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紐約市長初選 楊安澤認輸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5553718
聯合報 記者和釗宇、洪群超/紐約報導
紐約市長兩黨初選廿二日投票,根據已開出的百分之八十一選票,布魯克林區長亞當斯以
百分之卅點七的第一順位得票率在民主黨初選中領先,落居第四名的華裔參選人楊安澤已
認輸。預計沒有參選人的第一順位得票率超過百分之五十,選舉委員會將在下周開始排序
複選制計票,最終結果七月十二日當周才能出爐。
民調支持度一度衝到第一的楊安澤,最後得票不如預期,承認敗選。他表示對這場選舉感
到自豪,自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熱情支持,有助讓貧富不均、仇恨亞裔犯罪、疫後經濟復
甦等重要議題受到廣泛關注和討論,已達成參選目標。楊安澤表示,會繼續以其他方式來
貢獻紐約。
二○一三年參選市長的劉醇逸當晚陪伴楊安澤,表示不論結局,楊安澤已為美國亞裔參政
邁出了一大步。
本次初選是排序複選制在紐約市首次大規模應用,由於選制複雜,初選日當天只能公布各
參選人第一順位得票率,若無參選人的得票率過半,後續將進行排序複選制歸票,第一順
位票數最少者被淘汰,選民所投票數被轉移至其第二選擇,以此重複直到任何參選人的得
票率超過百分之五十則獲勝。
根據已開出的八成選票,亞當斯第一順位得票十七萬一千九百九十張,得票率為百分之卅
點七;現任市長白思豪法律顧問威利排第二,得票率百分之廿一點五;紐約市清潔局前局
長賈西亞排第三,得票率百分之廿點七;楊安澤排第四,得票率百分之十一點七。
楊安澤憑藉二○一九年參與民主黨總統初選累積的知名度,一月投入紐約市長選戰後民調
一直處於前段班。但隨著選戰進展,焦點議題從民生逐漸轉變為治安,欠缺政壇歷練成為
楊安澤一大罩門,聲勢在選戰後期明顯下滑。
共和黨方面,街道治安巡邏非盈利組織「守護天使」的創始人斯利瓦已獲得百分之七十一
點九的第一順位選票,確認獲勝。
───────────────────────────────────────
楊安澤承認敗選:將繼續為紐約市更好的明天奮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0/5551746
記者洪群超/紐約報導
根據22日晚間初步開票結果,華裔市長參選人楊安澤首輪得票率暫居第四;他在妻子呂艾
玲和2013年華裔市長參選人、現任州參議員劉醇逸以及大批支持者簇擁下,承認敗選,表
示對這場選舉感到驕傲,還對妻子說:「我無法讓你成為紐約市第一夫人,但你在我心裡
永遠是第一。」
楊安澤在當晚開票一個多小時後現身曼哈頓中城的選舉夜派對,向支持者及團隊表達感謝
,「我是個數據控,基於目前的數字,我將不會成為紐約下一任市長,我承認敗選。」
但他表示,為這場選舉感到驕傲,自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熱情支持,幫助讓貧富不均、仇
恨亞裔犯罪、疫後經濟復甦等重要議題受到廣泛關注和掀起熱烈討論,已達成參選的一大
目標。
楊安澤表示,雖然自己無法成為下一任紐約市長,但會繼續以其他方式來貢獻紐約。
2013年參選市長的劉醇逸當晚陪伴楊安澤左右,表示為他此次競選取得的結果感到驕傲:
「不論結局如何,他都是我們的驕傲;他為亞裔參政邁出了一大步,讓我們的能見度再度
提升,我為他喝采,太棒了!」
───────────────────────────────────────
楊安澤母親:紐約變得蕭條 兒子才會出馬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47/5551750
