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英國會不會後悔?

作者: kwei (光影)   2021-01-17 05:36:26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英國會不會有一絲絲後悔?
https://www.guancha.cn/ZhouXiaoMing/2021_01_16_578101_s.shtml
周小明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原副代表
採訪、整理:觀察者網 朱敏潔
導讀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至今,事態發展愈來愈荒腔走板。2020年12月30日,歐盟與中國
"壓哨"談妥中歐全面投資協議。同時,歐盟與英國的脫歐協議也終於靴子落地。原本對美
國新政府抱有極大期望的歐洲,為何不顧拜登團隊的隔洋喊話,堅決同中國達成協議?當
然,這也絕非代表歐盟放棄歐美同盟,他們仍在另一層面謀劃未來的"合作"。世界局勢仍
充滿不確定性。對此,觀察者網採訪了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原副代表、全球化智
庫高級研究員、華北電力大學客座教授周小明先生。以下為採訪全文。
觀察者網:
中歐雙邊投資協議,原本外界對其在年內談成的期望不大,甚至在12月30日的前幾天,還
有外電陸續傳出談判停滯、美國從中作梗等消息,所以您能否介紹一下此前中歐雙方談判
的進展以及主要問題在哪裡?最終能夠達成協議的原因是什麼,哪些關鍵問題取得質的突
破?未來落實前景如何?
周小明:
外媒稱,中歐投資協議談判達成協議,是因為北京想在拜登上台以前結束談判。其實,中
歐雙方都有在2021年前結束談判的動機。對中國來說,在拜登入主白宮前同歐盟結束談判
,意味著對美國下先手棋。拜登政府正在策劃對華包圍圈。中國先發制人,利用白宮權力
交接前的窗口期,加速談判,搶先同歐盟經濟捆綁,打亂了美國的陣腳。這是繼RCEP後,
中國向美國對華包圍圈發起的又一次突圍行動。
同樣,歐盟也有早日達成協議的強大動力。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締結,使歐盟在中國
市場與美國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歐盟深知有必要迎頭趕上,締結投資協議能給歐盟在中
國市場搶得先機的難得機會,自然不會輕易放棄。另外,中歐投資協議可以成為歐盟同美
國談判的籌碼,幫助歐盟贏得對己有利的結果。
德國是2020年下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它把完成中歐投資協議談判看作是任內的優先事
項,決意完成中歐關係中的一大跨越,給後人留下一筆重要遺產。
根據歐盟的預測,今後十年,歐盟85%的增長要靠區域外。而中國則是未來全球經濟增長
的火車頭。在協議中,中方的承諾大大高於此前宣佈的措施,也高於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
議中的規定。中國承諾向歐盟開放製造業、金融房地產、建築、衛生、電信、商業等領域
,還對歐盟的其它核心訴求,如補貼透明性、國有企業及爭端解決機制,也作出了最大誠
意的回應。中歐投資協議因而被一些外媒稱之為"中國與第三國締結的最雄心勃勃的協議
。"這些原因讓談判"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投資協議需要得到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的批准後才能生效,期間或將受到歐盟內
部和美國的干擾。事實上,早在投資協議談判結束前,美國和歐洲就已出現一些噪音。英
國《金融時報》社論呼籲布魯塞爾不要倉促行事,在拜登上任前達成協議;《彭博社》評
論員文章則抨擊歐盟同中國達成這一協議是因小失大,可能危及美歐最大的戰略目標,也
就是組成一個能迫使中國接受基於自由和規則的西方聯合陣線。拜登陣營也公開向歐盟施
壓,要求歐盟按下談判暫停鍵。
可以預料,在協議批准過程中,美國會起勁使絆子;一些歐盟議員也會以所謂中國的"人
權"和"勞工權益"為由,阻擾協議的通過。但是,除了美國以外,協議對各方都有好處,
其魅力和誘惑,估計歐盟抵擋不住。中歐投資協議於2022年生效,應該是個大概率事件。
回看過去,中歐投資協議談判從2014年1月啟動,歷經七年之久,先後進行37輪。歐盟一
直同中國糾纏市場准入的"對等"問題。即便投資協議談判結束後,歐盟還有人宣稱中國讓
步不夠,中歐沒有實現真正的對等。其實,"對等"是相對的。在能源領域,法國電力公司
30多年前就進入中國市場,在華有多座合資核電站,歐盟能不能同樣地對中國核電企業張
開雙臂呢?在醫藥領域,歐盟藥企在中國廣闊的市場馳騁多年,但中成藥近十年來在歐盟
一直被禁售,這又當何論?
