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以後的世界尚未到來,我們在混亂中發現新常態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5-07 07:20:32
標題: 世界報:以後的世界尚未到來,我們在混亂中發現新常態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reurl.cc/WdN6Ok
作者:古莉
標註日期5月7日的法國《世界報》刊出專欄作家希爾薇-考夫曼(Sylvie Kauffmann)的
文章說,疫情以後的世界還未到來,但現在也不是以前的世界了。在疫情前後兩個世界之
間的混亂中,“新常態”的代碼已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新常態出現
考夫曼說,自從COVID-19病毒佔領我們的世界,我們一遍又一遍告訴您:世界將分為“以
前的世界”和“以後的世界”。大家在辯論“以後的世界”會怎樣。那肯定是基於虛構和
假設的辯論,所以更激動人心。
然而,在“以前”和“以後”兩個世界之間的暫時混亂中,出現了一些元素,就像美國人
所言,形成了一種“新常態”。沒人知道這個新常態會持續多久,但它跟“以前的世界”
已經不一樣了。
最明顯的改變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戴口罩,與他人保持距離,用眼睛微笑,不再互
相碰觸。
人們在談論這次危機時,常提到2008年金融危機,因為那次危機重創了經濟。其實那是誤
導,應該提的是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及其後果。在911恐怖襲擊後,工作場所都加強了安
全措施,個人出入需要卡出入,飛機場採取了繁瑣的安檢程序。
當時人們說,應該習慣這個“新常態”,應該控制自己對恐怖主義的害怕,就像現說,應
該控制對病毒的恐懼情緒。
病毒讓自由降半旗
不過,克服恐懼的方式有所不同。比如2015年11月13日在巴黎發生針對咖啡吧,餐廳,戲
院,體育場系列恐襲後,人們克服恐懼,挑戰恐怖分子的辦法,就是在露天咖啡擠坐在一
起。那一次我們的防禦是不改變生活方式。而今天,我們的防禦卻是改變一切:告別擁擠
的咖啡吧,告別聚會吃喝交際,告別音樂會和夜店,告別集會示威和瘋狂的體育場。這一
切,要等克服了恐懼,才能恢復。
過去,我們張揚這些自由,是要反對那些想侵犯自由的人,而如今,為了保護自己,我們
把這些自由降了半旗。
至於統治者們,他們都眼看着自己六個月前的計畫灰飛煙滅,也不知道這個過渡期會把他
們引向何方。
在法國,總理菲利普4月28日將他的平衡路線概括為:“保護法國,但不讓它停滯到引發
(經濟)崩潰”。
政府需在公民健康和經濟之間尋找平衡,避免讓健康毀了經濟,或讓經濟毀掉健康。
疫情模糊了一切定位:在工作中,看不見的病毒,變得最顯眼;在政治上,健康,團結,
信任,成為最高價值觀。以前,福利經濟曾被嚴肅的人批評嘲笑,而現在它被認為是好東
西。
國家據說正在捲土重來。但要看是什麼樣的國家,是一個讓地方的倡議存活下去,並支持
私營部門的靈活而敏捷的國家;還是官僚重壓之下的國家,千層行政文件在危機中,給很
多緊急行動扯後腿那種國家。
大國栽了 小國翻身
國家也在國際舞台捲土重來。但那裡有驚喜!那是小國翻身。世界大國都遭疫情衝擊:中
國是病毒的發源地,美國打破了死亡記錄,俄羅斯感染人數迅速飆升,巴西已完全失控。
在歐洲大國中,除了預先準備較好的德國之外,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全都遭受打
擊。西班牙在大災中掙紮之際,小鄰居葡萄牙,反應迅速,採取預防措施,生產足夠的檢
測工具,測出感染者,實施隔離,限制了病毒的傳播。
愛爾蘭共和國也較好地控制了疫情。儘管愛爾蘭與英國的北愛爾蘭沒有邊界,而北愛又決
定跟隨倫敦的防疫政策,都柏林的感染統計數字要好過倫敦。台灣遭到北京排斥,卻成為
這次疫情的防疫典範。對於上述情況,奧地利總理庫爾茲(Sebastian Kurz)的顧問波奇
特勒(Antonella Mei-Pochtler)覺得她找到了解釋並告訴《金融時報》:“大國先天傲
慢自大,認為其他國家不如自己。而小國往往會互相學到很多東西。 ”
這篇文章說,也許這些小國意識到自己的手段有限,促使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在危險來臨時
,採取預防措施,並且更團結。希臘預先知道自己在10年財政緊縮後,公共健康基礎設施
不足以控制病毒大流行。結果希臘卻成為這次危機的模範國家。
小國還有另一個共同點,就是為了自保,很快關閉了邊界。那些人員流動不如西歐密集的
中歐國家,就毫不猶豫的關了邊界。疫情導致邊界又回來了,在申根地區周圍,甚至在申
根地區之內,人員已無法自由流動(法國是幾個例外之一)。控制了病毒的新西蘭也宣布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不會開放邊界。就這樣 ,流動性也受到“新常態”的排斥。
此外世界報頭版的重點是, 法國的市長們要求在學校複課後獲得司法保護,避免他們對出
現感染的情況,負刑事責任。參議院通過了相關修正案,引發爭議,因為這關涉到法律平
等問題。
───────────────────────────────────────
疫情「新常態」考驗各國適應能力
