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百國聲明允2030停濫伐 環團未收貨 憂流於政治承諾 指等同再濫伐10年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uMc67j
https://i.imgur.com/RgO1h71.jpg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周一在COP26會上發表視像聲明,她呼籲各國領袖為對抗氣候變化的
目標共同努力。(路透社)
【明報專訊】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正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全球超過100名領袖周一
(1日)發表聯合聲明,承諾在2030年前停止及扭轉森林流失和土地退化,並把190億美元
(約1480億港元)的公共與私人資金投放在保護與恢復森林項目。簽署有關承諾的國家森
林覆蓋率佔全球約85%,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尼。惟氣候活動人士憂慮聲明只是
政治承諾多於實際,亦警告各國勿輕信巴西政府的承諾。
允投放1480億資金助保育復林
英國首相辦公室代表各國領袖發表《格拉斯哥領袖森林和土地利用宣言》,將涵蓋總面積
約3400萬平方公里(約等於兩個俄羅斯國土面積)的森林。英國首相約翰遜稱,這是一項
史無前例的協議,「我們將有機會結束人類作為自然征服者的漫長歷史,轉變為其守護者
」。停止森林濫伐的協議對於把地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至關重要。這項承諾獲
190億美元的公共與私人資金支持,部分資金用於發展中國家恢復受損土地、應對山火及
支持原住民社區。28個國家的政府還承諾在全球食品和其他農產品(如棕櫚油、大豆和可
可)的貿易中杜絕伐林。這些產業通過伐林騰出空間為動物放牧或農作物生長,導致森林
流失。
簽署聯合聲明的國家包括美國、中國、印尼、巴西及俄羅斯等,環保人士譴責巴西總統博
索納羅及俄羅斯總統普京加速森林濫伐速度,尤其巴西擁有龐大森林資源。環保組織綠色
和平批評這項格拉斯哥倡議等同允許「再濫伐10年」。倫敦大學學院氣候和森林專家劉易
斯(Simon Lewis)表示,逾百國作出有關政治承諾是好消息,但提醒2014年各國在紐約
也作出類似宣言,但「這根本未能減慢森林砍伐」。
環團警告勿輕信巴西總統博索納羅
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缺席COP26,僅派外交官負責氣候談判,博索納羅透過影片在會上說:
「巴西在氣候控制方面有更大的野心,且巴西是問題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巴西環境部長
雷特(Joaquim Leite)周一在首都巴西利亞一場活動宣布,巴西將結束非法伐林的目標
達成時間從2030年提前到2028年,承諾到2027年減少50%。惟氣候活動人士警告各國勿輕
信博索納羅政府的承諾,應更關注其過去所做的破壞行為,而非對未來的模糊承諾。巴西
環境和可再生自然資源管理局(Ibama)的前負責人瓦斯(Suely Vaz)批評,巴西政府打
擊森林保護機構,並試圖改變法律以支持農民和土地掠奪者。
英女王視像發言籲為後代努力
英女王周一透過影片在COP26發表聲明,呼籲全球領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理念」齊
心努力,以「解決最無法克服的問題」,她稱:「我們沒有一個人能長生不老,但我們這
麼做並非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我們的後代,和後代的後代。」作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的中
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未出席峰會,他周一以書面方式在會上發言,呼籲各方維護多邊共識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基礎上增強互信合作,強調中國會持續
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再生能源和建設大型風電、太陽能基地項目。
(衛報、法新社、路透社、BBC)
https://i.imgur.com/r5ZDGRd.jpg
https://i.imgur.com/elAzuSk.jpg
https://i.imgur.com/4ypvK92.jpg
印度盼2070碳中和 專家:真氣候行動
印度總理莫迪周一(1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宣布,印度將於2070年實現
「淨零」排放,是印度首次提出淨零時間表。雖然2070年較COP26的目標遲了20年,但已
符合許多氣候專家認為的印度最可行淨零方案。
印度是全球主要碳排放國中最後一個公布淨零目標的國家之一,美國和歐盟在2050年達成
,中國亦已提出在2060年達標。莫迪周一在大會上作出五大承諾,包括2030年非化石能源
(主要為太陽能)產能目標從450吉瓦(GW)再提高至500吉瓦;印度再生能源比例由去年
提出的38%增加到50%;從現在至2030年的預計碳排放量減少10億噸;2030年印度經濟的碳