再者,同一領域內,不同經濟體的現實市場和市場潛力有很大差別,中國的市場規模在很
多領域已遠遠大於歐盟。在考量"對等"時,是不是需要考慮市場規模,從而進行加權計算
呢?
市場同技術、資本、自然資源和知識產權一樣,是重要資源,是有價值的。在世貿組織的
談判中,市場准入往往是發展中國家用來換取發達國家優惠條件的籌碼,所以才有了發展
中國家獨享的"不同且有差別的待遇"。美國政府對TikTok等中國企業的的打擊,從本質上
來說,是不讓中國公司佔據美國市場。近年來,歐盟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處罰,累計金額超
過90億美元。去年12月,歐盟公佈《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英國也以反恐為名
,去年11月底批准了對臉書、谷歌等每個科技公司的監管計畫。諸如此類舉措的目的之一
,就是要迫使美國的大型網絡平台為本地企業讓出市場。
對中國來說,本國市場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資源,應該保護好、使用好。鄭永年教授最近就
提出,中國有必要把自己在世界上的市場份額轉化為規則制定權。
其實,歐盟的訴求遠不止"對等"和"公平競爭"。不久前,歐盟起草了一份關於歐美應對全
球變局的新議程,提出歐盟要與美國結盟,共同對付中國崛起所造成的的威脅。這份文件
還建議2021年上半年召開歐美峰會,正式啟動新的跨大西洋合作。過去四年,川普大搞"
美國優先",不帶歐盟玩,有時還揍它一頓,歐盟是很失落的。拜登在美國大選中勝出,
歐盟政界和媒體歡呼雀躍。儘管歐美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利益衝突,但歐盟認為,在應對中
國發展所帶來的挑戰方面,歐美是感同身受的。因此,美國大選一明朗,德法外長就在媒
體發文,熱切期盼拜登推動歐美實施"跨大西洋新交易", 共同應對"中國日益增強的自信
"。
歐盟的"新議程"提出成立歐美貿易和科技理事會,加強歐美在投資審查、技術知識產權、
強制性技術轉讓和出口管制問題上的合作,建議歐美以跨大西洋技術同盟作為治理機構,
與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成立廣泛同盟。歐盟希望,通過這些舉措得以實現歐美主導全球
技術使用和監管的目標。此外,還包括歐美共同領導世貿組織改革。顯然,歐盟的真正目
標是,重塑歐美在國際舞台的領導地位,實現"歐美共治",共同主宰世界。
觀察者網:
與此同時,英歐協議談判最終踩線完,這次為何能達成妥協?去年10月,英國議會下議院
通過《內部市場法案》,讓英歐談判雪上加霜,協議初步完成後,這個法案存在的意義是
什麼?另一方面,脫歐以後,英國以"全球化英國"作為戰略目標,去年底陸續和20餘個國
家簽署貿易協議,不過與中美等主要經濟體的談判未見推進。那麼,在中歐全面投資協定
談成的背景下,英國的這幅全球化藍圖,前景如何?
