好一番民意的轉折。
從遠處看,疫情似乎對馬克龍的聲望是個福音。評論家們看他最新的電視發言指出,他在
危機中表現出了 「一定的威嚴」,並學會了承認錯誤。然而,新冠肺炎來到法國時,法
國社會正經過歷史性的社會運動。這種不滿情緒不太可能隨着疫情的爆發而簡單地消退。
馬克龍自2017年上任伊始,就贏得了國際觀察者的青睞。他被描繪成一個年輕、勇敢的政
治家,勇於面對這個時代的大問題:民粹主義、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移民危機、經濟衰
退... 「終於來了!」,世界上的記者們似乎感嘆道,「這裏有一個堅定的親歐盟自由
主義者,願意面對對仇外心理和反動的民粹主義」。
然而,在法國,情況則要複雜得多,也沒有那麼風光。他的金融和銀行業背景使他與不太
富裕的人疏遠,普羅大眾認為馬克龍脫離了普通人的問題。許多人批評他與媒體的親密關
係不恰當,接近於裙帶關係。而在他當選後,他的改革計劃,在國外看來是雄心勃勃的,
也是必要的,但在國內相當一部分人看來,卻是沒經過深思熟慮,不聽人民的聲音。
在政壇之前:銀行家馬克龍
馬克龍早期的職業生涯是在金融和銀行業。2004年從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畢業後,他成為財
政部下屬的財政監察局(Inspectorate General of Finances)的高級官員。2008年,薩
爾科齊(Nicolas Sarkozy)當選後,馬克龍以5萬歐元(42萬港元)的價格買斷了自己的
政府合同,並在羅斯柴爾德公司(Rothschild & Co)擔任投資銀行家。在那裏,他從事
大額收購合同的工作,使他迅速積累財富。
他的這段人生之所以被法國人今天記住,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法國政治家較少出身於
私人金融領域。有些人一開始就覺得很新鮮,但也有很多人把「銀行家馬克龍 」與貪婪
、冷漠和傲慢聯繫在一起。
其次,在許多法國人的眼裏,馬克龍代表了法國的精英主義系統,他經過了國家行政學院
和財政監察局,這兩個法國政治精英主義的象徵,因此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受保護的特權
人士。這個形像在黃背心運動期間影響特別大,抗議者把他描繪成一個與法國人民的日常
鬥爭完全脫節的總統。
在疫情期間,這個形像仍然存在:譬如有人在Twitter上抱怨「右翼銀行家對破壞我們的
公共衛生系統負有責任...當自由主義殺人時,馬克龍假裝站在左翼」。
經濟部長:商業第一
直到2012年,也就是成為總統前五年,馬克龍才進入政壇。隨後,他在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總統的政府中被任命到相當低調的職位。但很快,當奧朗德決定要振興法國經
濟時,他在財政方面的經驗讓他迅速晉升為經濟部長。
正是在那裏,因為他推動的「馬克龍法 」,他的名字第一次被法國公眾所熟知。這項提
案是一系列依靠公共服務私有化和放寬對法定工作時間管制的措施。不過,這些有利於商
業的措施卻引起了爭議,違背了法國的社會主義傳統,為了避免該法被否決,政府通過法
令將之強行通過議會。
馬克龍的自由主義、有利於企業的政策,與法國龐大的官僚體系和昂貴的社會保障制度形
成了鮮明的對比。法國公眾注意到的是,無論是否認可,這位所謂的左翼「社會主義人士
」(他當時為社會黨總統工作)更關注的是如何提高競爭力和創新,而非打擊不平等或擴
大福利系統。
法國媒體的寵兒
隨着2017年大選周期的臨近,馬克龍宣布將競選總統時,成為頭條新聞。這時,馬克龍才
真正成為了法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所有人都在談論這個一夜之間成為第三大可能的候選人
。
他的競選過程中有一個方面引起了公眾的注意:媒體對他的喜愛。與其他候選人相比,馬
克龍一直以來都在積累正面的評價和更多的直播時間,似乎在各大媒體上都有他的盟友。
這遭到了極左和極右派的強烈批評,他們開玩笑說,媒體感染了一個危險的「馬克龍病」
(Macronitis)。
這個問題很少在國際媒體上討論(國際觀眾也許也感染了「馬克龍病」),但這在法國進
一步鞏固了馬克龍的受保護的精英形象,相較於關注馬克龍的雄辯演說,許多評論家更多
集中在評論馬克龍是「經過偽裝的權貴代言人」。
出乎意料的總統
馬克龍的上台過程源於當時的時代背景,他在合適的時機突然出現。
首先,社會黨(法國兩大政黨之一)當時正處於領導層的鬥爭中,馬克龍的新政黨在這時
推出,並迅速崛起,就這樣擊敗了一系列社會黨的領導人。而就在大選首輪投票的前幾天
,第二大政黨的黨魁,領先候選人菲永(Francois Fillon)陷入腐敗醜聞,失去了領先
優勢。這讓馬克龍得以進入第二輪大選,並遭遇的是極右派民粹政治領袖勒龐(Marine
Le Pen)。
這一切都讓法國民眾感到有些心灰意冷。許多選民團結在馬克龍周圍,原因是要針對極右
派投出反對票,而並不是支持這位39歲的政治新人。在這次選舉中很多選民不願意投票,
看投票率就知道:四分之一的登記選民沒有出現在選舉現場,近八分之一的選民投了空票
或無效票。
在此基礎上,馬克龍又急於檢驗他的脆弱支持。他擔任總統期間一個引人注目的方面是,
他毫不猶豫地推動有爭議的改革,譬如大幅削減開支,或抨擊法國陳舊的退休制度等。
在改革勞資關係方面,馬克龍希望將法國經常對立的勞資關係轉向更靈活的、基於共識的
模式。問題是,在未能達成共識之後,他的改革卻激起了法國民眾的熱情,掀起了前所未
有的罷工潮和社會運動,法國黃背心運動。
馬克龍今天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法國人對其改革的反抗。許多法國民眾覺得馬克龍
沒有花時間去聽他們的意見,改革進行地太過倉促。他專注於經濟和競爭力的問題,當他
們上街遊行時,他並沒有理睬他們的要求,而是用警察來回應抗議。
疫情後的馬克龍會麼樣子?
在國外,他因「讓地球再偉大」(make the planet great again)這樣的名言而受到讚
賞,但法國人印象中馬克龍的名言卻是他將抗議者描述為「反對變革」的「懶惰者」,或
者是如下影片當中這句被普遍認為很「離地」的一句話:「人們只需過條馬路便能找到工
作」。
如今,疫情讓改革和抗議活動都停滯不前,馬克龍危機時刻的發言也為他贏得了一些人氣
。但舊傷複發只是時間問題,馬克龍不得不再次面對他的批評者。
馬克龍的聲譽,不只有國際觀察者看到的「自由主義救世主」、「法國和歐盟的堅毅改革
者」或「常有深邃思考的哲人王(the Philosopher King)」,馬克龍也為自己塑造了一
個不那麼討人喜歡的形象:一個無情的銀行家,一個只看經濟而忽略老百姓的新自由主義
者,這位總統要對法國搖搖欲墜的社保體系予以致命一擊,並以一個不確定的世界取而代
之,在那個世界裏,富裕者充滿了機會,但普通人面臨的卻是不公而激烈的競爭。
一旦疫情過後,馬克龍能否重新贏得民心,能否成功改革國家?這更多的是看他能否解答
上述法國市民的憂慮,而不是看他能否不負國際社會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