記者洪群超/紐約報導
「如果不是紐約市變得那麼蕭條,他根本沒有興趣出來選。」人在台灣的楊安澤母親陳玲
銖,隔海守望著兒子競選市長的最後衝刺時刻。
看著自幼「開心且正向」的楊安澤,此次作為選戰領跑者被多方圍攻,她頗為心疼,但也
說,楊安澤一貫認真,「那麼努力,一定想當選」,不論結果如何,「這是命和緣分,他
以華人身分出來選,顯示政治不能不是黑的就是白的,華人不能一點聲音都沒有;不管成
不成功,至少幫下一代開了一條從政之路。」
陳玲銖說,和很多華人家庭相似,政治並不是家庭生活中的主要話題,「我朋友的小孩,
不是醫生就是工程師,楊安澤的哥哥也是醫生。」
但楊安澤從小就展現和其他亞裔小孩不一樣的想法,「大學在布朗(Brown University)念
政治和經濟,我想他認真就好。結果畢業時問他想幹什麼,他回答:writer, actor, CIA
agent(作家、演員、中情局特工)。」陳玲銖笑稱,「那你打算怎麼過日子?他才說,『
哦,那我去讀法律研究所好了』。」
金融危機時 跑全美創職缺
楊安澤法學院畢業後創業賺了錢,但2008年金融危機,看到失業率猛增,朋友都失去工作
;「他跟我說,『我很愛錢,但這個時候我最希望的是創造工作機會;如果失敗了,我頂
多失掉一點錢和時間,這有關係嗎?』。」陳玲銖回憶楊安澤開始著手創立非營利組織「
為美國創業」(Venture for America),「我覺得比他競選總統還難,一年400多場演講,
就帶著一位秘書全美到處跑,帶動底特律這類沒落城市創造就業。」
她舉例,曾與楊安澤在曼哈頓中城,他突然走向一個街邊撿瓶子的人,掏錢給他,「他最
看不慣一個人很努力但卻不得溫飽,覺得這是體制的錯誤。」陳玲銖說,這也是促成他之
後參選總統的主因之一。
「2017年4月,他突然打電話給我,說『我睡不著覺,真的受不了川普』,『要不我搬回
台灣』。」陳玲銖對他說,「你中文都講不好,怎麼回台灣,他想了下說,『那我出來選
總統』。」
受不了川普 萌生從政念頭
陳玲銖當時並沒有當真,直到夏天見到兒子時,「他告訴我,做了很多研究,還寫了一本
書」;楊安澤覺得大概有十幾個人能真正改變美國社會,他動員了好幾位,希望他們參選
總統,但無人回應,「好,你們不出來我出來,至少我要把問題講出來」;「那年8月,
他說辭職了,我知道『完了』,他是認真要選。」陳玲銖笑稱。
陳玲銖說,這次選市長,也是楊安澤一以貫之的正義感和責任感,「一年前我回紐約,他
忽然問我,你有沒有覺得遊民越來越多?」他眼見紐約一天天蕭條,忍不住想挺身而出。
不論此次競選成敗,她都為楊安澤感到驕傲,但也坦言,若他創下歷史當選,自己也有所
擔憂,因為紐約市長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想做好太難,改變更是不容易,「Andrew是
個正直的人,易得罪各種勢力。」
「他做事認真,也是個開心、正向的人,紐約市需要這樣,且沒有包袱的人。」陳玲銖以
平常心看待結果。
───────────────────────────────────────
楊安澤力拼紐約市長初選,原本支持度居冠的他為何民調跌至第四?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641
編譯:吳宗宜
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候選人聯合造勢
美國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在當地時間6月22日舉行,民主黨佔壓倒性優勢的紐約,初選勝
出的民主黨候選人,普遍被認為將是11月市長大選中、現任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
