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聯國促解凍國庫資金 免阿富汗經濟崩潰 報告警告97%人口明年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9-11 09:05:34
標題: 聯國促解凍國庫資金 免阿富汗經濟崩潰 報告警告97%人口明年或跌落貧窮線下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gBxvyD
https://i.imgur.com/aPp6FPE.jpg
美國完成撤軍後首批離開阿富汗的外國人,周四乘搭包機飛抵卡塔爾首都多哈,他們來自
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大約200人。(法新社)
【明報專訊】
聯合國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促請國際社會在有監管防止濫用下,釋放為箝制塔利班而凍結
的阿富汗國庫資金,避免該國經濟、社會崩潰,令數以百萬計人民落入饑餓貧窮的景况中
。中俄俱表明打算提供緊急援助,且皆呼籲解凍阿富汗海外資產。
特使倡讓經濟喘息 予塔利班展靈活性
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周四(9日)開會討論阿富汗局勢,包括研究該否延長授權給聯
合國阿富汗援助特派團,在9月17日期滿後繼續在當地工作。聯合國阿富汗問題特使萊昂
斯(Deborah Lyons)對安全理會說,應該設法在有監管保障資金不被塔利班濫用下,向
阿富汗融資,防止其「經濟、社會秩序完全崩潰」。她指出,阿富汗正面對着貨幣貶值、
糧油價格飇升、私營銀行缺乏現鈔、政府部門沒有經費支付員工薪金等危機,凍結資金無
可避免地使經濟下滑更嚴重,「這會使多幾百萬人陷入貧窮與饑餓,可能引發難民潮,使
阿富汗倒退幾個世代」。她主張須讓經濟喘息幾個月,使塔利班有機會展示靈活性,以截
然不同方式行事,尤其是人權、性別和反恐觀點方面。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周四報告指出,阿富汗是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全國3800萬人中有72%
人每日靠不到1美元(約7.8港元)生活。報告警告倘不盡快應付政經危機,長期乾旱、新
冠疫情外加經濟萎縮,有多達97%人口明年中旬前有跌落貧窮線下風險。
會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耿爽認同海外資產被凍結是阿富汗當前經濟困難的重
要原因之一,表示那些資產「屬於阿富汗,應用於阿富汗,不應被用作威脅和牽制的籌碼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周四說,世界必須避免阿富汗經濟崩潰,他預計國際金融機構
將容許阿富汗經濟「喘息」。
拜登承諾續捐人道援助
美國等國凍結了阿富汗中央銀行存放海外的約近100億美元(780億港元)資產,作為迫使
塔利班新政府回應捍衛人權自由等國際訴求的籌碼。國際貨幣基金亦阻止了塔利班動用
4.4億美元(34億港元)緊急儲備。此外,過去20年間阿富汗政府75%以上的公共開支,俱
由美國等外國捐款負擔。美國總統拜登承諾繼續捐出人道援助,但中央銀行資產解凍與否
,要視乎塔利班容許人民自由安全離境與否和保障女權等定奪。
(半島電視台、法新社、路透社)
───────────────────────────────────────
前阿富汗美軍基地 傳陸方進駐
https://udn.com/news/story/122398/5738013
聯合報 編譯盧炯燊/綜合報導
距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約一小時車程的巴格蘭空軍基地,是蘇聯時期興建,也是美國在阿富
汗軍事存在廿年的標誌;美軍撤走後,一直傳聞與神學士關係密切的中國將會進駐。
儘管中國否認正與神學士磋商,將巴格蘭空軍基地使用權移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
更直指「這純屬虛假消息」,但一名匿名消息人士向「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透露,中國
軍方正開展研究,探討未來數年若派遣與「一帶一路」經濟建設相關的工人、軍人及其他
人員到巴格蘭空軍基地,所造成的影響。
該名消息人士說,北京目前考慮的不是當前動向,而是兩年後的潛在部署;此外,中國不
會接管基地,只待神學士鞏固政權後,應阿國要求派遣人員和提供補給品。
相關人士分析指出,北京這個舉動除了擴大地區影響力之外,也將對美國的形象造成毀滅
性打擊。
───────────────────────────────────────
911左右美外交廿載 「反恐優先」今讓位制華
https://is.gd/MYjn5D
https://i.imgur.com/SktvCip.jpg
【明報專訊】
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被飛機撞上,冒出火光和黑煙後倒塌,堪稱
冷戰結束至今最震撼全球的情景。由極端組織蓋達策劃的911恐襲,造成近3000人喪生,
對美國帶來巨大衝擊——在外交國安戰略上,反恐一躍成為美國首務,引發備受爭議的阿
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事隔廿載,911恐襲仍是美國社會難以磨滅的傷痕,但在美國對
外戰略上影響力已明顯消減,其一表徵便是因應中國崛起,對華戰略競爭已逐漸取代反恐
,成為兩黨共識的最優先外交國安事務。但對美國來說,更大問題或是如何避免重蹈過去
10年的覆轍,即使有意將戰略重心轉向亞洲(印太),實際執行時卻被中東緊急事務拖住
步伐。
明報記者 周宏量
2001.09.11:外交轉捩點 反恐成優先
「21世紀沒有事件在美國及其世界角色的影響力及得上911恐襲。」奧巴馬時代曾任副國
家安全顧問的羅茲(Ben Rhodes)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文章開首即作定調,他解釋稱
,911引發的「反恐戰爭」(War on Terror)堪稱冷戰結束後美國霸權時代開始以來的最
大計劃項目,「在長達20年的時間,反恐一直是美國國安政策的首要優先事項」。
在小布殊政府歷任國務院發言人和南亞及中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的包潤石(Richard A.
