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美澳結盟加強 堪培拉能否抗住中國經濟壓力?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7-30 09:29:18
標題: 美澳結盟加強 堪培拉能否抗住中國經濟壓力?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1u4sWm
2020年7月30日06:52 傑西
華盛頓—
近月來,中國和澳大利亞的關係急轉直下。堪培拉在新冠疫情起源和南中國海等問題上挑
戰中國,已經引發北京出台一系列經濟制裁。隨著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合作更加緊密,澳大
利亞是否能夠扛住來自中國的經濟壓力?
澳大利亞是情報分享組織五眼聯盟中地理位置離南海和中國最近的國家,中國的媒體報導
說,堪培拉公開在香港、南海、華為、新疆和新冠病毒等問題上與中國作對,已經成為美
國領頭髮起遏制中國崛起行動的「馬前卒」。
美國和澳大利亞週二宣布達成加強外交和軍事合作的協議,表示將合作增強印度洋-太平
洋地區安全,這意味著兩國進一步在對抗日益強硬的中國方面結成統一戰線。悉尼大學教
授巴伯恩斯(Salvatore Babones)告訴美國之音:「澳大利亞人現在似乎學到了重要的
一課:在選擇國際合作夥伴時,價值觀比利益更重要。」
中國經濟施壓
澳大利亞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親密的盟友之一,但澳大利亞與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經濟
關係使這種合作變得複雜,堪培拉需要在經濟利益和自身價值觀之間取得平衡。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貿易量遙遙領先排名隨後的日本和美國,但澳大利亞只
是中國一個相對較小的貿易夥伴。這意味著堪培拉無法對中國採取對等的貿易行動。
大宗商品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亞太區能源副總裁湯普森(Gavin Tho-
mpson)近日在一份報告中說:「按照價值計算,中國目前購買了澳大利亞所有出口產品
的約三分之一,目前的外交紛爭有蔓延至貿易的風險。」
在澳大利亞呼籲國際社會獨立調查新冠病毒起源後,作為報復,北京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
了高額關稅,暫停了部分牛肉進口,並威脅對葡萄酒和水果等產品採取更多行動。北京還
警告中國遊客和留學生不要赴澳。
不過,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韓馬克(Mark Harrison) 對美國之音
表示,因為疫情影響,外國人本就難以進入澳大利亞,而中國在美中第一階段貿易中的承
諾也使北京不太可能大量購入澳大利亞大麥,因此,中國政府行動的政治影響比經濟影響
更大。
他說:「澳大利亞與中國在許多不同領域有著複雜的經濟關係,一些部門,特別是礦產,
表現很好,而農業等其他部門則受到了一些影響。」
中國尚未瞄準從澳大利亞進口最多的大宗商品-鐵礦石,因為這個亞洲巨人在這方面的選
擇有限,切斷鐵礦石進口將影響中國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這對恢復受新冠病毒影響的中
國經濟至關重要。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超過60%的鐵礦石進口來自澳大利
亞。同時,全球第二大鐵礦石出口國巴西的生產今年受到了疫情和天氣的影響。伍德麥肯
茲預計,2020年巴西鐵礦石出口將下降4%。
儘管中國目前在重要大宗商品採購方面的迴旋餘地較少,但中國可能會加大投資,確保未
來的供應。國際諮詢公司惠譽6月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未來五年,中國將通過資源供應多
樣化和加快「一帶一路」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下的礦業投資來實現這一目標。
貿易夥伴多元化
由於新冠病毒暴露出的供應鏈風險,以及對華貿易容易受到政治緊張的影響,澳大利亞內
部已經開始探討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尋找更多的其他貿易夥伴。
澳大利亞綜合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澳大利亞處於「漫長的全球貿易路線」末端的
地理位置,使得其「嚴重依賴及時的供應鏈,對損失和中斷的容忍度較低」。這份報告建
議,澳大利亞需要優化供應鏈結構,包括在國內建設製造業基地,掌握研發設施和更熟練
的勞動力,使澳大利亞能夠控制關鍵行業。
澳大利亞在吸引外資方面已經減少了對中國的依賴。據法國外貿銀行的數據,中國對澳大
利亞的直接投資較2015年至2018年的峰值時期下降了72.3%,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加拿大
、新加坡和日本擴大了對澳投資
長期來看,澳大利亞在服務業方面對中國的依賴仍然很高,特別是旅遊和教育。中國是澳
大利亞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澳大利亞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澳大利亞國際學生超過75萬
人,其中中國學生佔37.3%。
悉尼大學教授巴伯恩斯(Salvatore Babones)告訴美國之音:「澳大利亞政府不應該鼓
勵這種教育冒險主義,而應該限制國際學生的數量,作為國內學生獲得資助的條件。」
澳大利亞已經開始推動貿易夥伴多元化,積極向印度、越南、日本和韓國示好,以尋求降
低對中國的依賴,但這些國家與堪培拉的經貿量仍極其有限。同時,也有經濟學家質疑政
府乾預能夠改變市場行為。中國問題學者韓馬克說:「澳大利亞可以使其市場多樣化,但
需要認識到強制的經濟政策作為政策處方的效果有限。」
───────────────────────────────────────
專家:情報機構不宜模糊政策訂立
https://is.gd/Cn6yV6
【明報專訊】
在前中情局職員斯諾登2013年曝光「五眼聯盟」的存在後,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和
新西蘭愈見不避忌打着「五眼聯盟」的旗號合作,今年更以此名義舉行了防長、外長暨財
長的聯合會議。但在國際政壇,五眼聯盟的存在不完全是秘密,聯盟本身在不同議題跟不
同盟友合作,也偶有醞釀邀請新成員加入,只是皆未成事。有評論擔心,五眼聯盟作為情
報合作的組織,跟政策制訂功能的分野漸見模糊,未必是好事。
法德日韓印皆有加入呼聲
澳洲資深情報分析師出身的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外交研究員斯考特(
Ben Scott)周一(27日)撰文指出,輕易以五眼聯盟名義舉行政策會議,未必是正確做
法,一來會侷限參與成員範圍,二來會有模糊情報和政策之間重要分野的風險。他指出,
法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都有醞釀過加入的呼聲(最新報道指印度也有意加入),但他
表示,要容許其他國家加入現在的五眼聯盟並不現實。法國傳媒曾指,華府曾邀請法國加
入五眼,但時任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要求巴黎也享有互不監控的同等地位,但中情局和時任
美國總統奧巴馬皆不同意,最終破局。
斯考特指出,以五眼聯盟名義舉行政策會議,或模糊情報和政策的分野。他解釋,良好情
報的重要一環是客觀,但如果情報部門參與政策辯論,客觀或會被犧牲——美國制度上,
中情局局長和國家情報總監不會在內閣會議上投票,正是出自這理由。
或有損客觀 訂立政策受影響
從國際事務看,情報和政策有所區別也很重要,只有在各方相信分享資訊是原材料和不受
政策取向影響,情報分享工作才能有效,故情報機構最好可被視為政策中立和可坦誠參與
。他解釋,外交會議通過找尋意見相同之處,情報會議卻往往尋找意見不合之處,「意見
不合才會帶來更好的判斷」。
(The Interpreter、衛報)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