周小明:
英國從去年1月31日就同歐盟正式分手,但根據過渡期安排,仍然享受此前的優惠。近一
年英歐談的是"未來關係",也就是今後怎麼過日子。英國與歐盟在聖誕節的前一天達成了
協議,實現了"軟脫歐"。但英倫三島沒有多少人拿出香檳酒慶賀英國史上的這一重大事件
。因為大半英國人根本是反對脫歐的,"軟脫歐"也無法醫治他們心頭的傷痛,非常無可奈
何。工商界也只是鬆了一口氣,英國避免了最糟糕的結果-沒有協議的脫歐。這種被稱為"
硬脫歐"的分手將造成英國經濟混亂,打亂貨物和醫藥供應,對處於300多年來最糟糕狀況
的英國經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協議談成後,英國拿回掌控權,重新獲得立法權和司法權,不用再聽布魯塞爾的吆喝,也
得以自行決定歐盟哪些人可以進入英國,終結了歐盟人員自由流入英國的做法。六年前我
在英國工作時,曾看到一篇報導,稱有近百萬波蘭人在英國打工,倫敦一城就有超過50萬
的法國人。因此,不少英國人認為,外國人搶了他們的飯碗,成為英國脫歐的動因之一。
但英國也將為"主權"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據英國的政府經濟預測機構估算,同繼續留在
歐盟相比,軟脫歐也會給英國造成4%的經濟損失,讓英國更窮。雖然協議規定,英歐間貨
物流動享受零關稅和零配額,遠遠優於世貿組織成員間的待遇,但是英國離開歐盟單一市
場和關稅區,意味著英國公司成本上升,消費者價格上漲。舉個例子,每天有幾千輛滿載
貨物的卡車經過英國南部港口多佛來往於英法之間,脫歐前,英法互不設立海關,貨車進
出暢通無阻;今年開始設海關,從歐盟進出口都要申報,只要過關手續延誤兩分鐘,多佛
就會排起十多公里長的車隊,部件未能及時送達,導致企業停滯。據英國財政收入部門測
算,僅進出口申報,英國公司就需花費100億美元,此外像專業資格和產品標準的互認、
金融業的相互准入等問題,這回都沒來得及談。
歐盟是英國最大的海外市場。年出口額約4000億美元,佔英國全球出口的43%:從歐盟的
進口則佔英國全部進口的一半以上。由於利益關係,雖然英方立場有時顯得很強硬,但為
了達成協議,最終不得不作出讓步。
按照協議,北愛爾蘭實際上將繼續留在歐盟單一市場,成為英國的"特區"。《內部市場法
案》的實施將導致在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設立關卡。因此,它違反了英歐此前達成的協
議,遭到歐盟強烈反對,拜登也對英國施壓,英國最後的選擇屬於無奈之舉。實際上,當
英歐未來關係協議還在談時,英國已經有人擔心,協議可能推動北愛爾蘭同愛爾蘭在經濟
上無縫鏈接,促使經濟文化高度融合,最終形成聯姻。
達成協議的最後兩個障礙之一是 "捕魚權"。事實上,漁業在英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微不足
道,僅佔0.1%左右。 歐盟設想在談判初期談妥。但誰也沒想到,英歐談判差點在這個"小
陰溝"裡翻了船。英國最初建議,2021年起給歐盟三年過渡期,期間歐盟在英國海域的捕
魚量削減60%。此後,歐盟漁船如何進入英國海域取決於年度磋商。歐盟的方案是,在10
年過渡期內,歐盟的捕魚量減少18%。經過幾個月討價還價,進入2020年最後一週,捕魚
權成了達成協議的最後障礙。英國首相約翰遜和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電話交談後,英歐雙
方才達成妥協。協議規定,歐盟在五年過渡期內,在英國水域的捕獲量削減25%,以後的
安排由每年一度的談判決定。估計今後五年,不太可能有大風浪,但談判後續安排時也免
不了舌戰。
另一個"公平競爭"問題是歐盟提出的,它要求英國在稅收、勞工權益、政府補貼和環保等
標準上向它看齊。理由是,如果英國的補貼標準超過歐盟,歐盟的企業就無法同英國公司
競爭。但英國脫歐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擺脫歐盟的約束。於是,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爭吵了幾
個月。在去年底達成的協議中,雙方同意採用一套共同標準來約束雙方。為處理糾紛,還
決定設置獨立爭端機制,如果一方違反共同標準,另一方就可以提起起訴,並向違約的一
方徵收報復性關稅。
除歐盟以外,英國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是美國和中國。英國曾指望通過與中美簽訂自
貿協定,來彌補同歐盟分手的損失。然而,脫歐後的英國突然發現現實如此殘酷:有了同
中美商簽自貿協定的自由,但選項沒了。英國原本期待英美自貿協定很快落地,川普政府
似乎也很給力,但人算不如天算,白宮易主,美英自貿協定沒排上拜登政府的日程。拜登
明確表示,上台後的首要任務是應對新冠疫情,重振美國經濟,貿易談判要為國內要務讓
路,"先安內後攘外",看似也符合美國新政府的邏輯。但拜登的打算也反映出美國對美英