)的接班人。
在十多位候選人裡,曾參與2020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而聲名大噪的楊安澤(Andrew
Yang),和前紐約市衛生局長賈西亞(Kathryn Garcia)在6月18日宣布聯袂競選,隔日
上午於皇后區法拉盛和曼哈頓唐人街,舉行首次聯合造勢,呼籲民眾將票投給他們。
本次民主黨市長初選採用排序複選制投票(Ranked Choice Voting),民眾最多可以在選
票上依喜好程度排序選出五名參選人。在聯合造勢上,楊安澤呼籲支持者們將自己排為第
一順位、賈西亞為第二順位:「紐約人都知道我們需要團結起來,第一投楊安澤,第二投
賈西亞,我希望你們如此投票。賈西亞是一名真正為民服務的公務員,多年來她一直致力
為紐約人服務,試圖改善每個人的生活。我的支持者們,如果你支持我,你應該在選票上
將賈西亞排在第二位。」
賈西亞則表示,「我們過去是競爭對手,現在也是。在一些政策在上我們意見一致,很多
則不一樣,但我希望每個人都去投票,我很高興再次來到這裡,我知道這裡是楊的大本營
,但請將賈西亞排在選票的第一順位。讓我說清楚,我們不是在聯合競選,我們只是在聯
合造勢,我不一定同意楊安澤所說的一切。」
最近兩人都為了民調苦苦掙扎,目前初選中最強勁的對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區長亞當斯
(Eric Adams)在民調中遙遙領先,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前所未有的聯合造勢活動,他們都
希望能透過這樣的活動獲取更多排名第二、第三的選票。
《Rolling Stone》報導指出,據最新民調顯示,原本支持度居冠的楊安澤,因提出的政
見導致最近聲望嚴重下跌。6月初NY1 / Ipsos發布的民調顯示,楊安澤的支持度已下滑至
第二順位;兩週後,楊安澤的支持度更是跌至第四,僅剩14%的支持率,落後給亞當斯的
23%、懷禮(Maya Wiley)的18%和賈西亞的17%。
賈西亞自獲得包括《紐約時報》和《紐約每日新聞》的報導後,支持度飆升至第三位,因
此都希望積極提升支持度的兩人,才在選前採取聯合造勢的手法。
這幾個月來,楊安澤一直對賈西亞的管理技巧讚譽有加,並表示他會考慮在他的政府中聘
用她,賈西亞則認為這種言論是性別歧視。在這場造勢會上,楊安澤再次稱讚賈西亞:「
你完全不必擔心賈西亞的動機、正直或可信度,她是個好人,她競選市長是因為她為這座
城市服務了多年。我會敦促任何支持我作為第一順位選擇的人,請務必也讓賈西亞在你的
選票上。」
對此賈西亞表示,她能保證的是,她和楊安澤都是為了回饋這個所愛的城市而競選:「我
是公務員,而你是企業家的事實,讓我們擁有不同的觀點,但我競選的初衷不是自我滿足
,而是希望看到這座城市能夠更加蓬勃發展。」
但一些亞當斯的支持者,抨擊聯合造勢的行為是試圖操縱選民的手法,在一份亞當斯競選
團隊的聲明中,前紐約州州長帕特生(David Paterson)便表示,這個行為對選舉非常有
害,這是一種讓選民分裂的政治詐欺。
市議員康博(Laurie Cumbo)更譴責楊安澤和賈西亞是兩個絕望的政客,他們聯合起來,
通過操縱排序複選制來排擠黑人和拉丁裔選民的聲音。
亞當斯也向選民呼籲,「我們為延續你們發起的改革而戰,不要因為任何人使你偏離方向
,保持專注、堅持不懈,為你尋求的改變而努力。」並批評楊安澤和賈西亞此舉意圖剝奪
黑人選民的權利,「我認為基本上他們聯合的原因,就是在說無法信任有色人種當選市長
。」
賈西亞拒絕回應,楊安澤則反駁:「我想告訴亞當斯,我一直都是亞裔。」
誰是楊安澤?
