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梅克爾對華態度:很現實還是已過時?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2-21 16:53:31
標題: 梅克爾對華態度:很現實還是已過時?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p.dw.com/p/3pdrc
作者:Richard Walker
德國總理梅克爾推進歐中關係引發的爭論日益激烈。梅克爾開創了一個明智的接觸時代,
還是一個依賴專制大國的危險時代?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20年12月,柏林。德國聯邦議會,梅克爾主張簽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一些關鍵問題,
正遭到議員的質疑。梅克爾正處於守勢。「我們從香港問題可以看到,中國甚至不遵守國
際條約的規定」,綠黨聯邦議院人權發言人鮑舍(Margarete Bause) 說。該黨成為德國
最嚴厲批評中國的政黨。
梅克爾的回答是一個窗口,由此可以窺見她的整個對華態度——這個態度受到越來越多的
質疑,被認為脫離現實。
「我們非常關切地看到,當此之際,坦白地說,香港的『一國兩制』非常脆弱。」梅克爾
說。「而且,對於我們享有的價值觀和擁有的利益之間的矛盾,我們在作出政治決定時,
必須一次又一次地權衡取捨。」
梅克爾的勇敢開端
這與梅克爾擔任總理初期的情形大相徑庭。上任半年後,她於2006年5月以全新形象訪問
北京。與她的前任施羅德不同,她將在公開場合談論人權問題——並努力嘗試帶來改變。
到了2007年,梅克爾邁出了最大膽的舉動:邀請達賴喇嘛在柏林總理府會面。
梅克爾後來回顧說,這次會面引發了一場健康的辯論。她說:「好在我們……永遠不會允
許價值觀和利益進入讓人不可接受的競爭,但我們總是試圖找到正確的平衡點」。
不過,德國馬歇爾基金高級訪問研究員、德中關係觀察者的巴爾金(Noah Barkin)告訴
德國之聲,這段經歷確實產生了後果。「我認為這算是給梅克爾敲響了一記警鐘。她在公
開場合談論人權問題的語氣發生了改變。」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價值觀和利益之間的平衡進一步傾斜。巴爾金說:「中國經濟成
了一根重要的枴杖。」德國企業把這個枴杖變成了更像彈弓的東西。從2009年到2011年的
兩年間,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增加70% 以上。而且,金融危機演變成歐元危機之後,中國成
為歐元區債券的重要投資者。「我認為這影響了梅克爾對中國的看法,」巴爾金回顧說,
「這一次歐洲面臨危機的時候,她仍然在談論中國的幫助。」
德中戰略夥伴關係
隨著經德中經濟聯繫的加強,政治接觸也在增加。2011年,中國總理溫家寶帶領著一眾部
長來到柏林,兩國之間首次進行了全面的政府間磋商。溫家寶暗示了一個交換條件。他說
:「中方衷心希望與德國一起走上大國之間相互尊重的方向,這樣我們才能創造雙贏的局
面。」
在巴爾金看來,這個訊息很明確:「當中國在雙邊關係中談及尊重時,其真正的意思是,
它不希望其他國家進行它所謂的干涉內政。」
2012年,中國新領導人習近平上台之後,這種關係中的權力平衡發生了快速的轉變——變
得對中國有利。習近平正在塑造一個加倍專制的新時代。
梅克爾的最後推進
梅克爾一直在推動加強和中國的經濟聯繫,最終在2020年底完成了歐盟和中國的投資協議
。對梅克爾來說,這是為在中國做生意的歐盟公司爭取更好的待遇。但是這給她帶來了一
連串的批評——一方面她對人權問題的擔憂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她還無視即將上任的拜登
政府提出的等待和協商的請求,從而讓中國取得了超越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外交勝利。
巴爾金認為,這是梅克爾有意而為之。「我認為,人們希望避免第二次冷戰。她顯然決意
在中美對抗中扮演一個調和者的角色,以防止孤立或遏制中國,同時試圖將其束縛在遵守
規則的全球秩序中。」
德國的雙重依賴性
如果中美之間持續對抗,德國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兩難境地:安全上依賴美國,繁榮上依
賴中國。「我認為騎牆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巴爾金說。「德國這樣的國家將會面臨一
系列非常困難的選擇。」這是一個可能將由梅克爾的繼任者來決定的選擇 。
梅克爾2006年首次訪華時的樂觀情緒早已不復存在。巴爾金說, 2009-2011年她如此堅定
地擁抱北京,使德國走上了目前的道路。「我認為,梅克爾緊緊抱住的是在很多人看來已
經過時的對華態度。」儘管這樣的批評越來越多,但是沒有跡象表明,梅克爾在其任期的
最後幾個月裡將會有所改變。
「我認為以15年前的考慮來做今天的決策是不明智的,」她在2020年告訴記者。「在我看
來,尋求與中國建立良好的戰略關係是正確的,也是重要的。但你不能抱有任何幻想——
你必須著眼現實來掂量事情。」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