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在杜拜世博中觀察俄烏之戰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39/article/12052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挑起對烏克蘭的戰爭。不過,遠方的杜拜世博場內依然一片歌舞
昇平。這是有191個國家參與的國際盛會,自2021年10月起,參觀人次已經超過1,500萬,
好像已經正式進入了「疫後新常態」。但在這一片浮華背後,我卻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不一樣的烏克蘭館
在戰事爆發的頭幾天,烏克蘭館依然開放,但差不多放棄了世博場館平常的商業演示和文
化交流工作,而是從遠端參與支援,幾乎所有螢幕都換上「支持烏克蘭」 (
#standwithUkraine)的標語,場內更放有以國旗為背景的總統澤連斯基 (Volodymyr
Zelenskyy)全身圖像,供人拍照。
館內除了維持餐廳和酒吧的運作之外,主力便是應付人流,派發紙條、墨水筆、藍黃色絲
帶,讓參觀者抒發自己對俄烏之戰的想法。館內處處都有「連儂牆」,目測數以千計的內
容,包括呼籲和平、支持烏克蘭等打氣字句,是來自世界各地旅客的留言,從日本、印度
到歐洲的斯洛伐克,由圖畫到不同語言文字,甚至有顯然是由小孩寫出的字句。
世博場內大家如何容納種種意見表達,也許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
)乃至中東地方的一道文化風景線,亦有賴國際盛會製造出的國際主義和跨文化空間。可
以看到,有遊客戴上藍黃絲帶、貼上藍黃貼紙、或穿上印有支持烏克蘭字樣的上衣,而波
蘭、德國、愛沙尼亞和挪威館的職員,也用個人方式表示對烏國的支持。捷克、盧森堡和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Baden-Württenberg)館甚至展示烏克蘭國旗,義大利館更曾在幕
牆上打出「意大利與烏克蘭同在」(Italy with Ukraine)。至於支持俄國的舉措,目前
還沒有見到。不過除了聲援之外,目前還不確定這些國家會否從外交、接應難民或戰場上
實際執行,試圖扭轉烏克蘭被侵略的命運,為難民提供足夠的援助。
我與當地警察交談,發現在俄烏戰事發生後,他被從原本的工作調派去巡邏烏克蘭館。原
來,每天都會有人到烏克蘭館和俄羅斯館搗亂,比如在場外比出不雅手勢、挑釁館內職員
、撕下場內展品或拍照後在社群媒體留下惡意評論等。一旦發現鬧事者,當地的便衣探員
(CID)會迅速將人帶到旁邊予以警告,交出證件登記和簽名後放人離開。警方在世博場
內置放了很多攝影機,進場時仔細檢查行李,也在人群中安插了便衣。比如跟我交談的警
察,穿戴著NBA邁阿密熱火隊的球帽、上衣,看起來完全像個衣著時尚的遊客,一點都看
不出來是員警。
斯拉夫語系三國糾葛
另外,俄羅斯館和白俄羅斯館則維持原有運作。俄羅斯館的主題是「創造力帶領未來」,
白俄館則提倡「向自然學習」,兩處未見守衛特別森嚴。俄國館是世博內最受歡迎的場館
之一,門外排隊的人甚多。也許主辦單位真的考慮到可能的衝突,安排三個國家館在不同
的位置,避免了不必要的尷尬。
在世博園區內參觀時,發生一段有趣的小插曲。當時俄藉的女導遊帶我們參觀白俄館,我
指著紀念品商店中的白俄傳統服飾,詢問跟俄羅斯的有何不一樣?導遊說「沒有分別」,
但一旁白俄館的職員連忙解釋,當中的細節與花紋圖案是不同的,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意義
。俄藉導遊當下沒有說什麼,卻在離館後補充,三國的民族服裝都是一樣的。
我問來自烏克蘭的朋友,烏克蘭會被消滅嗎?從此以後藍黃旗會消失在世界上嗎?他認為
,外界忽略了戰事從8年前俄軍進入克里米亞至今,其實一直沒有停止。但他仍心存樂觀
,認為戰敗是言之過早。他在2月底前也以為烏國軍隊準備不足,但到目前為止,烏克蘭
在戰場上的抵抗表現都很不錯,也許讓俄羅斯嚇了一跳。同時戰事也讓烏克蘭人團結了起
來,因此不該只抱有悲觀的態度。至於他本人現居於西烏地區,暫時沒有離開國家的打算
。
俄羅斯、烏克蘭與白俄羅斯三個斯拉夫語系國家一直互相依存,而三國又無可避免在現代
化過程中面對失落和掙扎,在蘇聯解體之後的1991年各自獨立解國後分道揚鑣。受訪的烏
克蘭獨立電影女導演表示,烏國自2004年開始對俄羅斯「老大哥」(the big brother)
的去殖民化(decolonisation process),政府資助舉辦以烏克蘭語為本的電影節。我認
為其中一個問題在於,就算烏克蘭人不想承認俄語和斯拉夫文化的地位,也無法擺脫對方
的羈絆,畢竟三國在歷史、地理和文化上,的確難以分割。
幾名受訪者都提到,盧卡申科或普欽不能代表我,但同時另外其他兩國人民也不理解我。
他們在社交媒體受到來自「敵方」的攻擊,受害甚深。一位來自白俄羅斯、現在於波蘭留
學的女大學生表示,她希望白俄軍隊不要介入戰事,畢竟流血衝突是她不願意見到的後果
。她自己在波蘭境內的親戚最近自願為烏國難民提供援助,可是一旦表明白俄人的身份時
,卻被冷眼看待,烏克蘭人投射出充滿民族主義情緒的反應。
另一方面,當我向烏克蘭人問起戰事,痛罵普欽和盧卡申科的實在不少,同時也會指出烏
克蘭制度相對尊重自由、民主、和平,希望其獨立國家地位被尊重,而且不希望戰爭發生
。我看到的是,戰事雖然在俄烏之間爆發,但由於俄羅斯、白俄和烏克蘭三國之間的愛恨
交纏,成了一個滿懷痛苦的三角關係,同時精英與平民的立場與利益不盡相同,也令三國
人民受苦,一言難盡。
展望 2030 年世博
回到世界博覽會,2030年世博的5個候選城市經已於2021年11月揭曉,分別是俄羅斯的莫
斯科、烏克蘭的奧德薩(Odessa)、韓國的釜山、義大利的羅馬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利雅德
(Riyadh)。其中只有義大利和韓國曾經辦過世博。義大利曾舉辦1906年和2015年米蘭世
博,韓國是小型版的1993年大田世博和2012年麗水世博。而沙烏地阿拉伯也算是舉辦國際
盛會的新手。那暫時處於戰爭狀態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到底能否成功申辦?不管最後是烏
克蘭或俄羅斯勝出,到底會否接受對方參展?對方旅客到時又是否能受到歡迎?
烏克蘭對世博的競選主題,是「復興.技術.未來」(Renaissance. Technology.
Future),而俄國的競選主題則是「人的進步:共享的世界和平」(Human Progress: A
Shared Vision for a World of Harmony)。數天以來,奧德薩面對俄軍攻擊,未知鹿死
誰手,而俄羅斯則在世博提案中倡議和平,不免給人一種「超現實」感。而今天仍留在杜
拜烏克蘭館和俄羅斯館內的數十名員工,在3月31日杜拜世博閉幕時,又將何去何從?以
上幾個問題,值得深思。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