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晶片製造成全球關鍵環節!《紐時》:台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
新聞來源: https://is.gd/eoHu5z
隨著美中「新冷戰」的升高,《紐約時報》14日刊登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全球戰略家魯奇‧夏爾馬(Ruchir Sharma)專文,
認為台灣製造晶片的能力,無論技術或者市場影響力,都讓各個發展科技的國家不能不重
視。隨著美中冷戰程度加劇,台灣的重要性也會持續成長,過去,台灣重要性是以地緣政
治來計算,但現在,台灣已成為全球技術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更必須加上經濟的影響力
,使得台灣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
魯奇‧夏爾馬指出,過去一年中,台灣在製造更薄、更快、更強大的晶片或半導體競賽中
,處於領先的地位,台灣的晶片在人工智慧和高速運算等數位產業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最薄的晶片則是為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提供動力。到目前為止,任何想要在數位科技中
獨領風騷的國家都必須從台灣或韓國購買。
全球發展科技國家都得靠台、韓
專文認為,台灣在技術和市場影響力方面都有優勢。這是一個只有2400萬人的小島,但它
卻是全球技術至上之戰的中心,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隨著中美之間的冷戰加劇,這
種重要性只會繼續增長。
專文分析台灣發展晶片製造的過程,認為當韓國培育了三星和現代這樣的大型企業集團,
多以自己的品牌出口消費品。台灣反之則培養了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這些公司專注於為
外國品牌製造零件或組裝成品,到了今天,這種靈活性對台灣科技業成功大有幫助。在電
腦革命的各個階段,從PC到軟體,再到行動網路,台灣工廠都成功地進行了快
台灣想當「瑞士」但卻發現實處風暴中心
對於美中冷戰之際,台灣的角色與地位,專文也認為,儘管台灣一直試圖把自己定位為晶
片界的「瑞士」,希望做一個中立的供應商,但卻越來越發現自己處於美中之間爭執的中
心。
而在這場比賽當中,目前尚不清楚哪個超級大國會勝出,但許多科技分析師預期,台灣的
商業模式將會帶來優勢,因為大多數客戶都喜歡純粹的製造廠,現在只有台灣提供這項服
務。特別是目前中國仍依賴進口和國外技術,美國則是本地產能不足。當台灣晶圓製造廠
多集中在距離中國不遠的小島上,一旦發生軍事衝突或緊張局勢加劇,美國取得這些晶片
廠的管道便容易受到導彈威脅或海軍封鎖。
魯奇‧夏爾馬認為,從歷史上看,台灣的重要性是用地緣政治來計算的,但現在,成功的
經濟模式已讓台灣成為全球技術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也為地緣政治的估算增加了經濟影
響力。隨著爭奪全球科技的爭奪戰,這一權重可能會增加。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