強度(每單位GDP的碳排放量)減少45%,較之前35%目標提高;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
淨零又稱碳中和,即確保國家活動不會令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量增加。印度是繼中美後第三
大碳排放國,但印度人口佔全球17%,排放量僅佔全球總量的5%,人均碳排量低於主要經
濟體。雖然印度訂下的2070年淨零時間表,看來較中國及歐美落後,但它已符合許多氣候
專家所制定的印度實現淨零排放最可行方案。總部設在德里的智庫「能源、環境和水資源
委員會」(CEEW)最近發表報告指出,2070至2080年是印度達至碳中和的最切實可行路線
圖,CEEW總裁高希(Arunabha Ghosh)形容莫迪的大膽承諾變相推動已發展國家需有所行
動,是「真正的氣候行動」。世界資源研究所的印度氣候計劃主任凱爾卡(Ulka Kelkar
)亦認為,印度設定的目標必須從發展中國家的背景來看,「我會說它與西方的承諾一致
,公平的比較不是與今天的美國和歐洲相比,而是與20或30年前的歐美相比」。
考慮經濟發展度 比歐美進取
《衛報》指出,有別於西方國家以至中國,印度距離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的高峰還有幾十
年,且未來幾年印度能源需求增長幅度預計超過其他國家,其人口也將超過中國,成為全
球最多人口國家。目前印度七成能源由燃煤產生,縱使它是全球最便宜的太陽能生產國之
一,但未有技術將之大規模融入電網。專家指出,印度還需要提升氫技術和儲能,以助擺
脫依賴燃煤,但這在2040年前不太可能發生。
(衛報、法新社、時代周刊)
擬坐私人飛機返倫敦 英揆被轟不環保
作為今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東道主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周一(1日)才呼籲各
國領袖積極作出減排承諾,之後就被揭計劃在會議結束後乘私人飛機從格拉斯哥返回倫敦
,被批評講一套做一套。
約翰遜發言人周一承認,因首相工作緊迫,故選擇不乘搭列車,但稱今次約翰遜所乘搭的
是「全球同體積中碳效率最高的飛機之一」空巴A321,排放的二氧化碳較少。
拜登為美退巴黎協定道歉
此外,美國總統拜登周一在COP26上,為上屆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道歉;拜登今
年1月上台後已簽令美國重返協定。特朗普曾稱《巴黎協定》使工作流失,但拜登稱,對
抗氣候變化會促進經濟而非傷害經濟,他又表示美國不止是重回談判,還希望帶頭以身作
則。
拜登政府一名高層官員表示,近90國加入美國和歐洲聯盟為首的一項協定,目標是在2030
年以前,將全球甲烷排放量降至比2020年水準減少30%,以對抗氣候變化。
(衛報、法新社)
───────────────────────────────────────
COP26峰會直擊/三個搗蛋鬼 影響COP成果
https://udn.com/news/story/122538/5862370
聯合報 特派記者林奐成/格拉斯哥報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正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本
報記者現場觀察,才開幕兩天,「金磚四國」即成眾矢之的,首先中國大陸、俄羅斯、巴
西領導人皆未出席,而出席的印度總理莫迪開出令人失望的減排目標,預計二○七○年才
要達成淨零排放,比其他國家整整晚了廿年。
「金磚四國」每次氣候大會都是外界聚焦對象,原因是這四個發展快速的新興經濟體,人
口眾多成為世界主要排碳國,但也背負巨大經濟成長壓力,抗拒大規模的減碳行動。
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每年碳排量幾乎是美國兩倍,俄羅斯與巴西碳排
量也都排在全球前十名。但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亭與巴西總統波索納洛
都未出席本屆大會,習近平僅發表書面致詞。
巴西NGO團體「一滴海水」(Uma Gota no Oceano)的環境編輯莫妮卡受訪說,波索納洛
根本不想參加,「不管是社會與環境議題,或是防疫不力,讓他的地位愈來愈孤立。他所
做一切都違背社會與環境正義,讓人難以為他辯護。」
長期參加COP大會的「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也說,氣候變遷大會一向有三
個「搗蛋鬼」,包括中國、印度和巴西,「這幾個國家最討厭透明度,尤其是關於碳排放
減量機制的計算方式」,因此這三國動向可能影響COP成果。
───────────────────────────────────────
專家贊氣候峰會終止森林砍伐 稱美中氣候合作應從“上游”出發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china-cop26-20211102/6297077.html
2021年11月3日 07:16 林森
華盛頓 —
全球100多個國家簽署協議,承諾在2030年前停止並扭轉森林流失和土地退化危機。環保
政策專家說,儘管聯合國氣候峰會達成重大突破成果的希望破滅,但是世界領導人還是達
成了以“基於自然解決方案”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美中氣候合作應該以“上游”,而非
