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2020第一場戰爭之後:亞美尼亞人含淚焚毀家園!亞塞拜然「難民」計畫重返故土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3215177
蔡娪嫣 2020-11-18 07:40
依照停火協議讓出家園的期限就快到來,亞美尼亞人連夜逃離,他們駕駛著汽車或卡車,
載上家具、家畜、玻璃門等財產,拥堵在高加索山區道路上。他們並不甘心離去,許多人
臨走之前縱火燒毀住宅,曾經生活的回憶全籠罩在艷紅的火光與濃厚煙霧裡。
「我要怎麼燒光這些?」53歲的亞美尼亞居民坎尼斯楊(Ashot Khanesyan),望著他一
手建造又即將捨棄的房子問道。他的鄰居敦促他趕快把房子燒一燒,但他其實很不忍心,
「我的良心不允許我這麼做。」坎尼斯楊還忙著打包家禽,以繩索纏繞雞隻的腿部,不過
他帶不走辛苦栽種的馬鈴薯。
在俄羅斯的斡旋下,亞美尼亞、亞塞拜然9日達成停火協議,為了結束為期6週、數千人喪
命的納哥諾卡拉巴克(納卡)地區(Nagorno-Karabakh)軍事衝突,亞美尼亞同意放棄納
卡周圍大片土地給亞塞拜然,僅保留納卡首都史提帕納科特(Stepanakert)附近領土的
控制權;亞塞拜然則佔領納卡第二大城舒沙(Shusha),奪回1988至1994年納卡戰爭期間
被亞美尼亞攻下的3個行政區,而俄羅斯維和部隊也進駐納卡區。
15日正是交接領土的日子。《紐約時報》(NYT)指出,一些熊熊燃燒的房屋附近還有更
老舊的廢墟,25年前,亞塞拜然人被迫逃亡離開、亞美尼亞人遷入納卡地區時,這些老舊
廢墟正是被亞塞拜然人遺棄的房子。今年,軍事衝突的「勝負」對換,離開的人是亞美尼
亞民族,亞塞拜然人「回來了」。
領土爭端糾纏百年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曾經同為蘇聯治理地區,但民族構成大不相同,亞美尼亞主體民族為
亞美尼亞人,多數信奉基督教;亞塞拜然人口則是亞塞拜然裔穆斯林占絕大多數。納卡自
古與亞美尼亞比較親近,其居民血統為亞美尼亞裔居多,且基督教為主流宗教,18世紀以
前,該地區曾被亞美尼亞、高加索阿爾巴尼亞和波斯等多個政權統治,後來被併入俄羅斯
帝國。
俄羅斯帝國瓦解之後,亞塞拜然聯邦共和國與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相繼成立,
陸續加入蘇聯,然而蘇聯卻把納卡歸為亞塞拜然治下的「納哥諾卡拉巴克自治州」(NKAO
),導致當地民族主義情緒難解,隨著蘇聯瓦解,領土爭端也浮上檯面,民族仇恨情緒引
發1988年至1994年戰爭與種族清洗屠殺悲劇,導致至少3萬人喪命,多達23萬來自亞塞拜
然的亞美尼亞人以及70萬來自亞美尼亞和NKAO的亞塞拜然平民流離失所。
納卡自詡為「納哥諾卡拉巴克共和國」,亞美尼亞人又稱其為「阿爾察赫共和國」(Art-
sakh),該地區多年來由亞美尼亞裔控制,通過一條公路與「祖國」亞美尼亞相連,並且
已經在亞美尼亞與俄羅斯的支持下,發展為軍事化「獨立國家」。但亞塞拜然當局長期表
示其為不可分割的國土,並強調有朝一日會「統一」該地區。
https://i.imgur.com/EvoiUw3.jpg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11月9日達成停火協議,亞美尼亞人撤出部分納哥諾卡拉巴克(納卡
)地區,亞美尼亞民眾離去前含淚燒毀家園。(AP)
離開之前要摧毀一切
時隔25年的戰役以退出家園收場,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裔敲起喪鐘。在當地百年歷史的達
季萬克修道院(Dadivank),24歲的瓦坦揚(Vergine Vartanyan)與其他數百名亞美尼
