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視角:義大利疫情危機 恐引發歐洲「領土」的瓦解
索洛斯
● 開放社會基金會副主席
近期的新聞標題總是令人惴惴不安:「維生器材短缺,該先救誰?醫生天人交戰」、「病人大排長龍,病毒試劑、病床供不應求」、「世界各地百業蕭條,商家慘澹經營,經濟停滯」。
各國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數字的排行榜亦使得處處人心惶惶,尤其是美國,確診人數不斷飆升,確診案例也已比病毒發源地的中國多出10倍。
在歐洲,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於義大利尤為嚴重。
自3月9日起,為了減緩病毒擴散,義大利就一直處於封城狀態,截至4月23日,該國已通報了18萬7327名確診案例,2萬5085人因病死亡,其中大部分案例集中於倫巴底大區(Lombardy)北部。
米蘭為該區首府,亦是義大利的經濟支柱,不僅如此,這座繁華不再的城市,是歐洲整合的關鍵,也是歐洲整體經濟的主要推手。
然而,眼見義大利死亡率及感染率竄升,位居歐陸之首,歐盟(the European Union)及其成員國卻沒有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即時提供援助。反之,歐盟會員國只是一再退縮並關閉國界,救急物資及醫療器材也隨之斷貨,使得義大利的局勢雪上加霜。
比起疫情,各國政府似乎更關注自己國家的經濟優勢,因而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部分北歐國家代表更是質疑義大利最近的經濟決策--比起義大利的死亡人數及經濟衰退,他們更關心的是該國未來將如何償還債務。
也因為這樣,在歐陸乃至於全球,都面臨歷史性的公衛及經濟危機之際,歐洲正處於分裂狀態,且有「領土」瓦解的可能。
若說英國脫歐使其餘27個成員國團結一心,打消退出歐盟舞台的念頭,新冠病毒可說是將這個議題重新帶回檯面。
為了確保義大利及歐盟整體能順利脫險,並在危機後復甦,歐盟對成員國及其人民,有使用或創造任何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的責任。
這使歐盟必須屏棄對過時治理模式的習慣性依賴,因為這種模式並未將共同融資工具(common financial resources)納入貨幣同盟(monetary union)成立的考量。
義大利若無法度過危機,對歐洲經濟,甚至是歐洲整合本身,都將造成極大的傷害;此代價遠遠高於在非常時期,打破一兩項歐盟的財政法則(fiscal rules),並對義大利伸出援手。
在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於3月26日的線上鋒會前,包括葡萄牙及斯洛維尼亞等南歐國家在內的9個歐洲國家,集體呼籲歐盟發行國際債券(Eurobond),並將債務共同化(debt mutualization)。
會議上決定,歐洲各金融機構將負責提出應對方案,以減輕各政府高層的壓力(其中大多數政府已忙於應付國內的反對勢力)。同時,義大利一些極為專斷、極端的政治人物,亦抓緊時機對歐盟施壓,試圖讓義大利退出歐元區及歐盟。
隨著美國在現任政府的領導下,逐漸退出戰後跨大西洋聯盟(post-war transatlantic alliance),歐盟有機會履行其在價值觀、人權和多邊合作上的承諾,並確立自己的全球領導地位。
然而,歐盟卻未能成功面對挑戰。儘管目前的歐洲前途黯淡無光,但對歐洲機構和政府而言,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若無法提出有效的對策,義大利的退出或新冠病毒的危機,將使歐盟損失慘重,而歐陸的所有國家及經濟體也將連帶受害。
我的父親索羅斯(George Soros)經歷了20世紀最令人髮指的罪行。
自那次經驗起,他便堅信歐洲整合的必要性。他長期以自己創辦的慈善機構,為歐洲和世界爭取更美好的未來,我引以為傲。
當然,這也是為何父親所成立的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oundations,OSF),會在此關鍵時刻對義大利伸出援手。基金會將為米蘭市提供100萬歐元,以救助弱勢族群;除了幫助米蘭在未來幾個月內重建經濟及衛生環境,也重振士氣。
毫無疑問,有些歐盟國家(即便時間上的推遲)也已將醫療用品運至義大利,而該國許多民眾亦自掏腰包,資助國家對抗這場危機。阿爾巴尼亞在獲准展開歐盟入會會談的幾天後,也立即派遣30名醫生的團隊至義大利北部,充分展現歐洲的團結精神。
期盼其他國家也能效法阿爾巴尼亞,對新冠病毒的重災區伸出援手。在予以布達佩斯(Budapest)類似的救濟後,我們將立即協助義大利賑災。未來,開放社會基金會對此病毒危機,也會持續提供各種援助措施。
(翻譯:陳懷玉,責任編輯:簡嘉宏)
https://www.upmedia.mg/forum_info.php?SerialNo=8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