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法紀錄片揭中、俄鎖定政治人物 隱匿手法影響政策
新聞來源: (發文須填寫新聞網站名稱與連結,供板友分辨)
中央社
https://bitl.to/3UJg
https://bitl.to/3UJh
圖為中國及俄羅斯國旗。(路透社)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23日專電)法國國會頻道日前製作一支揭露中國與俄羅斯如何鎖
定政治人物,並以隱匿手法干涉政治決策的紀錄片。受訪官員表示,其目的是要製造恐懼
、驚慌,對抗方式就是揭露他們的企圖。
法國國會頻道(Public Sénat)日前播出一支近27分鐘的紀錄片,以「外國涉入:被鎖
定的國會議員」為題,採訪國會議員、地方官員、法國情報單位與愛沙尼亞內政部長,以
探討中國和俄羅斯如何透過各種隱匿手段干涉他國政治。國會頻道網站21日撰文報導這部
紀錄片。
紀錄片稱中、俄的涉入為一場「陰影中的戰爭」—戰事每天在眼前上演,人們卻難以察覺
。法國作為全球第7大強權與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顯而易見的目標。
https://ytubl.ink/3Cyx
影片來源:Public Sénat
法國國內情報總局(DGSI)罕見以匿名方式接受法國國會頻道紀錄片訪問,探員在紀錄片
中不露臉說道:「過去的正常狀況是每個國家都用或多或少公正的方式來捍衛自身利益,
但如今已經變成強權間的對抗。因此,威脅越來越大,風險也增加了」。
民意代表作為國家主權的存託者與制度象徵,更容易成為惡意強權接近與監視的目標。紀
錄片說道,「中國和俄國在我們眼前把目標鎖定在民選代表,破壞國家主權,企圖傷害民
主價值」,並表示,「鎖定法國議員或地方代表,就是鎖定法國」。
情報探員在報導中強調,「政治涉入」有明確定義,即「對國家決策施壓,改變決策,乃
至弱化政治決策過程。目的在透過隱匿手段,影響政策」。
「干涉」不同於單純「影響」,其中最大差異就在於手段的隱匿性。所有國家都有影響力
政策,法國也透過文化、政治、經濟等發揮國際影響力。探員解釋,「政治干涉,是隱蔽
的影響、檯面下的影響,因為所用手段並不被這些國家所承認」。
紀錄片跟拍並訪問曾經訪台的參議院外交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卡迪克(Olivier Cadic)
,以及去年剛卸任的前參議員卡托蘭(André Gattolin)。兩人長年挺台抗中,並數度
接受中央社訪問。
https://bitl.to/3UJm
法國國會頻道紀錄片訪問曾訪台的參議院外交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卡迪克,了解中國對法
國政治人物的隱匿監控手段。他和多位議員均受害於中國駭客攻擊,多次警告中俄正攻擊
民主政體。(截自法國國會頻道)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傳真 113年12月24日
卡迪克更在召集法國官方與民間的網路安全專家會議上直言,「今年夏天我造訪台灣和愛
沙尼亞,他們對於外國影響力的對抗方式比以往更先進」。
情報單位所謂的「隱匿手段」之一,就是駭客攻擊。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調查,中
國駭客團體「APT31」執行中國國家安全部的網路間諜計畫,於2021年期間向全球國會議
員寄出超過1萬封帶有木馬程式的惡意郵件。
今年3月,卡托蘭在法國揭露此事,指出除他自己與卡迪克外,還有4位法國議員遭到中國
政府監控。而在中國駭客攻擊的115位各國國會議員中,許多都是「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
盟」(IPAC)成員。
不同於美、英、澳等國,法國政府至今仍不願就此事公開譴責北京,且FBI更表示,美國
早在2022年就已向法國有關單位提出警告。
卡托蘭認為,法國當時可能期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調停俄烏戰爭,說服蒲亭(
Vladimir Poutine)收手而對此事沉默。但他不滿政府對受害議員隱瞞,日前已蒐集證據
,對巴黎網路調查部門提出告訴。
他的律師批評,「法國展現出懦弱與沉默」,希望此舉能讓人「睜開雙眼」,也「強迫公
權力在法治威脅上學到教訓。這對現代民主國家而言是新的危險」。
法國情報探員指出,俄、中也逐漸把手伸向地方。紀錄片鏡頭轉向法國東部塔朗市(
Talant)。時任副市長高雪(Cyril Gaucher)受克宮邀請,以國際觀察家身份前往俄國
,為今年3月的總統大選背書,經調查發現後立即遭到辭退,引發當地譁然。
塔朗市市長魯伊內(Fabian Ruinet)在國會頻道中示警,「法國人應該意識到遙遠外國
發生的衝突,可能造成衝擊,有時甚至透過很有影響力的人,因此要對他們的言論保持質
疑,也要當心俄國在法國可能扮演的角色」。
最後,紀錄片來到直接面對俄羅斯施壓的東歐國家愛沙尼亞。該國對俄羅斯涉入非常警覺
,內政部長萊內梅茨(Lauri Laanemets)也致力推動對抗俄國可能攻擊的民防課程。
他強調,關鍵是讓人民知道威脅所在,「每次我們揭露俄國干涉,民眾就能了解,要向公
民解釋危險。俄國干涉行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製造恐懼、驚慌;唯一的對抗方式,
就是揭露他們的企圖,向人民展示如何與之對抗」。(編輯:韋樞)1131224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