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前立陶宛駐美大使:俄烏戰爭效應如911 是

作者: vikk33 (陳V)   2022-03-30 09:26:30
標題:
前立陶宛駐美大使:俄烏戰爭效應如911 是台灣重要機遇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3290420.aspx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維爾紐斯29日專電)「俄烏戰爭對國際政治的衝擊相當於911事件,
但對台灣是重要機遇」。立陶宛前駐美國大使帕維里歐尼斯指出,隨著俄羅斯、中國的政
權本質及其構成的安全威脅明朗化,台灣宜把握機會鞏固國際支持。
他也向中央社記者透露,俄烏戰爭爆發前,他與部分烏克蘭國會議員醞釀共同訪問台灣,
且與台灣務實發展實質關係的想法在烏國行政體系也獲支持,「當烏克蘭終於戰勝俄羅斯
,我們就要來實踐他們的夢想」。
51歲的帕維里歐尼斯在2010至2015年擔任立陶宛駐美大使,在此之前有近20年時間參與主
導對歐事務,曾任外交部高階官員並在立陶宛加入歐盟的過程中,擔任首席談判長副手。
他自2016年起任立陶宛國會議員,隸屬目前執政的「祖國聯盟-基督教民主黨」,並在擔
任外交委員會主席期間,推動並見證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立。
對於友人稱他是強悍的「自由鬥士」,帕維里歐尼斯近日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幽默表示
,他已被俄羅斯、白俄羅斯列入制裁名單,但至今未獲北京「青睞」。他說:「我已50多
歲,竟然還沒被中國制裁,我發誓會加緊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對「坦克人」的認識多從1989年天安門事件開始,但事實上,在前華
沙公約國家境內,平民以肉身阻擋蘇聯當局下令發動的坦克攻擊,並非罕見現象。帕維里
歐尼斯就曾在1991年1月蘇聯血腥鎮壓立陶宛爭取自由獨立時,站在坦克前要紅軍和特種
部隊滾回去。
當時最血腥的場景發生在維爾紐斯電視塔一帶。帕維里歐尼斯說,「朋友、同學就死在我
眼前」。但那段坦然面對槍林彈雨的日子卻是他至今最快樂的時光。他說:「我當時就下
定決心要從事外交工作,絕不再讓俄羅斯有機會透過武力解決問題、要讓立陶宛重新回到
西方。」
立陶宛一向以自身以小搏大的外交傳統為傲。自1944年遭蘇聯占領至1990年,立陶宛努力
在美國等不承認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國統治權的國家維持公使團運作。
帕維里歐尼斯說,當時在華府的公使團缺乏金錢奧援、工作環境十分艱難,外交官沒有固
定薪水,有時甚至沒錢使用暖氣,有人還精神出狀況,但立陶宛的外交抵抗依然堅持數十
年。
不過,立陶宛關切的議題、對國家利益的理解及追求的目標並非總能獲西方大國認同。無
論是立陶宛脫離蘇聯、恢復獨立後第一任元首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或是帕維里歐尼斯,都陸續在受訪時提到,雖然結盟、打造跨國支持網
絡很重要,但也不能忘記西方並非絕不會判斷失準、重蹈覆轍。
立陶宛爭取脫離蘇聯時,眾多西方國家政府高層奉勸立陶宛避免「激烈」言行,最好順從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因為戈巴契夫推動改革,是個「
好人」。
但也是這位備受西方政壇和媒體讚譽的英雄和「理想主義者」下令鎮壓蘇聯境內各地的反
抗和獨立運動,他當時專程造訪維爾紐斯,嘲諷、警告立陶宛人,一旦脫離蘇聯就會經濟
崩潰、立陶宛沒本事在國際立足。
多年來,立陶宛向歐美盟友示警俄羅斯威脅,常被貼標籤是「仇俄」、偏執、走不出歷史
陰影。
帕維里歐尼斯回憶,俄羅斯2008年侵略喬治亞,當時他身為外交部次長,在布魯塞爾嚴正
示警:試圖綏靖莫斯科就是重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1938年與納粹德國簽署「慕尼黑協定」
的悲劇。但立陶宛的強硬立場不獲歐美主流認同。
在宣稱「喬治亞也犯了錯誤」後,西方國家並未對俄羅斯持續佔領喬治亞20%領土、強力
介入喬治亞內政採取有效作為。
2014年,俄羅斯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Crimea)、軍事控制東部頓巴斯地區(Donbass)
。帕維里歐尼斯說,當時西方各國開始比較願意聽立陶宛說話,但仍持續與獨裁者握手、
平起平坐交談。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撼動歐洲、乃至全球安全秩序

帕維里歐尼斯回憶,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曾在一場會談向立陶宛方面表示,
他在任期間犯下的最嚴重錯誤就是讓俄羅斯加入八大工業國集團(G8)。
帕維里歐尼斯說,俄羅斯1998年正式加入G8後,即著手從內部侵蝕、破壞相關規則和價值
體系,「中國也在做同樣的事」。
俄烏戰爭衝擊國際關係,但也有助凸顯各方「真面目」。作為政治和經濟強權,中國拒絕
制裁和譴責盟友俄羅斯,引發國際質疑。
帕維里歐尼斯認為,台灣宜把握難得的國際政治氛圍變化,以及過往各種積非成是和潛規
則被重新檢視的時刻,爭取、鞏固各界對自由民主台灣的支持。
「對許多立陶宛人來說,為捍衛自由挺身而出是理所當然」,帕維里歐尼斯說,「但可惜
並非所有立陶宛人都是如此」。
他呼籲除了互設代表處、推動互訪,台灣應積極提升、累積自身在立陶宛的能見度,擴大
具延續性的雙邊交流領域,包括商業投資、互設智庫和媒體駐點。
他說,「理想需要具體行動和成果支持」,「對某些人而言,台灣值得支持和捍衛,是一
件需要證明的事」。他也提醒,與其持續投資中國、壯大自己的敵人,台灣宜正視誰是真
正的朋友,避免「一切已太遲」的情況發生。
目前立陶宛是在國際間最積極為烏克蘭奔走和強力發聲的國家之一。帕維里歐尼斯說,雖
然立陶宛和台灣都不是大國,但「我們必須影響大國」,以捍衛自己的自由和權利。
有鑑於立陶宛一向在串聯區域內的自由民主勢力扮演要角,帕維里歐尼斯認為,立陶宛是
台灣拓展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的理想據點。(編輯:周永捷)1110329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