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德語媒體:什麼才是中國對西方國家的真正威脅?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TI1EyH
(德國之聲中文網)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川普弄巧成拙傷害美國晶片產業"為題,刊評指出,美國徹底掐斷中國晶片供應的企圖,不僅在短期層面上損害美國廠商的商業利益,在長期層面上也可能反而增強中國的競爭力。
"短期而言,英特爾、高通、英偉達等美國企業將會丟掉來自中國的大筆生意,尤其是與華為的合同。這家中國通信設備及手機製造商是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客戶,採購量僅次於蘋果和三星。"
"長期而言,美國企業將會因為中國被迫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半導體自主產業鏈而受害。這當然還需要許多年時間。在過去30年間,西方之外只有3個國家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鏈:新加坡、韓國、台灣。但是問題在於:一旦中國廠商具備了競爭力,僅憑借其巨大的本土市場,就足以貫徹自己的行業標準。"
"從前,行業標準來自IBM,後來則是來自英特爾、高通。憑借標準,美國晶片製造商及其次級供應商賺得了高額利潤,為股東帶來了豐厚的紅利,還在美國國內提供了數百萬個工作崗位。"
"在中國不公正貿易手段、掠奪外國技術等問題上,川普確實佔理。全球領先的幾家晶片製造商不把他們最先進的工廠設立在中國,並非毫無緣由。可是,如果川普真想要為美國半導體產業幫一個大忙,他最好還是不要限制他們向全世界銷售產品。憑借英特爾的晶片、微軟及谷歌的作業系統、高通的手機晶片,美國主宰著全世界的現代化生活。打造了美國全球巨大影響力的,是科技,而非出口限制。"
瑞士《金融經濟報》以"瘟疫與體制競賽"為題,刊發了由蘇黎世大學宏觀經濟學教授沃特(Joachim Voth)撰寫的客席評論。這位學者曾經在今年3月提出,只要中國人繼續販售、食用野生動物,西方國家就應該限制中國人入境;現在,沃特再次提出,只要中國不民主,就無法保證能妥善應對下一場疫情,因此西方國家應該限制中國人入境。
作者注意到,疫情爆發至今,歐洲不斷有人贊嘆中國的專制體系能夠不惜一切代價採取強力措施,取得了比西方國家更高效的防疫成果。文章對這種"民主懷疑論調"進行了反駁,指出韓國、台灣等民主政體儘管離中國只有咫尺之遙,卻用不那麼"強力"的措施取得了不比中國遜色的防疫成就。
"所以,防疫成功與否,和所謂自由民主制度缺陷沒太大關係。畢竟,俄羅斯、伊朗這樣的威權政體在此次疫情中一敗塗地。關鍵還是在於,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應對SARS、禽流感等傳染病疫情的經驗。韓國、越南、台灣當年都在SARS疫情中損失慘重,因此當新冠疫情成為焦點之後,這些國家立刻就能拿出現成的應急方案。"
"反觀歐美,當年躲過了SARS疫情,今年面對新冠病毒時就相當無助。一直到感染人數開始指數式增長時,歐美政界才意識到,原來看似離自己很遙遠的問題竟然可以在本國內部也形成致命威脅。猶豫再三之後,歐美國家也宣佈了緊急狀態,對公民基本權利作出了諸多限制。"
文章接著指出,民主政體能夠確保言論自由,因此長期而言比專制國家更能吸取教訓。而像中國這般的專制政體,卻很難真正進行反思。"在疫情最早期,中國先是隱瞞疫情,還矇蔽世衛組織,試圖淡化危機。直到今天,中國政府依然沒有自我批評,反而在大張旗鼓進行自我表揚的宣傳。中共政權顯然沒有檢討自身的能力,他們太過於害怕在全世界以及本國民眾面前承認錯誤。"
"儘管有著應對SARS、禽流感的豐富經驗,中國此次的反應依然過遲,也沒能及時向全世界示警。為什麼中國再次成為了一種新發傳染病的初始地?為什麼中國沒能更早地遏制疫情?只要中國不釐清這些問題,西方國家就應該考慮長期限制中國大陸人入境。因為沒有人能夠保證,下一種新型病毒不是再次從中國傳出。"
"西方民主制度經常會遭遇認同危機。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許多人認為,民主國家不適合應對戰爭,因為民主制度太遲緩、不夠軍事化、不夠堅決。在五、六十年代,許多經濟學家真的以為,蘇聯能夠像赫魯曉夫威脅的那樣在經濟競賽中埋葬西方。在八十年代,許多人則認為,威權體制的亞洲四小龍找到了經濟成功的秘方。"
"儘管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擔憂,但是,民主制度憑借著毫無保留的反思能力、政黨競爭、言論開放,總是能夠比體制競爭對手更快地找到自身問題。民主是一種具有極高學習能力的體制。在需要全體民眾做出犧牲和奉獻時,具備民選合法性的政府是無可替代的。歷史的一大教訓就是:長期而言,民主總是優於專制。"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