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北大研究報告揭示:中美科技脫鉤後中國損失比美國大,科技發展或陷入瓶頸
新聞來源: https://is.gd/F9IDDO
https://is.gd/KRb6ZP
資料照:美中兩國國旗之間的線被拆開的示意圖。
華盛頓 —
在中國互聯網上各種版本“厲害了,我的國!”甚囂塵上之時,北京大學最近公佈的一份
研究報告卻坦言,中美科技脫鉤雖然令兩國都遭受損失,但中國的損失明顯遠大於美國,
而且中國一些關鍵的科技發展還有可能陷入瓶頸。
由於這是一份由中國國內學者撰寫的頗為實際的研究報告,而不是報喜不報憂的大外宣材
料,因此受到外界的關注。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上週日(1月31日)發表一份有關中美科技競爭的研究報告,對
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領域中美科技力量對比、財力投入、人才爭奪、技術標
准與規範競爭、以及“技術脫鉤”的現狀與挑戰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
報告指出,自2017年底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發生重大變化,貿易摩擦和技術競爭逐漸成為
兩國關系的焦點。一方面,中國力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試圖做創新
型大國;另一方面,美國則以“中方強制美企技術轉讓、盜竊美方知識產權”等為由,對
中國進行“壓制”。先進技術因此成為中美之間競爭和較量的主要舞台。
“近些年來,中國的整體技術實力逐步增強,成為有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然而,從科技大
國到科技強國,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從橫向范圍還是縱向差距看,美國技術實
力仍然全球領先,”報告說。
隨著美中在國際舞台上的戰略競爭日趨激烈,美中兩國的學者和學術機構經常對兩國高科
技領域競爭和防範的效力進行研究。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去年12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未來
10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高科技產品生產國的中國,將在包括人工智能、5G、量
子信息技術、半導體、生物科技以及綠色能源等領域超越美國或取得長足的進步。
不過由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作出的報告卻對此持截然不同的看法。
北大的報告認為,中國在某些細分技術領域發展迅猛,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在部分細
分領域可能取得領先優勢。但是,“中國在一些細分領域的劣勢仍十分明顯,存在技術空
白和‘卡脖子’現象”。
“相對而言,美國領先的領域則比較全面,技術積淀深厚。”
報告指出,以美國為對標,中國在在技術上形成了多數領域“跟跑”,少數領域“並跑”
,以及極少數領域“領跑”的基本態勢。
“‘摸著美國過河’是過去幾十年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科技創新的一條重要經驗。一旦
失去美國這個目標,中國能否全方位持續引領科技創新是中國科學界一些學者的擔憂,”
報告說。
報告認為,未來美國極可能對中國採取“精準脫鉤”和“精準掛鉤”的策略,即選出特定
的戰略技術領域,增強脫鉤和掛鉤的精準度,力爭在國家安全、經濟收益和技術優勢上取
得平衡。
“本屆美國政府尚未完全確定‘脫鉤’的邊界,但在芯片及其製造設備、人工智能等關鍵
技術和產品上形成了一定的共識。‘掛鉤’的領域基本上限定在低技術和低附加值的產業
。”
報告以信息技術領域為例指出,中美技術脫鉤將對中國信息技術產業造成“巨大衝擊”,
而雙方脫鉤對美國的信息技術產業卻沒有明顯的影響。
報告還對美國組建“民主國家科技聯盟”的努力表達了關切。
“美國的‘脫鉤’戰略還將伴隨‘民主國家科技聯盟’的組建,試圖將中國置於孤立無援
的境地。這種與國家實力和國際秩序密切相關的政治領導力競爭,很大程度上深刻影響著
中美技術力量對比的走向,大大增加了中國從第三國購買關鍵產品、獲得先進技術和引進
高端人才的難度,”報告說。
報告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和脫鉤,迫使中國自己研發同類的平行技術,因此技術
脫鉤的動力已經從單向發展成雙向。
“中美雙方的出發點各不相同,但走向了共同的目標,在客觀上促成了‘雙向脫鉤’的趨
勢。無論是技術還是產業層面,中美雙方都面臨‘脫鉤’帶來的損失,而從目前來看,中
國的損失可能更大,”報告說。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