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作者這樣另類的寫法,剛開始讀的時候,覺得還挺新奇的;不過,反覆讀後,越
覺得其中所含的反諷意味越多。特別是讀到最後the only authentic ending is John
and Mary die,作者還刻意重複了三次,加強了其實並沒有所謂的happy ending。
之所以會有happy ending這樣一個說法,不難想像這大概是從傳統童話中總以
happily ever after來的吧。畢竟,童話是寫給小孩子看的,總不能將之後可能有很不堪
的成人世界給暴露出來。王子和公主結婚後,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生活,不過,現實通常
不會如此幸運,能一直順利的過下去。於是,就像現代可能每天都會發生的,夫妻吵架、
因家暴離婚,甚至有小孩的話,又會掀起另一陣暴風。但,不管後續發展如何──正如
Atwood提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生最後的終點都會是death。正因為ending都是死亡,就
像同學在上課所說的,一旦碰上了死亡,還會happy嗎?
提到死亡的話題,讓我想起幾個星期前看的影片:時時刻刻。影片中也處處充滿死亡
的陰影,三位女主角似乎也都過著不如意的生活。其中一位主角在河中自盡,還有另一位
詩人跳樓自殺。死亡以各種形式到來;或許正是這樣的不可預測性,令人害怕、恐懼,也
因此人都不願將death這樣的話題隨隨便便挑起。
Atwood又在文中提到:You’ll have to face it, the endings are the same
however you slice it.既然每個人的ending都是相同的,其實我們不應有所畏懼。與其
去擔心什麼happy不happy的ending,倒不如想想應該如何讓ending之前能享受足夠的
happy time;畢竟,如果ending都是一樣的話,那每個人的差別就在於自己要有怎樣的人
生了。
B9810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