亞人聚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在宗教信仰中心做禱告。「每一位亞美尼亞人出生之後
,都知道阿爾察赫」,瓦坦揚含淚說道。
部分氣憤的亞美尼亞人呼籲燒毀一切,使亞塞拜然人難以重建納卡地區,他們拉倒了電線
杆,進入餐廳和加油站大搞破壞,男性忙著拿電鋸砍伐原木,塞進貨車和卡車裡。「就讓
他們冷死」,一位亞美尼亞男子說道。
銀行員工拿大槌子瘋狂砸碎內牆,工人們迅速移動把所有窗戶、辦公桌、玻璃門等財產搬
上卡車;在派出所,警察一邊燃燒文件,一邊對飲伏特加,大喊著「這裡永遠是亞美尼亞
人的土地!」
https://i.imgur.com/qJlyKIp.jpg
亞美尼亞人為逝去的士兵悲痛。(AP)
重返故土的喜悅
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在那裡,幾乎所有地方都懸掛著慶祝的
旗幟,陽台、車頂、車窗上,還有烈士公墓的山坡上,一名少年的肩膀也披著國旗,百感
交加地俯瞰著裏海。
「我們非常高興終於贏了,感謝真主」,18歲的易卜拉希莫夫(Ibrahim Ibrahimov)說
,「卡納地區的人們終於可以回家。」他指的是當年流離失所的亞塞拜然人,亞塞拜然裔
不僅被驅趕出納卡地區,還被逐出納卡周邊7個行政區。
11月初,亞塞拜然軍隊占領納卡要塞城市舒沙時,亞塞拜然人幾乎一夜無眠,緊盯著國家
電視台新聞。「我們都在哭」,37歲的哈西耶夫(Teymur Haciyev)回憶起亞塞拜然政府
宣布接管舒沙的那一刻,鄰居們紛紛湧入相互祝賀,他們的家族原本在舒沙落地生根,卻
被迫撤離。
哈西耶夫說:「過去漫長又艱困的日子畫下句點,當流離失所、渴望返鄉卻又無法回去時
,故土不再僅是一顆石頭或一座山,它變得像是你摯愛的人,你想親吻它,躺在它之上,
感受來自土地的能量。」
許多流離失所的家庭被安置在巴庫與城郊附近擁擠狹小的公寓裡,憶起逝去的戰士,返鄉
的喜悅頓時夾雜著悲傷。「我們很高興,但很多年輕人都死在那裡」,48歲的馬梅多娃(
Elnare Mamedova)在談到納卡近期的戰爭時,拿出手機展示了鄰居兒子的照片,頭部受
傷躺在醫院昏迷了40天,另一個鄰居的兒子仍下落不明,「我們不知道他在哪裡,也許他
被俘虜了」。
尚不清楚亞塞拜然人何時能夠真正返回納卡,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表
示,已承諾將重建該地區的基礎設施、清除軍事地雷,再安排亞塞拜然人返鄉。
在勝敗任一方都為戰爭損失感到心碎的時刻,一些年紀較長的亞美尼亞人仍懷念著他們與
亞塞拜然人和諧相處的日子,現在年輕一代的孩子可能無法想像,種族仇恨與屠殺悲劇發
生以前,他們曾經是朋友和鄰居。亞美尼亞裔、53歲的巴達良(Igor Badalyan)來自亞
塞拜然首都巴庫,25年前因戰爭離開故鄉。
「人們像狗一樣互相爭鬥、激怒彼此」,他說,應為戰爭負責的人是政客,不應該是人民
,「很遺憾悲劇發生了,儘管我們都不希望它發生。」
───────────────────────────────────────
停火被迫放棄納卡土地引發民怨 亞美尼亞外長佐格拉布自請下台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0347
李靖棠 2020年11月17日 15:15:00
長年以來,一直有邊界矛盾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兩國在數周交火、造成軍隊損失與平
民傷亡後,在俄羅斯介入調停下、10日簽署停火協議,但在此衝突損失數千官兵的亞美尼
亞,卻被迫放棄納卡地區(Nagorno-Karabakh)管理權,將該爭議土地讓出,並把居住當
