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6513
(造訪時間:2023年)
在倫敦入住的飯店房間小歸小,卻有贈送還算豐富的早餐。本有點嫌棄,想英式風格
就是火腿、香腸、麵包,而被很多人讚許的Haggis跟黑布丁因摻了羊內臟,直接被我列入
黑名單。沒想到餐架上不僅提供的口味多,還為素食者著想,擺列了藍莓可頌、馬芬跟素
腸,後者應是由多樣蔬菜壓製而成,吃起來很對我味,再加上優格、切好的水果小瓶,每
次我都吃得很撐。
吃完出門走往地鐵站,昨晚的「聖潘克拉斯車站」在夜裡便以參差塔錐醒目,現刻在
日光照耀下,更顯其輪廓繁麗。「維多莉亞」時代流行的磚式砌面自帶古風,穿插的石色
成其勾邊,窗拱混搭著哥德式、拜占庭式、摩爾式或尖或圓,再以鐘塔在晴空豎劃。不由
自主踏階上到高築的前庭,類似的窗列繼續往旁延展,偶爾搭配前探的多角窗台,末端微
微勾彎的弧線又成了另種風景。
這樣的門面理應招來人氣,卻莫名有些冷清,昨晚來買茶時或許偏晚,現在總該有人
潮了。走入大廳,巨型男女塑像以「會面之地」為名,正熱情相擁,周邊的咖啡席、圍欄
內的月台卻大多空置,更不見推拉著行李的人眾。後來才知車站的主要入口在另一端啊,
這個華麗門面早年為車站的附屬旅館,現在也是間五星級旅館,貴客們都還在賴床吧。
下樓搭地鐵到「綠園站」,目標是名聞遐邇的「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多數人去那都只是拿它當背景,等待特定日子的十一點衛兵交接,且為了搶視野,還得
早早去卡位。對這沒興趣的我本僅打算清早過來欣賞建築,就往別的景點推進,卻發現它
七八九月是能入內觀覽的。除此之外,若時間足夠也可購買含女王畫廊、王家馬廄的套票
,前者收藏了不少名家珍品,後者的亮點是加冕典禮使用的燦金馬車。
可惜我顯然不屬於這個悠閒族群,只有一個早上能奉獻給宮殿。不免想先行了解內部
妝點,偏偏它禁止拍照,也因此網路上沒多少可供參考,不過官網的幾張圖片相當華麗,
就決定預約了,反正星期天早上教堂都在彌撒,熱門景點也人擠人。
從「綠園」內的步道往南走,放眼皆是茂密樹林,而市區核心除了這裡,北邊尚有更
廣的「海德公園」(Hyde Park)與「攝政公園」(The Regent's Park),若在台灣應該
會被批浪費精華地帶,然後變成密集商業大樓跟百貨吧。但沒被改建好像也不是英國對綠
化特別用心,畢竟這裡本質仍為王家御苑,應該沒人敢動歪腦筋。
行走間,不禁也朝籬外的雅緻建築群望,因為裡頭還藏著「聖詹姆士宮」(St.
James's Palace),即使名氣不大,它其實是王家的正式宮殿,歷史亦悠久,是知名的「
亨利八世」所建,當更古老的「西敏宮」(Palace of Westminster)、「白廳」(
Palace of Whitehall)相繼毀於大火,它是少數還記印著過往繁華的王居,以輩分論,
「白金漢宮」僅能算孫輩。只是,它的內裝又更神秘了,磚紅色的樓閣也僅最外圍可見,
好在文章多稱其相對平凡,可以把這無緣拋於腦後。
順著步道穿出「綠園」,馬路對面現出「白金漢宮」的形貌,希臘式山簷切劃,牆面
以科林斯飾柱為條帶,列窗工整橫陳,是很明確的新古典風格。然這刻烙在大家印象裡的
輪廓其實是二十世紀的作品,較有歷史的都隱於後頭。根據資料,「白金漢公爵」在十八
世紀於此建了豪宅,成了如今宮殿的主體,到了王室手中則因各代喜好不同,不斷被改築
。像「喬治三世」傾向簡約,兒子「喬治四世」擁抱華麗,當「維多莉亞」即位,居所搬
遷至此,自然又有新氣象。東立面便是在這時砌築而起,遮掩住內庭,最後被「喬治五世
」改換為目前的模樣。
從捲挑繁複的綴金籬門往內望,剛好瞄見戴著黑絨高帽的衛兵換班中,雖非傳說的樂
儀大陣列,看他們端槍踢著正步,也算有湊上這屬於觀光客的熱鬧。見識過交接,新買的
相機開始面臨考驗,在這手機時代,明顯很多路人對相機陌生,尤其我又裝了稍長的鏡頭