https://reurl.cc/qdv7Y0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擴大,世界站在大蕭條以來的危機之中。日本5月4日決定緊急事
態宣言延長至5月底。雖然海外存在放鬆出行限制,摸索結束限制舉措的趨勢,但經濟今
後達不到以前的水平、維持「水面以下」的低空飛行的可能性很大。需要通過醫療體制的
完善等,提高對病毒的抗性,同時恢復經濟活力。各國對「新常態」的適應能力將受到考
驗。
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人數在世界範圍超過了350萬人。雖然治療藥和疫苗的開發進展迅
速,但仍在途中。目前除了出行限制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防控手段。但是,無法持續依賴
為抑制感染而勒緊經濟脖子的「城市封鎖」這樣的猛藥。
各國將為退出限制舉措進行摸索。浮出水面的是為防止疫情再次擴大而在封鎖解除後仍對
人們生活和經濟活動進行一訂製約的「新常態」。
目前每天新出現約2萬~3萬名感染者的美國也將分階段放寬限制,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必
須讓經濟恢復功能」。存在的危機感是如果持續進行封鎖,破産和失業將擴大,社會可能
陷入癱瘓。中立性強的美國國會預算局(CBO)預測稱,4~6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
按同比年率計算下降39.6%。與時隔6年出現負增長的1~3月相比進一步下降。
預測顯示,7~9月將增長23.5%,看起來像是V型復甦。但按GDP的金額來看,僅為20.1萬
億美元,明顯低於上年同期的21.5萬億美元。即使是有望連續2個季度實現2位數增長的10
~12月,也僅為20.7萬億美元,低於成為最近頂峰的2019年10~12月的21.7萬億美元。
針對新冠病毒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稱之為
「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所有國家的經濟都暫時降至負增長的情況似乎難以避
免。歐洲中央銀行(ECB)認為,歐洲的季度GDP恢復至危機前的水平要等到2021~2022年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的估算顯示,日美歐的GDP將在未來約1年裏維持同比負增長。
在疫苗等有效防控手段出現之前,疫情有可能再次擴大。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根據歷史上流
感的大流行歷史對新冠病毒的第二波疫情敲響警鐘。此前已經中招的英國首相強生指出「
必須認識到第二波疫情的風險」,對放寬出行禁令持慎重態度。
法國將於11日解除嚴格的外出限制,恢復小學上課等的活動,但美術館和電影院繼續關閉
。餐飲店的營業仍不允許。意大利4日起首先恢復製造業活動。餐廳等將在6月以後。日本
原本沒有採取海外那樣的嚴格封鎖,但推遲了原定於至5月6日的緊急事態宣言的解除。
要想讓經濟回歸正常軌道,就必須加強檢測,把疫情蔓延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美國的目
標是在一個月內將檢測數量提高一倍,5月份之內達到每週200萬次。有觀點認為即便這樣
仍然不夠。洛克菲勒基金會建議進行大規模檢測,每週達到2000萬~3000萬次。另外還需
要構建後備體制,通過擴充醫療設施來防止醫療體系崩潰。
日本的疫情到目前為止尚未嚴重到中國和歐美的程度,但眼下處於非常脆弱的狀態。檢測
能力和重症監護室等醫療資源在已開發國家當中處於落後。
走出危機重啟經濟活動的前提對病毒的耐受性。4月底的北京,在預定2021年開業的環球
影城建築工地上,作業人員被保安人員叫住,讓出示最近兩周在北京的「健康碼」。
中國已經度過疫情高峰期重啟經濟,工業産值的同比下降率從1~2月的13%縮小到3月份的
1%。即便如此,仍未放鬆警惕,繼續保護嚴格的防控態勢。五一長假期間的遊客人數僅為
去年的三分之一。在4月份的最後一週,北京乘坐地鐵的人數比上年同期減少6成,上海也
不到上年的三分之二。
如果經營活動基本停頓的企業再不逐步恢復,經濟將會進一步惡化。德國福斯4月份在中
國以外地方的生産銷售幾乎完全停止。歐洲最大的大眾工廠雖説已經重啟,但産量只有危
機前的4成左右。公司首席財務官(CFO)Frank Witter認為「不覺得接下來的3個月能恢
復正常。二季度將不可避免地陷入經營虧損」。
「此前曾多次度過經濟低迷時期,但此次的程度完全不同」,日本企業長州觀光開發在山
口縣萩市經營著可容納800人的「萩Grand Hotel天空」,但眼下的預訂還不到上年的一成
,由於經營困難而於4月6日向山口地方法院申請自我破産。社長澤野秀人嘆息「看不到未
來」。
遏制疫情需要時間,經濟萎縮長期持續下去還有可能損害恢復能力。即便是度過危機,也
無法恢復到和以前完全相同的樣子。疫情蔓延全球的風險常在。在完善醫療基礎與病毒打
持久戰的同時,還要重建「水面下」的經濟。最早確立對「新常態」適應能力的國家或者
企業,將成為後新冠時代的世界引領者。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