地的居民遷離。
《半島電視台》報導,停火協議簽定後,納卡地區居民採行焦土政策,寧願把家園焚毀、
也不願留給世仇亞塞拜然一磚一瓦,立即引起亞美尼亞國內輿論高度不滿,對於現任政府
的怒火更快速升溫。
負責進行斡旋的外交部長佐格拉布(Zohrab Mnatsakanyan),成為此波輿論壓力下,第
一位自請下台的關鍵部長;隨著外長辭職,下一個面臨巨大民怨的「目標」、將是現任總
理帕希尼揚(Nikol Pashinyan)。
帕希尼揚表明會為丟失領土負起全責,但他也向民眾喊話、現在停火協議仍在善後處置階
段,他希望能暫時留任並協助穩定國家恢復正常秩序,也避免鄰居亞塞拜然趁虛而入。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是亞塞拜然西部一片多山的區域,歷史上受到多個王朝所統治,19世
紀納入俄羅斯帝國。納戈爾諾在俄羅斯語意為山區,而卡拉巴赫是亞塞拜然語的「黑色花
園」。
蘇聯1920年代為了實施民族分治,在此建立納卡自治區(Nagorno-Karabakh Autonomous
Region),由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佔多數(95%)。隨著蘇聯對此處的掌控力減弱,
加上蘇聯1991年崩解,納卡地區宣布獨立,決議加入亞美尼亞,卻遭亞塞拜然強烈反對而
爆發戰爭,衝突造成至少3萬人死傷、數十萬人成為難民。
直到到1993年,亞美尼亞控制大約2成納卡領土,隔年才在俄羅斯調停下,雙方達成停火
協議至今。在此次衝突前,納卡地區的政治實體是「阿爾察赫共和國」(Republic of
Artsakh),有自己的國會、總統等,目前只有另外三個沒有被聯合國承認的國家承認,
分別是阿布哈茲、南奧塞提亞和聶斯特河沿岸。
區域政治學者理查(Richard Girgagosian)表示,按照目前發展和政府因應的手段,他
很擔心該國會出現更糟糕的局面。「(亞美尼亞)政府幾乎沒有事前準備,該如何因應充
滿恐懼與憤怒民眾的方案,並沒有預料其嚴重程度,目前當地的社會秩序相當不穩,隨時
都可能因為一個因素而快速惡化。」
───────────────────────────────────────
對決45天終見分曉 終極停火協議敲定納卡最新格局
https://bit.ly/2H9wEie
撰寫:葉侃
11月11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第四輪停火後,作戰雙方已停止敵對行動。
這意味著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
和亞美尼亞總理帕西尼揚(Nikol Pashinyan)於10日聯合簽署的協議已結束了當地45天
的混戰局面。
從結果來看,亞美尼亞全面潰敗;亞塞拜然實現既定目標,收復失地;俄羅斯維持了納卡
的戰略緩衝區地位,邁出了重建外高加索區域領導權的關鍵一步;土耳其喜憂參半,獲得
了納卡維和觀察員的資格,但未獲得直接派駐軍隊的權利。
而據11月17日,來自俄羅斯維和部隊的最新反饋,亞阿兩國基本遵守了停火協議約定。這
也意味著納卡衝突已經塵埃落定,新的區域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停火協議:重新劃定納卡的勢力範圍
根據最新的停火協議,亞阿兩國自莫斯科時間11月10日零時起全面停火。亞美尼亞從11月
15日起陸續向亞塞拜然移交此前佔據的阿方領土,其中11月15日交還克爾巴賈(Kalbajar
)地區,11月20日交還阿格達姆地區(Agdam,納卡之外的阿方被佔領土),12月1日交還
拉欽(Lachin)地區。
溝通納卡與亞美尼亞本土的拉欽走廊將交由俄羅斯維和部隊控制,但位於走廊之中的舒沙