僅是“下游”來作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
正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星期
二(11月2日)進入第二天。包括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全球100多個
國家的領導人在峰會上作出承諾,將在2030年前停止和扭轉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的趨勢。
對COP26峰會成果的期待
有分析認為,格拉斯哥氣候峰會達成的終止森林砍伐協議,顯然是這次會議的一個重大成
果。但也有分析說,由於北京和莫斯科領導人都沒有出席本次大會,而且新德里的承諾也
被認為沒有達到預期,格拉斯哥氣候峰會達成大幅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新協議的希望已
經破滅。
環保學者和公共政策專家告訴美國之音,儘管世界各國對各自的減排義務和能源的使用等
問題各執一詞,但是世界大國領導人還是就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應對氣候變化達成
了一致。
包括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100多位世界領導人星期一(11月1日)達
成協議,承諾將於2030年結束森林砍伐活動,簽署國協議將在11月2日生效。
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外交學院教授、環保學者夏竹麗(Judith Shapiro
)稱這一協議是第26屆締約方會議上“最有趣的成果”,表明國際社會正在走向強調“基
於自然的解決辦法”等新概念,並將環保工作的重點轉向森林保護和生物的多樣性努力。
夏竹麗認為,雖然減少化石燃料使用量似乎遇到了多個障礙,但通過保護“碳匯”,實現
碳減排的目標仍然具有潛力,而保護區、重新造林和海洋保護等議題,也將是這次大會的
重要組成議題。
所謂“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
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
夏竹麗還是《中國走向綠色:陷入困境星球的強制環保主義》(China Goes Green:
Coercive Environmentalism for a Troubled Planet)一書的共同作者。
在她看來,即使沒有氣候危機的問題,保護土地和海洋地區免受人類剝削和退化的必要性
也非常的迫切;因為生物多樣性正在自由落體式的下降,而生物滅絕率正在飛漲。她認為
,增加受保護土地的數量,是能夠使得生物多樣性和氣候雙贏的做法。
全球100多位國家領導人簽署的停止森林砍伐協議承諾,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到2030年時,
停止和扭轉森林損失和土地退化的危機。這些措施包括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商品生產
和消費的貿易政策,以及承諾實施或鼓勵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政策。
世界領導人們還承諾,將大幅度增加公共和私營部門對可持續農業、森林養護和恢復等領
域的投資,並支持在世界部分地區受到森林砍伐直接影響的土著社區。
夏竹麗對美國之音說:“當然,重要的是必須監測這些保護的實現狀況,看看它們是否只
是理論上才存在的‘紙上公園’,是否將依賴這些土地的當地社區和土著居民考慮在內,
並允許與他們繼續共存? ”
北京NGO組織“公共衛生治理”( Health Governance Initiative)執行主任、公共政策
及法律學者賈平對美國之音表示,儘管本次格拉斯哥氣候峰會不會出現任何重大突破性發
展,但本次大會依然不失其重大意義,尤其是一些氣候變化議題的主要倡導國的言和行,
將在聯合國大會平台上接受公眾的檢驗和評判。
“會議是否能夠產出真正有價值的成果,取決於參與者、尤其是發達國家提出的應對氣候
變化的策略到底是出於‘公正保障和維護全球福祉’,還是‘巧言令色而致以鄰為壑’的
目的,”賈平說。
美中「兩大國」應承擔的氣候責任
在本次格拉斯哥氣候峰會開幕前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中國製定出應對環境危機
的更加“具有雄心”的目標。古特雷斯讚揚中國宣布將停止向國外燃煤電廠提供資金,並
直接支持綠色和低碳能源;感謝中國近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採取的行動,但呼籲中
國作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應該採取更多的行動。
不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沒有親自出席本屆格拉斯哥氣候峰會,而只是在大會開幕的當
天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了書面致辭。
習近平向峰會提出了三點建議:“維護多邊共識”。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多邊主
義是良方,各方應該在已有共識基礎上,增強互信,加強合作;“聚焦務實行動”。行動