Boucher)則向本報指出,有如日軍偷襲珍珠港,911激發起美國對保護自己未來免受攻擊
的決心,因此時任總統小布殊一改此前只追捕恐襲犯罪者的做法,聲言要消滅恐怖分子及
其收留者,意味「我們會去國外根除他們」,促成美國在全球各地的戰爭。
2001-11:聚焦中東 「戰略最大錯」
然而廿年後回看,有專家認為美國可能做錯決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歷史專家格爾
文(James L. Gelvin)向本報稱,美國緊接911的連串行動,堪稱「美國在冷戰結束以降
——甚至可能是歷來——所犯的最重要戰略大錯」,最多只有北約東擴可堪相比。
格爾文批評,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以至全球反恐戰爭,都是華府在911後的「無壓力
下犯錯」(unforced error),即完全可以避免的壞決定。他解釋,這些戰爭「消耗美國
的資源和將美國注意力集中在中東」,問題是中東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重要性,會一直跟東
亞及環太平洋地區「此消彼長」。
包潤石則認為問題出於美國將反恐目標不斷擴大,以阿富汗戰爭為例,小布殊政府目標由
摧毁蓋達變成試圖消滅塔利班,但後者植根阿富汗,不可能消滅,且美國還向非洲和亞洲
的叛亂組織開刀,尋找更多攻擊目標。談到伊拉克戰爭,他則歸咎時任防長拉姆斯菲爾德
「強加於總統」、對反恐戰爭的「扭曲重新演繹」。
2011:首提「重返亞太」 中國成焦點
美國外交國安決策圈子早已開始反思「911戰爭」,繼而緩慢地推進華府的全球戰略轉向
。從中東抽身是第一步:美軍2007年底起撤出伊拉克,2011年底完成;阿富汗撤軍在2011
年啟動,2014年官方宣稱結束,但當時計劃仍保留一定軍事存在,直至2016年底。
另一步是「重返亞太」,以應對中國崛起。在911恐襲10周年的2011年,時任國務卿希拉
里在《外交政策》發表〈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一文,為所謂「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後被改名「亞洲再平衡」(Rebalance to Asia)——新戰略定調,表明隨着
美軍逐步退出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正站在轉向的支點……所以美國未來10年國策的其
一最重要任務會是固定地大幅增加對亞太地區的投資」。文章提及中國(或北京)接近40
次,是美國以外之冠,間接反映華府新戰略的焦點。
2011-16:中東屢生事端 絆倒戰略轉向
美國「重返亞太」之路並不好走。格爾文認為,奧巴馬政府未能做到將美國的戰略焦點由
中東轉移到東亞及環太平洋,最終美軍仍留在中東,並點出背後三大關鍵:一、受到出乎
其控制範圍的因素妨礙,例如2010年底開始的「阿拉伯之春」抗爭運動和2014年極端組織
「伊斯蘭國」(ISIS)冒起;二、自身拙劣的戰略執行表現;三、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的
游說。
ISIS異軍突起和塔利班死灰復燃,甚至迫使美國一度走回頭路。在伊拉克,奧巴馬政府
2014年重新派兵介入協助打擊ISIS,直至去年特朗普政府開始重新撤走,但拜登政府宣布
到今年底才結束戰鬥任務。而在阿富汗,受壓於塔利班2016年對戰略重鎮昆都士的攻勢,
奧巴馬政府轉軚,決定在原定同年底死線後仍無限期保留部分美軍,埋下上月撤退陷困的
伏線。
包潤石則認為美國對911最早期回應的邏輯——「我們需要『消滅』那些針對合法政府的
攻擊者」——始終在伸延擴張,即使小布殊政府的部分官員,以至奧巴馬和特朗普政府,
都想限制美國涉足對外戰爭,也扭轉不到這趨勢。
2017至今:中美「接觸」告終 印太概念抬頭
隨着特朗普2017年入主白宮,奧巴馬版本的「重返亞太」悄然告終,取而代之的是結合印
度洋和太平洋地區的所謂「印太」(Indo-Pacific)概念,並以由美國、日本、澳洲和印
度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為主軸,象徵美國的全新戰略觀抬頭。
中美關係則在兩黨共識中走向低點:2017年12月,特朗普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將中
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翌年春季展開以關稅為標誌的貿易戰,到秋季副總統彭斯的對華政
策演說,更被視為宣告自尼克遜時代以來的「接觸政策」告終。及至香港反修例示威和去
