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聯合國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將因新冠危機損失8.5萬億美元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5/1057352
2020 年 5 月 13 日
經濟發展
在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預計將在 2020 年萎縮 3.2%,標誌著自
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劇烈的經濟收縮。這是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今天在紐約總部發
布的2020年中期《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的主要結論。
這份報告顯示,在基準情景下,發達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在2020年降至-5.0%,而
發展中國家的產出將縮減0.7%。預計全球2020年和2021年的累計產出損失將近8.5萬億美
元,這將抹去前四年幾乎所有的產出收益。
在2020年,大流行很可能導致3430萬人的生活降至極端貧困線以下,其中56%的增長發生
在非洲國家。到2030年,可能還會有1.3億人加入極端貧困人口的行列,這對消除極端貧
困和飢餓的全球努力產生了沉重打擊。這種流行病極大地損害了低技能和低工資的工作,
同時高技能工作受到的影響較小,而這將進一步擴大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收入不平等。
這場大流行引發了一場廣度和規模前所未有的健康和經濟危機。各國政府實施的封鎖措施
以及國界的關閉,使整個地區的經濟活動陷於癱瘓,全世界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失業。
全世界的政府都在推出財政刺激措施,規模總體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以抗擊
這一流行病,並最大程度地減少災難性的經濟衰退的影響。
聯合國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經濟發展事務的助理秘書長埃利奧特·哈里斯(Elliott
Harris)今天在總部舉行的視頻記者會上發布了報告。
他說:“從危機中復甦的速度和力量不僅取決於公共衛生措施在減緩病毒傳播方面的功效
,還取決於各國保護工作和收入的能力,特別是保護我們社會最脆弱成員的能力。”
報告指出,儘管最近幾週2019冠狀病毒病造成新發感染和死亡的速度均有所減緩,但大流
行的未來發展及其經濟和社會後果仍存在不確定性。在挽救生命和挽救經濟之間,一些政
府已經開始謹慎地取消限制,以期加快其經濟發展。從危機中恢復的速度和順序將在很大
程度上取決於公共衛生和財政措施的效力,包括控制病毒的傳播,將再次感染的風險降至
最低,保護工作和收入,以及恢復消費者的信心。
報告還指出,在疫苗開發和治療方面缺乏快速突破的情況下,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之後
的世界可能會大不相同。很有可能出現緩慢的複蘇和長期的經濟蕭條,伴隨著日益加劇的
貧困和不平等。預計到2021年將出現溫和的反彈,基本上是恢復失去的產出。在貿易、旅
遊業以及匯款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加強發展合作,支持遏制大流行的努力,並向受危機影
響最嚴重的國家提供經濟和金融援助,對於加速復蘇並使世界重返可持續發展軌道至關重
要。
───────────────────────────────────────
聯合國:新冠疫情引發全球貿易下滑3% 大宗商品價格下跌20%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5/1057282
2020 年 5 月 13 日
經濟發展
聯合國貿發會議今天聯合36家國際機構共同發布的一份數據報告顯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貿易額下降3%,第二季度的降幅預計將進一步加劇,與去年同期相比
或減少27%。此外,由於國際油價大幅跳水,三月的大宗商品價格也創紀錄的下跌了20%。
貿發會議用“自由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指數” 衡量發展中國家出口的主要大宗商品的價格
走向,該指數在今年一月下跌了1.2%,二月下跌8.5%,三月更是前所未有地大跌20.4%,
超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18.6%的最大跌幅。
報告顯示,大幅跳水的油價是導致指數走低的主要因素,今年三月,國際油價下降了
33.2%,而同期礦物、鐵礦石、金屬、糧食和農業原材料價格的回落幅度不到4%。
貿發會議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國際貿易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滑共持續了六個月,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這一波下行趨勢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目前尚無法確定。在新冠疫情
暴發前,全球採購貿易的體量和金額正處於溫和復蘇階段。
貿發會議秘書長基圖伊表示,“世界各地的政府都面臨在'後新冠時代'如何刺激經濟復甦
的決策壓力,當前所做的決策將產生長期的持續後果”,而貿發會議今天所發布的報告包
含了現有的最新信息和數據,能夠為各國政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這份報告由聯合國貿發會議統籌協調,集合了多家聯合國機構,多國國家統計部門,以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亞洲開發銀行與歐洲央行等國際組織,涵蓋了新冠疫情對經濟、社
會和各地區的廣泛影響。
未來,貿發會議還將每月發布全球貿易短時預報,並充實每季度的服務貿易簡報,及時更
新最新數據和信息。
中國個人防護用品出口占全球17.2%
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包括歐盟內部貿易在內,全球的醫療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2萬
億美元,相當於2019年全年採購貿易總額的5%。其中美國是最大的進口國,占到全球進口
額的19%,其次為德國(9%)和中國(6%)。
而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個人防護用品出口國,出口額占到全球的 17.2%,其次為德國(
12.7%)和美國(10.2%)。
報告同時表示,世界貿易組織的磋商和協議幫助各國降低了醫療用品關稅、提升了市場准
入,在世貿組織的164個成員國中,有70%對醫療產品所徵收的關稅低於5%,其中中國內地
、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冰島以及新加坡實行零關稅,然而仍有部分國家對防護用品徵
收高額稅款,一些國家的口罩關稅率高達55%。
在生產製造方面,報告顯示,受到疫情及防控措施影響,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各關鍵工業部
門產出減少15-40%,二月用電需求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發電廠煤炭消耗量減少26%,二
氧化氮排放下降37%,煉油廠產出減少34%,中國能否在今年剩下的時間裡“補上”第一季
度的減產仍然有待觀察。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