貿易協定的冷淡。過去歐巴馬政府認為,英國留在歐盟更符合美國利益,因此玩命給脫歐
潑冷水。歐巴馬曾在訪英時明確表示,英國想和美國談自貿協定,將被排在同美國談貿易
協定的所有國家的後面。作為歐巴馬當年的副手,拜登可能不忘初心,對美英自貿協定沒
有熱情也在情理之中。
中歐投資協議落地,對歐洲工商界是重大利好。英國脫歐後,成了局外人,連蹭熱點的機
會也沒了。過去半年,英國對華政策發生了重大調整,對中國持有更大的懷疑和敵視,禁
用華為5G,干涉香港和新疆等重大問題,同中國鬧得很僵。這樣的政治氛圍,中英談自貿
協議,顯然不合時宜。
去年底,中國連下兩城,先後拿下RCEP和中歐投資協議。因此,即使中英關係正常,中英
自貿協定的重要性對中國來說也大大降低。因此,在自貿談判問題上,中國顯然不會太著
急,更不會很主動。中國的策略大概會是,等英國回過味來,有悔改表現後再談。可見,
中英自貿協定的談判將被束之高閣,而這一放可能就是數年。沒有和中美達成貿易協定,
"全球的英國"就無從談起,這一宏偉藍圖的前景看來是黯淡無光了。
觀察者網:
RCEP簽署後,很多人關心歐盟的態度與處境,一方面是歐盟內部的脫歐談判以及歐美關係
的重塑;另一方面,亞太區域整合在歐洲事務中的份量幾多?關於RCEP、CPTPP的討論,
在歐洲社會是否激起水花?
周小明:
歐盟主要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待RCEP的。因此,它對RCEP的反應與對CPTPP反差很大
。三年前,CPTPP達成。歐盟稱它是多邊主義的勝利,是對川普的單邊主義的一劑解藥。
而在RCEP問題上,歐盟發出的聲音大都是替美國感到惋惜,嘆息川普的政策導致美國游離
於亞洲最大的自貿區之外,讓中國乘虛而入。
同時,RCEP的簽署使歐盟產生了新的危機感。亞洲在向前走,美國至多也就是原地踏步,
而歐盟則在後退,英國也從歐盟分離出去。法國總統馬克龍哀嘆,歐洲已經不在世界的中
心。歐盟更真切地感到,自己需要在生機勃勃的亞洲找到立足之地。也許正是這種認識促
使歐盟不顧美國的隔洋喊話,毅然決然地同中國達成協議。
觀察者網:
RCEP簽署,其中最有份量的應該是中日韓三國的參與,有人認為這是為中日韓自貿區最終
談判搭一座橋樑,您怎麼看?中日韓自貿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周小明:
RCEP的簽署為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做了一些鋪墊,創造了一些條件。原本中日、日韓之間都
沒有雙邊貿易協定。在RCEP框架下,這兩對國家實現了關稅減免。 此外,隨著RCEP談判
的結束,中日韓三國的談判官員可以騰出手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三邊談判中去。
中日韓自貿區的構想早在2002年就提出來了,談判於2012年正式啟動,至今磕磕絆絆已走
過八個年頭。但是,離協議達成,還很有很長一段路。當下,中日韓三方都表示有意願加
快談判。中日韓三國的GDP總量很大,2019年接近22兆美元,比美國還大一些;貿易總額
達到7.1兆美元,比美國高出3兆美元。中韓日三國的經濟互補性也很強。自貿協議談成了
,對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必將產生巨大作用。
應該說,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進展與RCEP有一定關聯,但又有它自身的邏輯。目前,談判
主要面臨三大難題。首先,貿易自由化的雄心、水平不一。日韓希望採用高標準,而且大
步跨進、一步到位;中國則傾向於漸進的目標。日本還想在協定中引入CPTPP的新貿易規
則。第二是歷史包袱和政治問題。中日、中韓及日韓之間都存在一些歷史和現實政治問題
,比如中日有侵華戰爭和釣魚島問題,中韓有薩德問題,日韓之間同樣有島嶼爭端和歷史
問題,這都是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面臨的複雜變數。第三是美國因素。美國從自身戰略目標
出發,不希望中日韓締結自貿協議,不時在三國之間挑撥離間、製造矛盾。日韓在安全和
戰略上受制於美國,不得不看美國的臉色行事。拜登雖然還沒上台,但他早就聲稱要組建
民主國家同盟共同對付中國,這必將給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造成不少干擾。
2012年,在亞洲同時進行著三個重要協議的談判:一個是TPP,另一個是RCEP,還有一個
就是中日韓自貿區。前兩個協議的談判都已落下帷幕,中日韓FTA卻掉隊了,至今尚未出
現實質性進展。東北亞自貿區建設的三國演義何時了,目前仍然是個未知數。
觀察者網:
RCEP協議框架內包括澳大利亞,但最近中澳關係緊張,中國針對澳大利亞的部分商品進行
制裁,首先這些制裁是否與協議有衝突,其次未來在RCEP框架內中澳經貿關係會有什麼發
展?