城仍維持自11月8 日以來的亞塞拜然佔領狀態。同時,亞塞拜然方面有義務保障拉欽走廊
的交通運輸安全。俄羅斯維和部隊的首輪駐紮周期為5 年,此後只要亞阿兩國未提出異議
,駐紮周期將自動順延。
從以上條款不難看出,亞塞拜然將收復此前失去的所有被佔領土,毫無疑問地實現了此前
既定的戰略目標。亞美尼亞全線潰敗,雖然勉強保留了法理上屬於“亞美尼亞領土”的納
卡自治州,但其在地裡位置上與亞美尼亞本土的隔絕狀態,將使其逐漸淪為“事實分裂狀
態”。
俄羅斯成功維持了納卡的戰略緩衝區地位,並以此作為其維繫其在外高加索事務中終極決
定權的重要基石。土耳其獲得維和觀察員資格,獲得了介入外高加索地區事務的入場券,
但在可見的將來絕無挑戰俄羅斯在該地區第一強權地位的任何可能。
各方反應:五味雜陳之下的眾生相
作為停火協議的最大受益當事方,亞塞拜然全國上下都進入了某種“集體狂歡”的模式。
事實上,在官方宣布收復舒沙古城(與亞塞拜然有著深厚歷史聯絡的古城)的當天開始(
11月8日),全國範圍內的狂歡就已經開始。
從首都巴庫到地方小城,民眾自發地載歌載舞,歡慶這一亞塞拜然歷史上至關重要的輝煌
時刻。
與亞塞拜然的欣喜若狂相比,作為此次衝突最大輸家的亞美尼亞則陷入“集體性的憤怒與
沮喪”之中。在首都埃裡溫,憤怒的民眾衝進了議會和政府大樓,高喊“我們永遠不會放
棄”,並要求親自簽署“屈辱協議”的現任總理帕西尼楊下臺。更有甚者,亞美尼亞這種
“集體性的憤怒”已經延伸到了海外:在歐美多國都出現了亞美尼亞僑民攻擊亞塞拜然或
土耳其僑民的事件。
作為此次衝突最大的幕後操盤手,俄羅斯官方反應微妙。一方面,透過各種渠道敲打亞塞
拜然和土耳其,提醒其見好就收,不要試圖挑戰俄羅斯在外高加索的主導地位。
另一方面,對於其“最後時刻救下”的亞美尼亞,莫斯科方面也不斷提醒其需要“感恩”
,聲稱“俄羅斯已盡到集體安全組織的宗主國義務,埃裡溫方面不要將自身的無能怪罪到
俄方身上”。
而此次衝突另一操盤手的土耳其,埃爾多安當局的回應卻相當低調。埃爾多安本人至今僅
在正發黨的內部會議上做了諸如土耳其獲得了參加納卡維和行動資格的模糊表述,而作為
當局直屬喉舌的每日晨報(Daily Sabah)也僅對終極停火協議的達成進行了模糊陳述,
並未提及具體條款。
由此可見,埃爾多安當局在納卡衝突中所面臨的國內民意壓力也不小:土耳其在衝突中力
挺亞塞拜然的行為眾人皆知,而民意自然也對這樣的力挺所能帶來的戰略回報頗為期待。
因此,過分真實地披露最新停火協議的細節可能會進一步打擊埃爾多安當局已經持續走低
的民意支援率。
───────────────────────────────────────
法國稱納卡停火協議存「模糊之處」,敦促俄澄清土耳其和外國士兵作用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283458.html
法新社11月17日消息,法國周二敦促俄羅斯澄清其促成的納卡地區停火協議中的“含糊之
處”,特別是涉及土耳其和外國戰鬥人員的角色。
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表示:“我們必須消除在難民、停火劃界、土耳其的存在、戰鬥人
員回國以及就納卡地區地位開始談判等問題上的模糊不清之處。”勒德里昂稱,這些問題
將由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在莫斯科舉行的會議上討論。
據海外網報導,10日,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以及俄羅斯簽署共同聲明,決定停止在納卡地
區已經持續六週的衝突。根據聲明,亞阿雙方將停留在各自當前位置並交換俘虜,同時俄
方維和士兵進駐納卡地區。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