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德語媒體:中國走向自我封閉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7-16 08:38:31
標題: 德語媒體:中國走向自我封閉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p.dw.com/p/3fIzd
作者:葉宣(摘編)
有德媒評論認為,新冠疫情和與國際社會的外交齟齬,加速了中國自我封閉的步伐。香港
國安法給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將造成怎樣的影響,也仍是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德國之聲中文網)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歐盟各國未能就這一備受爭議的法律形成一致立場。《商報》報導,
本週一的歐盟外長會議上,未能就歐盟對華的統一路線達成一致。雖然歐盟外交政策高級
代表博萊利(Josep Borrell)表示,「這將對我們的關係造成影響」,然而不出預料的是:
「北京卻並沒有面對太多的後果。『我們今天做出決定,開展一項有針對性的行動,來支
持公民社會』,博萊利說。他舉例說,可以讓香港公民更方便入境(歐盟)或提供獎學金
。做出不制裁的決定並不令人意外,『中國會對我們採取反制措施,這給我們帶來的損失
將超過我們的制裁所能達到的程度』,歐盟議會議員加勒(Michael Gahler,基民盟)說
。現在,有個別歐盟國家打算在本國層面推出措施對香港的反對派提供支持。『歐洲不應
該坐視不管』奧地利外長莎倫貝格(Alexander Schallenberg)在布魯塞爾說。」
文章在介紹了港版國安法的背景後寫道:
「在國際上,中國的做法已經引來了激烈的批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之為『對所有國家
的冒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警告本國公民不要前往香港,德國政府也提醒國民要格外小
心。
香港企業表現出憂慮。本週一公佈的一項香港美國商會的問卷調查顯示,68%的受訪企業
表示,目前對國安法的擔憂甚於一個月前。多數企業表示,感覺國安法比之前所設想的更
為嚴厲。「
自力更生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中國危險的封閉」(Chinas gefahrliche Isolation)的經
濟社評指出,中國的專制統治在國外日益面對反彈,因此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
「中國關閉了大門。自新冠疫情之初開始實施的禁止外國人入境的規定依然有效,雖然歐
盟表示可以重新允許中國人入境——如果中國能對歐盟公民開放入境的話,但幾乎沒有跡
象顯示會這樣。(中國)政府對日益顯著的本國政治和經濟的孤立沒有表現出憂慮。在布
魯塞爾和柏林,人們則將旨在讓歐盟企業獲得與中國企業同等權利的(歐中)投資協議的
難產歸咎於北京方面缺乏意願。」
文章指出,面對美國基於新疆侵犯人權推出的制裁和英國對港版國安法的反應,北京祭出
了反制措施,體現了一段時間以來人們所反復提及的「戰狼外交「的特色。作者接著寫道:
「融入世界貿易讓這個一度貧窮的國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造就了一批世界水準的高
科技企業。中國政府早就認識到,中國要進一步崛起,必須開發本國內部市場。」
「中國堅信,美國要遏制中國的崛起,因此北京把自己封閉了起來。西方國家企業在考慮
讓自己的供貨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在此背景下,中國領導層中頗具影響力的一部分人愈