周小明:
首先,RCEP目前尚未生效。估計最快也得明年年底前後才能得到批准。中澳之間早就有自
貿協定,本該去年年底升級。中澳之間目前的貿易自由化程度相當高。澳大利亞從中得到
了不少好處。比如澳大利亞葡萄酒借助中澳自貿協定提供的低關稅,一舉打敗法國,在中
國市場奪得魁首。
澳大利亞靠中國市場,享受了10多年不間斷的經濟增長,但是它用地緣政治眼光來審視中
國,在盡享中國發展紅利的同時,把中國的發展視為威脅。近年來,澳大利亞好像得了迫
害妄想症,成天疑神疑鬼,把中國再正常不過的經濟和外交活動看作是對澳大利亞的滲透
和政治干預。本世紀初,我在澳大利亞工作期間,結識了一些當地華人,他們到中國投資
,只是因為同地方政府打交道比較多,就被認定為"中國間諜"。澳大利亞有些人的腦洞真
的大。
現在,又把自己捆綁在美國的"反華"戰車上,不斷挑釁中國,跳得比誰都高。同時,又要
求中國同它生意照做。我問澳大利亞朋友:如果你的鄰居對你滿懷敵意、屢屢尋釁,你還
願意同他打交道嗎?
前段時間,澳大利亞有位議員號召本國民眾抵制中國產品。但問題是,澳大利亞1/3的出
口產品到了中國,倘若中國消費者和企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澳大利亞終會自食其
果,痛苦難堪。
國家間的經貿發展,需要良好的政治關係來支撐。就目前來看,中澳經貿關係恢復正常,
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原因有兩條:一是美國,拜登上台後,會把澳大利亞拉著更緊。二
是澳大利亞政界的對華認知與現實的偏差巨大。舉個例子,前兩年澳大利亞針對中國制定
了反間諜和外國干預法,時任總理的特恩布爾竟用普通話宣稱,澳大利亞人站起來了。在
這種草木皆兵的氛圍下,RCEP對當前緊張的中澳關係很難產生實質性影響。
觀察者網:
RCEP簽署後,習近平主席在東盟峰會上表示中國積極考慮加入CPTPP,隨後外長王毅訪問
日韓,這一系列的舉動讓外界猜測良多。過去採訪您的時候,也談過國內關於中國加入
CPTPP的呼籲,但這次的表態似乎上升到決策層面,所以想請您再就此事的走向做一些分
析。
周小明:
中國領導人的表態,再次顯示了中國擴大開放、全面提高開放水平的決心。在逆全球化浪
潮居高不下的當下,中國的表態對外傳遞了一種強有力的信號,那就是,中國堅持多邊主
義,中國的大門是敞開的。
其實,中國對加入CPTPP一直持開放態度。李克強總理在今年5月答記者問時,也曾做過類
似表態。習主席的這次表態比此前更為積極,但不是一個大的轉變。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近兩年來,日本和其它一些CPTPP成員都曾表示歡迎中國加入
,但同時又強調,中國加入的前提是符合CPTPP的高標準。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首相菅
義偉近日表示,中國在現有的國有體制下,加入CPTPP不太可能。應該說,他這句話確實
是說了實話。
的確,中國加入CPTPP有個一可行性問題。中國目前自身條件離CPTPP的標準還有較大差距
。應該說,中歐投資協議破解一些難題,縮小了這種差距,但差距仍然顯而易見,可見不
可及。這種挑戰不光體現在關稅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在貿易規則上。CPTPP的貿易規則是
在美國主導下制定的,反映了西方的利益。如果這些貿易規則與中國改革方向一致,符合
中國的長遠利益,中國會去努力。然而,中國不會為了加入CPTPP而犧牲自己的根本利益