今年46歲的楊安澤,是第二代美籍台裔的企業家,父母在1960年代從台灣移民到美國,父
親是著名公司IBM的研究人員,終其職涯發明、註冊了69項專利,母親是統計學碩士和藝
術家。他曾在常春藤聯盟學校學習經濟、政治學和法律,擁有哥倫比亞法學博士學位。
他開始廣為人知是在2017年11月,向聯邦選舉委員會註冊參與2020年美國總統民主黨初選
,第一個的政見便是「自由紅利」(Freedom Dividend)或所謂無條件基本工資,承諾所
有18歲以上的美國人,每月可無條件獲得1000美元(約新台幣2.8萬元)的基本薪資;此
政見深受年輕世代的愛戴,一群年輕人組成「楊幫」(Yang Gang)力挺,在競選期間為
他募得了4000萬美元。
同年2月,因為新罕布夏州初選結果不理想,楊安澤宣布退出民主黨內初選。
2020年12月楊安澤捲土重來,向紐約市競選財務委員會(Campaign Finance Board)提交
文件,以候選人身份參加2021年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2021年1月13日,楊安澤正式宣布
參選紐約市長,他在其競選網站張貼訊息表示:「我將參選市長,因為我看到本市的危機
,而我相信自己能協助紐約走出來。」
《華爾街日報》指出,紐約市遭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情重創,目前已有超過2萬5000人死亡,下任紐約市長的首要任務將是來自經濟復甦與
公共衛生的雙重挑戰。
楊安澤承諾當選後,將推動美國最大規模的現金紓困方案,即10億美元的救濟方案,預計
向全市最貧窮的50萬人提供基本收入,每人每年平均發放2000美元(約新台幣5萬6000元
),期望改善貧窮人口的生活條件,並幫助紐約儘快走出疫情。此外,他還想創建一個人
民銀行(People’s Bank),接受社會福利計畫紐約人會被自動加入。
他說:「我在25年前搬到紐約市,在這裡成長、戀愛並成為一名父親。看到我們的城市面
臨這麼多苦難,讓我感到心碎。」
儘管有一些大膽的想法,楊安澤依然是一個非常溫和的民主黨人,批評者認為他對紐約企
業、房地產開發商和警察改革都過於軟弱。
最大的競爭對手
現任紐約市長白思豪將於今年屆滿卸任,民主黨黨內初選共有8位候選人角逐紐約市長之
位,據《Politico》指出,2月份的時候楊安澤還穩居第一,以28%的支持率遙遙領先其
他民主黨競爭者,亞當斯則以17%排名第2,接著是審計長史特林格(Scott Stringer)
,獲得約13%的支持度,其餘的參選人支持度均不超過10%。
然而,原本對楊安澤形勢大好的選情卻急轉直下,紐約市最近槍擊案頻傳,讓出身警官、
強調治安的候選人亞當斯,民調有超前的趨勢。6月初發布的民意調查顯示,亞當斯以22
%的支持率位居第一。
亞當斯曾因一些潛在的競選財務問題而受到抨擊,《紐約時報》5月時揭露了他可疑的募
款紀錄,包括他如何支持一項有爭議的土地分區變更,使捐款給他的開發商受益。
但這無損他看漲的聲勢,身為一位溫和的民主黨人,他提倡小企業發展和房地產開發,並
強調公共安全的重要性,認為這是繁榮的先決條件。他經常宣稱自己最有能力能打擊犯罪
,理由是他在警政領域擁有20年的經驗,他支持警察改革,也不打算減少紐約警察局預算。
亞當斯提出了他所謂「人民的計劃」(People's Plan),該計劃包括為窮人提供每年
3000美元的稅收抵免,為每個負擔不起的家庭提供托育服務,替無家可歸者提供住房補助
,以及創建一個新的MyCity入口網,讓紐約人可以清楚了解他們有資格獲得哪些福利。
另一位候選人賈西亞則在多家知名媒體為她背書後,聲勢急劇上升。5月初,《Politico
》稱白思豪長年的衛生智囊賈西亞,是每個選民第二喜歡的候選人。但接著,賈西亞獲得
了州參議員克魯格(Liz Krueger)、皇后區議員羅茲克(Nily Rozic),以及《紐約時
報》的青睞,報導指出「賈西亞是最了解如何讓紐約重新站起來的人,她擁有這樣的經驗
和氣勢。她在可能是這世代最重要的市長選舉中得到了我們的支持。」
隨後,她也得到了《紐約每日新聞》的背書,稱她是最有能力引導度過這一艱難時刻的候
選人。
她的政策著重在氣候韌性,並希望在她上任後,立即開始將城市轉變為完全可再生能源的
經濟體。她還想擴建自行車道、公共交通和公共綠地;把上萬輛校車改裝成電動車,在每
個學校屋頂裝上太陽能板、改造的更環境友善,並制定一套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並在未來十年內將綠能產業的工作數量翻倍。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