發相信,只有國內市場的增長才能讓中國重返昔日的輝煌。華為等企業在內部已經就退出
西方市場進行了推演。北京似乎確信,擁有14億人口的國內市場足以維系經濟。」
───────────────────────────────────────
德語媒體:中國與世界的爭鬥
https://p.dw.com/p/3fMwV
作者:達揚(摘編)
中國在國際舞台上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繼中美關係之後,中印、中澳以及中英關係,
目前都相繼出現了嚴重的裂痕。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許多人看來,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是一位務實的政治家,他促成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在
外交方面則推行「韜光養晦」的政策。《商報》撰文指出,中國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則完全
放棄了「韜光養晦」,也因此給中國帶來了一系列的國際爭端。這篇題為《南海、印度及
香港:中國與世界的爭鬥》的文章寫道:
「中美矛盾近來在不斷升級:就香港問題的爭執中,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了一項針對中國的
制裁法令。週二晚間,川普在白宮玫瑰園舉行的記者會上宣佈,中國必須為其打壓香港民
眾的行動承擔後果。這項法令得以使美國政府能夠對那些『毀滅香港自由』的人和機構予
以有效的制裁。
而就在幾天前,美國國務卿彭佩奧發表的講話,簡直無異於對中美緊張關係的『火上澆油
』。他表示,中國對南中國海資源的索求以及對其他亞洲鄰國的恐嚇『完全是非法行為』。
長期以來,美國等國家一直在抵制中國對該地區提出的主權索求。中國聲稱對南中國海的
90%區域擁有主權,而越南、台灣和菲律賓也主張對南中國海擁有部分主權。
南中國海主權引發的爭執中,美國正式對北京說不,顯示矛盾正在升級。此舉使中美兩國
本已非常緊張的雙邊關係變得更加糟糕。正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上週所說的那樣,中美兩
國正面臨著建交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然而,中美關係的惡化並不是北京目前面臨的唯一挑戰。《商報》文章寫道,近一段時間
以來,中印邊境發生衝突,並造成了人員傷亡,中澳和中日關係也在急劇降溫。文章稱,
即便是五年前剛剛開啟了「黃金時代」的中英關係也在因香港問題而出現逆轉。文章寫道
:「中國啟用香港國安法後,英國首相約翰遜宣佈將向這一前英屬殖民地的部分民眾提供
英國護照。而中國外交官則對此提出公開警告,宣稱約翰遜的行為將導致『後果』。而英
國方面禁止華為參與5G網建設的決定也注定會使雙邊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
未來局勢能否好轉,現在誰都無法斷言。正如柏林國際政治專家希爾伯特(Hanns Gunth-
er Hilpert)所言,『中國會一如既往地試圖強化自身的地位』,但鄰國和國際社會的抵
制力度也會不斷增強。」
德國《每日鏡報》就「德國外交部官網上的台灣旗幟消失」發表評論,稱德國媒體和反對
黨紛紛質疑這是政府為討好北京而採取的行動:「聯邦議院中的綠黨黨團以及記者們都想
搞清楚幕後細節。鑑於香港當前的緊張局勢,這種行為也就顯得更為敏感了。前不久,梅
克爾總理在談及香港局勢時表示:『考慮到以前實施的一國兩制原則,香港的當前局勢非
常令人擔憂。我們有必要對此提出質疑。』外交部長馬斯是不是也應當在台灣問題上學習
一下這種批評眼光呢?至少從外交政策連貫性的角度來說,這是值得考慮的。接下來,馬
斯還應當回答今後如何對待台灣的問題。現在的做法顯然是不足取的。」
───────────────────────────────────────
德語媒體:中共到底蠢不蠢?