,願景才能變為現實。各方應該重信守諾,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和願景;“加速綠色轉型
”。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推進能源資源、產業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
綠色發展。
美國總統拜登在格拉斯哥氣候峰會上,宣布了美國控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一攬子承諾。拜登
說,美國將會實現4月份氣候變化領導人峰會上製定的宏偉目標,在2030年前將美國的排
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上減少50%到52%。拜登說,華盛頓將讓世界知道,美國不僅僅是重返
了氣候變化的談判桌,而且還希望能以榜樣力量來領導抗擊氣候變化的鬥爭。
美國的新目標包括一套建立在全球協議基礎上的氣候承諾:價值30億美元的總統“適應和
韌性緊急計劃”(Emergency Plan for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以處理氣候宣傳
、融資和適應的努力,以及眾多旨在加強美國基礎設施並在2030年把溫室氣體污染降低十
億噸的國內立法。
北京公共政策學者賈平對美國之音表示,美中兩國對推動氣候控制目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
用;但如何起作用、起什麼作用,則受到氣候變化議題是否會被過度政治化的影響。他說
:“氣候變化的一個核心因素,是各國的能源結構以及能源的獨立性,以及能源需求是否
能與國內產業發展脫鉤。如果離開這一語境談氣候變化,無異於掩耳盜鈴。”
賈平認為,美中兩國應當採取積極舉措,推出更為有效的全球能源可及性問題解決方案。
兩國應共同合作,避免輸出通脹推高全球能源價格,避免對能源生產的不當乾預導致供給
下降,維持油氣的穩定供應並幫助發展中國家度過煤炭依賴期,保障全球能源運輸安全。
“以上游(提高清潔與過渡能源的供給),而非僅僅是下游(減少高污染、高耗能能源使
用)來作為問題解決的出發點。加深加強彼此間能源貿易,合作研發、推廣再生能源技術
,大力推動太陽能和風能在全球的應用,進一步提升核能安全技術的推廣。美中兩國在這
方面的共識,對於全球氣候變化控制至關重要,”賈平說。
不過,美利堅大學教授夏竹麗則認為,北京和華盛頓各自都不幸地經歷了一些挫折,令人
懷疑它們能否在格拉斯哥大會上發揮領導作用,從而使世界能夠實現有意義的碳排放減少
。在中國,連續的停電導致了政府不得不增加煤炭的產量;而提供電力等基本公共產品與
減少燃煤電廠的產量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衝突。雖然這可能是能源供應結構性問題的暫時
挫折,而且電力供應商已經獲得了必要的權限,可以提高中國某些地區的消費價格(保證
照明用電),但是這些仍然是令人不安的問題。
“此外,中國在提倡公眾參與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差;沒有使民眾將能源使用與海
平面上升、洪水和乾旱、極端天氣和冰川融化/含水層融化等氣候變化問題聯繫起來。因
此,相對於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必須允許提高化石燃料的價格,為向可再生
能源的過渡提供激勵措施,”她說。
格拉斯哥峰會如何應對各國訴求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的報導說,文件洩露表明,沙特阿拉伯、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
要求聯合國降低迅速擺脫化石燃料的需求。文件還顯示,一些富裕國家質疑向較貧窮國家
支付更多費用,以轉向更環保技術的做法。此外,美國情報報告說,氣候變化將導致全球
緊張局勢加劇。
北京公共政策學者賈平對美國之音表示,沙特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主要成員,澳
大利亞是全球煤炭和天然氣主要輸出國,日本則是全球能源外部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它們要求聯合國修改氣候報告的相關內容,顯示出過於激進的氣候變化減排目標,缺乏
在現實中的可操作性。
賈平認為,第26屆締約方大會應當採取務實的、嚴肅、認真的態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
、合理的全球共同體能源-氣候變化解決方案,而不是將會議搞成一個說多於做,只描述
危險並急於攤派,卻又不提出公正、管用的解決方案的空談會、批鬥會;“更不應反其道
行之,一方面鼓吹能源的上游控制,另一方面要求發展中國家以民生為代價減少能源使用
”。
賈平解釋說,在世界主要大國中,俄羅斯與美國基本實現了能源獨立,而歐洲大部分國家
和中、印等發展中大國,則面臨能源安全的挑戰。由於儲能等技術的限制,目前油氣依然
是最有效的能源來源。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需要時間,如美國本世紀中頁太陽能將升到其產
電總量的47%,但目前可再生能源在美國能源結構中佔比僅11%,和煤炭相同。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