年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後,中美交惡有增無減。
拜登上台未有扭轉對華政策基調,不但繼承前朝包括QUAD在內的印太戰略,也堅持強調對
華「戰略競爭」,但對比特朗普時代後期的鷹派作風仍有所修正,例如國務卿布林肯主張
對華關係會是「應競爭時競爭,可合作時合作和須對抗時對抗」。
廿年總結: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美國現以「戰略競爭者」(strategic competitor)一詞定義中國,但這用法其實早在
911前已出自小布殊之口。1999年,當時仍未出線共和黨總統初選的小布殊表示,中國應
被視為「戰略競爭者」,而非克林頓政府所用的「戰略伙伴」。嶺南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
泊匯向本報稱,小布殊政府在911前本已計劃更專注應對中國,但911令美國大戰略由「阻
止同級別挑戰者冒起」變成反恐戰爭,「推遲了美國對華戰略競爭」。
事實上,911前幾個月,中美撞機事件及增加對台售武還令兩國關係變緊張,但911後中國
國家主席江澤民迅即致電小布殊示好,承諾積極支持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活動。不少中方學
者認為,911紓緩北京原先面臨的美國戰略壓力,甚至令中方藉共同的反恐立場改善兩國
關係——中國官方翌年提出「戰略機遇期」理論並非巧合,像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
院長崔立如2018年寫道:「911恐怖襲擊和(同年年底)中國加入WTO,從正反兩個方面形
成中國得以集中精力加速發展經濟的戰略機遇期。」
張泊匯分析,中國肯定有在美國反恐戰爭中受惠,像在小布殊年代,中美關係最終不退反
進,美方更提出中國應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持份者」,尋求容納正在崛起的中國,換取
北京接受現有國際秩序,「這也是為何中國戰略界圈子在那個年代構建所謂『戰略機遇』
的概念」。
未來展望:美國會否重蹈覆轍?
「20年之後,911恐襲的影響已在褪色。」包潤石指出愈來愈少美國人相信海外戰爭可達
到守衛本土的目標,甚至質疑有反效果;同時來自中國的挑戰過去10年逐步增長,尤其是
南海、港台疆藏以至市場開放等爭議逐漸浮面,令美國等多國反彈:「美國對華關係的支
持者發現……愈來愈難以為中方動作辯護。」
張泊匯表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消耗美國國力,並予以中國冒起成同級別競爭者的
機會,已是美國整體共識,這也是為何奧巴馬以降一連3屆美國政府都尋求戰略收縮,以
聚焦亞太地區——由特朗普達成協議、拜登負責執行的撤兵阿富汗便是例子,「正如拜登
所說,退出(阿富汗)是因為美國跟中國的競爭」。
但塔利班上月在美國完成撤兵之前迅速奪權,令拜登政府陷入所謂「喀布爾時刻」的尷尬
,不但掀起美國對友邦安全保證可靠度的爭議,也令人關注萬一阿富汗再成恐怖分子溫牀
,會否令美國戰略轉向再次受阻。格爾文承認在戰略轉向亞洲上,拜登確面對許多跟奧巴
馬相同的障礙,但他提醒,美國不可能一一進駐恐怖分子的潛在避風港國家,而且美方對
邊緣盟友的安全承諾不可能跟關鍵盟友相提並論,正如沒人會真心相信,美方不再留守政
權更迭成本高昂的阿富汗,就會放棄守衛「美國實際利益所繫」的北約盟友。
(911恐襲廿周年)
911事發經過
廿年前的911恐襲前後涉及4架被蓋達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機,第一架在美東時間早上約8時
46分,被5人劫持下撞向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的北塔,到9時03分左右,被另外5人劫持的第
二架客機撞向世貿南塔。
到9時37分,同樣被5人劫持的第三架客機撞向國防部總部五角大樓。10時03分,第四架由
4人劫持的客機因乘客和機組人員強闖機長室阻止襲擊,最終在賓夕法尼亞尚克斯維爾墜
毁。
世貿雙塔被撞後發生大火,南塔先於9時59分倒塌,其後北塔於10時28分倒下,廢墟現場
火勢去到同年12月19日才正式撲滅。五角大樓E Ring區亦崩塌。除了19名執行自殺式襲擊
的蓋達成員,恐襲合共造成至少2977人喪生。
南北塔原址其後改建成兩個方形水池供民眾悼念,毗鄰則設立911國家博物館,於恐襲10
周年開幕。國土安全部的成立,亦源於應對911事件。
資料來源: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網站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