https://p.dw.com/p/3fFKU
作者:文山(摘編)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中國領導人似乎有著被迫害妄想症,認為西方的一切舉動都是在
遏制中國崛起。《新蘇黎世報》強調,北京當局看似不計香港經濟損失的舉動,其實都是
冷酷算計的結果。
(德國之聲中文網)
《法蘭克福匯報》以「現實主義取代白日做夢」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德國政府一直秉承
「相互尊重」的對華政策,但是北京在香港的所作所為已經表明,這種「尊重策略」將一
無所獲。
「現在,可能依然有人樂觀地指出、甚至相信『中國政府不會那麼蠢』,以為他們不會冒
丟失1997年以來香港特殊地位所帶來的經濟優勢之風險。這些樂觀主義者可能仍然在希望
,北京當局強加的港版國安法,不會在日常生活中造成太大的損害。但是,新法生效以來
,實際卻是另一副模樣。中國不僅僅輕易架空了鄭重簽署的國際協議。即便是無害的抗議
形式現在也遭到了鎮壓,示威者面臨著重刑的威脅。就連外國記者也不再能不受限制地進
行正常報導。習近平以及其他領導人此刻正躲在他們的民族主義精神堡壘裡,而中國的全
球重要性正在不斷上升。這真是一種不祥的結合。」
文章接著寫道,香港吸引外資的一大優勢就是具有獨立的司法,而現在的國安法允許內地
派駐人員介入香港的司法,將對這座金融中心的商業氣氛造成負面影響。「可是,北京的
高層領導現在似乎已經不怎麼在乎這一點,他們宣佈香港問題是『純粹的內政』。就像中
國幾十年來一直所宣稱的那樣,內政不容他人幹涉。至於同樣在《中英聯合聲明》上簽字
的英國,則被北京輕易地忽略。」
作者進一步指出,各國政府如今都為新冠疫情忙得焦頭爛額、無暇他顧,這為北京一意孤
行提供了機遇;況且,德國等西方國家本來就沒有太大意願去抨擊中國。文章批評道,梅
克爾總理一再強調德中關係應當「相互尊重」,可是北京現在拘捕加拿大公民、拿經濟政
策威脅澳大利亞,恰恰說明了中國根本就不尊重西方。
「柏林長期以來推行的'尊重政策',將一無所獲。白日做夢現在必須讓位於現實主義,德
國以及歐洲既不能拋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也不能拋棄印度。沒有人能夠、也沒有人願意
孤立中國。中國領導人自己現在倒是正在擔心這一點。一個人眼裡如果只看得見敵人或者
潛在的反對者,那麼,如果有朝一日他不再被別人所容忍,他也不應該感到驚訝。」
「所以,將中國領導人從他們的堡壘中吸引出來,這符合我們所有人的利益。單純靠阿諛
奉承無法達成這一目標,因為自甘卑微者無法獲得尊重。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假設:習
近平身邊人的妄想症已經強烈到,即便是他人善意的舉動也會被解讀為西方試圖阻止中國
『崛起』的卑劣手段。這樣看來,北京的行為倒還真有幾分愚蠢。」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香港問題上中國政府的冷酷算計」為題,刊發評論認為,西方國
家如今對北京強推港版國安法的激烈回應,其實早就在中國領導人的精心算計之內。
「港版國安法的計劃以及實施,其實遵循著一個清晰的、經過冷靜思考的戰略。我們可以
認為,中國政府從一開始就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反應計算在內,哪怕現在北
京面對的怒火比原先預想的要更大一些。港版國安法給北京帶來的政治穩定之受益,大於
貨物運輸受限之類的代價。這就是北京掌權者的算計。」
「北京從一開始就算計好了,美國等國出台的雙邊貿易反制措施只會有很有限的影響。香
港並非十分重要的銷售市場,上海周邊的長三角以及與香港毗鄰的珠三角城市群已經大步
追趕了上來。而真正能夠刺痛中國的制裁措施,華盛頓也可能不敢使用:美國政府出台禁
令,不準美國銀行在香港拿美元兌換港幣。這樣的措施會造成嚴重的金融危機,中國領導
人也知道這一點。」
「中國需要香港來獲得美元交易的入口,中國也需要一個合適的證券交易市場來為其企業
融資。香港今天能夠成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主要也要歸功於中國內地過去幾十年間的
迅猛經濟增長。」
文章末尾,作者也指出,不管怎樣,中國當局還是會嘗試避免香港地位被削弱。「因此,
中國當局很可能只會拿這部法律來強硬地對待那些試圖開展獨立運動的中國籍人士。至於
那些在推特上聲援香港民主運動的美國銀行家,則不太可能被關進中國的大牢。」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previa (.)   2020-07-16 10:29:00
中國堅信,美國要遏制中國的崛起 這個千真萬確幾十年前各種國防工業體系就在排除中國人了你美國拉中國加入WTO也主要想吃市場經濟殖民,少裝聖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