。試問,中國能摒棄國有體制嗎?現在的困境是,CPTPP的一些貿易規則與中國現行法律
和規定相矛盾,其中有些還涉及到中國的根本利益。
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中國能否加入CPTPP的關鍵還在美國,美國會成為最大障礙。中國能
不能加入,日本說了不算;歸根到底,美國才是CPTPP的真正主人,日本充其量也不過是
個管家而已,主人不點頭,管家豈敢答應?即使同意了,也不算數。
不消說,TPP是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一個重要經濟支柱,也是美國謀求全球貿易規則主導
權的工具。由此看來,美國重返TPP,只是個時間問題。2015年,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12
個國家達成了TPP協議,但希拉里在競選總統時摒棄TPP,是因為這一協議遭到許多選民的
反對。如今,拜登也對鐵鏽地帶選民有承諾,現在重返TPP很可能被這些選民視為背叛,
何況兩年後美國還將舉行中期選舉。因此,我估計至少今後兩年內美國不會回歸TPP。
此前,國內有聲音建議中國搶在美國之前加入CPTPP。其實這種想法並不現實。美國絕對
不會允許中國填補自己留下的真空,讓中國在自己之前加入CPTPP。
川普把中國入世稱之為美國的"災難",因為入世為中國經濟插上翅膀。美國的當權者恐怕
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教訓"。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美國會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考慮中國加
入CPTPP的申請,希望乘機打掉中國的制度優勢,遏制中國崛起。為此,他們一定會提出
眾多苛刻條件,開出中國無法承擔的要價。中國入世談判歷經十多年,中國的談判官員從
黑髮人變成白髮人,可以預料加入CPTPP的道路一點也不會比入世之路平坦,相反可能更
為殘酷。即使中國最終被接納為CPTPP成員國,那也不是三五年內能辦到的事。
觀察者網:
隨著近期RCEP、CPTPP等區域協議成為輿論熱議話題,WTO反而愈發顯得門前冷落,如今
WTO幹事人選難產,改革進程停滯,未來前景究竟如何?
周小明:
WTO總幹事兩位候選人之一是尼日利亞前財政部長恩戈齊·奧孔喬-伊韋阿拉。她只是因為
美國的反對沒能當選。她有美國和尼日利亞雙重國籍。川普政府不支持她,是因為她和中
國走得太近。她是新發展銀行的董事。美國支持韓國的候選人,原因是比較順從美國。美
國的意圖很清楚,通過安排自己人出任總幹事,來控制世貿組織。拜登政府是否尊重絕大
多數成員的選擇,贊同奧孔喬-伊韋阿拉當總幹事,主要取決於他對這位女士的評估。如
果評估結論是對美國缺乏足夠的忠誠,不會幫助美國恢復對世貿組織的主導,美國大概還
會還是凌駕於其它成員之上,堅持自己的人選。
世貿組織新總幹事遲遲不能確定,對該組織的運作影響很大。前總幹事阿澤維多已於去年
8月31號離任。由於美國堅持由美國籍副總幹事出任臨時總幹事,致使臨時總幹事選舉流
產。於是,世貿組織群龍無首,秘書處成了"臨時政府",不對任何人負責,誰也沒法負責
。原計畫去年召開的部長級會議推遲到今年,WTO改革也沒啟動。
世貿組織的上訴機構已經徹底關門大吉。最後一位法官
作者: RIFF ( 向問天 )   2021-01-17 18:56:00
應該英國有卡歐中協議 所以英脫拿到較多的利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