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wei (光影)
2020-07-17 11:51:13"阿拉伯之春"十年後:中東和北非的革命、反革命和起義
https://mp.weixin.qq.com/s/2GQebmGnwDDtJ2_AsjjR-w
作者:Salvador Soler、Omar Floyd
譯者:閆莉萍,華中師範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政黨研究中心
原文:《Left Voice》ten Years Since the Arab Spring: Revolution,
Counterrevolution, and Revolt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https://tinyurl.com/y44fuxsv
【編者按】
起於2010的"阿拉伯之春"給阿拉伯人帶來了短暫的狂喜和變革的希望,但很快演變成衝突
、戰鬥、舊制度的回歸和派別暴力的升級。2020年6月26日,《左翼之聲》刊發了薩爾瓦
多.索勒(Salvador Soler)、奧馬爾.弗洛伊德(Omar Floyd)的文章。該文章詳細回顧
了"阿拉伯之春"的起因及過程,介紹了帝國主義反革命過程的策略,闡述了中東地區的現
狀,呼籲工人進行革命戰略的建設。
"阿拉伯之春"得名於新聞界,並被大多數分析人士所接受。他們迅速而有效地將其與現代
歷史上最著名的革命進程進行了類比:1848年的人民之春(即歐洲1848年革命)。它當年
在巴黎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遍法國和歐洲的主要城市,如柏林、維也納、布達佩斯
,甚至到波蘭的外圍地區、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島。
驅動力
阿拉伯之春並不是晴空霹靂。美國新保守派智庫的"新美國世紀計畫"將中東居民描述為"
野蠻人",無法憑一己之力實現"自由"。這證明有必要將西方政治制度"輸出"到那裡,並"
教育"社會尊重這些價值觀。9月11日雙子塔遭到的襲擊,是小布什在中東(再次)展開地
面行動來輸出"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的完美藉口。通過"持久自由行動",他入侵
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目的是促進該地區的"民主"和打擊"恐怖主義"。這些戰爭的失敗打亂
了這些國家的原本的社會結構,改變了內部政治和地緣政治平衡。一方面,它鼓勵伊朗和
土耳其等區域大國,或俄羅斯等鄰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他們喚醒了
古老的種族宗教爭端,由於種族分化和貧窮,這些爭端為席捲整個中東的空前的社會爆炸
創造了條件。
2003年,伊拉克和該地區其他國家爆發了反對美國入侵的示威遊行。結果,埃及政權承受
著壓力,被迫做出極大政治讓步,以壓制不滿情緒。新自由主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
不滿情緒。選舉改革的本意是轉移民眾因伊拉克戰爭而對政府產生的憤怒,結果給反對政
府的政黨(例如"穆斯林兄弟會")帶來了巨大的好處。這些出乎意料的選舉結果導致了針
對媒體和示威者的政治鎮壓。
2005年,黎巴嫩總理拉菲克.哈里裡(Rafiq al-Hariri)被暗殺後,發生了所謂的雪松革
命(Cedar Revolution),該革命驅逐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佔領該國的敘利亞軍隊。然
後,在2006年,黎巴嫩人民擊退了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入侵,那裡的真主黨變得越來越
強大。
2010年底的動員颶風(hurricane of mobilizations)遠遠超過了這些進程,在地緣政治
秩序中產生了更深的裂痕,並給該地區的大眾注入了新的政治認同和鬥爭方法,激勵了全
世界的年輕人、婦女和工人。
"面包暴動"的開端
中東地區有著巨大的社會、政治、種族、宗教和經濟異質性,但也有共同的相似之處和恥
辱:北非國家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從千年農業文明變成了糧食淨進口國(埃及是世界上最大
的小麥進口國)。由於氣候突變、過時的生產方法和政府對農業活動的漠視,敘利亞、黎
巴嫩和伊拉克的農村也經歷了急劇的衰退。
由於荒漠化和農村地區的廢棄,糧食價格不斷上漲,這一情況在2008年經濟危機後不斷加
劇,導致整個地區的水和糧食缺乏的情況非常嚴重。在突尼斯和埃及,所謂的"面包暴動"
就是在那個年代誕生的;這些暴動加速了工會組織進程並使其獨立於大型工會(與國家關
係密切)之外。這些組織在最重要的工人中心領導了原本由婦女領導的自發罷工,比如在
埃及大邁哈萊市(El Mahalla El Kubra)和突尼斯加夫薩(Gafsa)的採礦盆地,那裡的
基本要求指向低工資和失業。罷工設法將這些要求國有化,並賦予了一種政治色彩,就像
埃及的情況一樣,高呼口號的人都指向穆巴拉克。儘管這些運動沒有成功發展,但它們為
阿拉伯之春提供了動力,我們將在下面看到。
阿拉伯之春中的革命與反革命
一名擁有大學學位的突尼斯年輕工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自焚行為,為本.阿里獨裁統治
的終結定下日期,開啟了21世紀最大規模的階級鬥爭進程。在短短幾個月內,從摩洛哥到
伊朗,中東和北非的所有政權都見證了史無前例的抗議運動從誕生到動搖了其統治根基的
歷史進程。突尼斯、埃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和敘利亞等"威權共和國"在20世紀50年代
和60年代的非殖民化進程中誕生;沙特阿拉伯、巴林和約旦的君主政體仍受部落條約和傳
統帝國主義關係的統治;而阿拉伯世界以外的國家,土耳其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則面臨嚴
重的政治動盪,並試圖採取不同的戰略來鎮壓或轉移動員進程。這導致了革命、反革命和
內戰的複雜運動狀態,在這一狀態中,政權垮台、被改革,或發展出由帝國主義利益集團
、地區勢力和地方自治行為者解決的國內衝突。
2011年,在突尼斯和埃及,民眾起義推翻了穆巴拉克和本.阿里終身獨裁統治。這些人是
學生、工人階級和城市貧民,他們用在"面包暴動"期間學到的政治口號和方法發動了起義
。"過渡"時期開始了,在這一時期中,傳統政治潮流凸顯:突尼斯的復興運動(Ennahda
)和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這些政黨來自與傳統主義資產階級有聯繫的溫和政治伊斯蘭教
。他們將伊斯蘭社會組織的原則與資本主義和現代社會的原則相結合,通過民主選舉的方
式確立了政權的確立。在獨裁統治下,他們建立了經濟、教育和社會援助網絡,這給了他
們威望,使他們成為政治進程的可行方向。
在埃及,由軍隊和帝國主義監督的選舉使穆斯林兄弟會掌權。在執政兩年後,總統穆罕默
德.穆爾西試圖增加他的權力並使國家伊斯蘭化。人們以大規模的示威活動拒絕了他的提
議,重新佔領瞭解放廣場,並發動了大罷工。但是,由於沒有一個可以通過打破帝國主義
和當地資產階級來滿足工人的需求的替代方案,軍隊在2013年找到了發動政變的機會。獨
裁者塞西(Al-Sisi)扼殺了示威者的"民主幻想",一天屠殺800人,創下21世紀的最高紀
錄。他的政權是通過迫害、監禁和折磨反對者、驅逐記者和活動人士、媒體審查和永久緊
急狀態實施的社會控制來維持的。
突尼斯召開制憲會議以回應示威活動。復興運動(Ennahda )提議"使國家伊斯蘭化",同
時容納成千上萬沮喪、失業的年輕人。他們與世俗政黨建立了一個"民族團結"政府,直到
2014年選舉失敗。但該國的結構性問題,如貧困和失業,已經加深,針對政府及其帝國主
義計畫的罷工和示威活動已經週期性地爆發,危機仍然潛伏著。
在敘利亞、利比亞和也門,動員進程因曠日持久的內戰而夭折。帝國主義通過在利比亞組
建類武裝組織和甚至與北約有直接聯繫的組織進行干預。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地區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