,也略重。亂槍打鳥抓了幾個路人幫我與宮殿合影,不是沒對到焦、就是歪掉,取景詭異
就不用提了。只能跟自己說,這宮外表相對不是重點,能過低標就好。
轉過身,走去宮牆外的圓環,這兒有「維多莉亞」的紀念碑延伸軸線,直指遠方的「
水師提督門」(Admiralty Arch)。碑頂為金爍的勝利女神,兩旁端舉羅盤和棍棒的女性
分別是堅貞與勇氣的化身。碑柱四面也各有雕琢,哺乳的母性、持鏡的真理、仗劍的正義
、東側一臉威儀的,自然是名聲顯赫的「維多莉亞」了。仰望過,我下階走至外環,因為
四角也有雕作,它們皆配襯了雄獅,或持橄欖枝象徵和平,或高舉火炬代表進步,農業工
業則分以少女及壯漢手中的鐮刀和大槌形塑,隨著視角換改,都與主碑勾繪出風景。
將宮前大致走逛過,也差不多該去集合了,我預約的是最早的時段,入口在南側。繞
了過去,一群已提早守候的遊客在前方標誌著,從配置圖看,是沿大使出入路線搭起的安
檢廊道。
等待一陣通關後,終於能踏進一向神秘的王宮,我望向中庭,辨認著周邊樓閣,有著
前探山簷門廊的顯然是主體,另側為對外的東立面,在鋪張的「喬治四世」手中,那兒曾
有座類凱旋門,而他任內修築的殿閣也都極盡奢華。最特別的應屬位於「Brighten」的「
皇家穹頂宮」吧,大量引用「蒙兀爾帝國」的元素,殿頂有大小洋蔥帽冠參差著,內部擺
設則洋溢對中國的幻想,能見東方臉孔的人偶、瓷器佛塔、蓮花吊燈以西方手藝拼接。
原本這些稀奇器物在「維多莉亞」將「皇家穹頂宮」賣給當地議會時。都被搬至「白
金漢宮」,成了東翼的特色妝點。但據說這幾年已陸續歸還了,讓「皇家穹頂宮」不再只
是華麗的空殼。這讓人很想親身探訪,畢竟東翼沒開放,搭火車到「Brighten」也僅一小
時,偏偏我早沒時段可安插了。只能跟自己說,從官網看,恢復的廳間美則美矣,數量其
實不多,要重回舊貌仍需要更多時間。
一路繞至主樓,置於門廳的燦金馬車抓引了視線,它看起來像知名的那輛「Gold
State Coach」,車體底色卻是墨黑,雕飾也不甚浮誇,僅作了些捲紋勾邊跟徽印,爍亮
繁複的在車頂,像葉浪中群獅護守的王冠。點了導覽器,原來是數年前為慶祝「伊莉莎白
二世」八十歲誕辰所製的「Diamond Jubilee State Coach」,它通常保存於皇家馬廄,
應該是為了配合新王的加冕,特別挪至此展覽。
至於不在這兒的「Gold State Coach」,它從「喬治三世」起便是用於加冕,已有兩
百餘年歷史,為了乘駛自不可能純金打造,而是在木構上鍍金。儘管如此,望來已足夠奢
華,四位人身魚尾的海神在前後輪軸吹螺護守,車身以花葉綴邊,獅首、徽印妝點著,匯
集為小天使簇擁的車頂華冠。這之間尚有彩繪鑲板,能見諸神持著王權象徵,傳達天界的
應允。典禮那天,新王會搭前者過去「西敏寺」,儀式完再搭後者遊行回來。
聽完講解,我轉身走入宮殿,在既定印象裡,入口大廳都會盡可能氣派,或挑高,或
以主階拉展出變化,這兒卻略顯低調,刷白空間裡幾許金紋勾邊,主階則轉了方向隱在側
處。不過當從階口穿入,視覺便開始有了層次,中段一道拱門引向南翼的「東畫廊」,營
造了縱深,階路也於兩邊岔生反轉,讓人在拱頂天光的照耀下,循藤捲階欄,上到另側望
台。在台緣,有波修斯拎舉梅杜莎頭顱,守著二樓覲見之路的起始。我曾在「佛羅倫斯傭
兵涼廊」看過另個複製品,很像與老朋友再會。
門內設了守衛室,儘管小,也以諸多橢圓窗加強採光,用雕像裝飾。這正是主階入口
顯得稍低的原因,原本「喬治四世」提出的需求是居家式,蓋到一半又說要改成正式宮廷
,就只能在入口上方多添一間守衛室。
守衛室之後是「綠色客廳」(Green Drawing Room),覲見的臣子賓客得先於此等候
,外觀也像樂曲漸起的旋律,開始展現王家的豐沛雕琢。由於位處二樓正中,它最早是「
白金漢公爵」的沙龍,然後改為皇后客廳。壁面一如其名呈淡綠織紋,襯著座椅絨布的亮
碧,擺設器皿亦為同一色調,船形薰香瓶是其中亮點。早年曾有「拉斐爾」的作品,也就
是「梵諦岡西斯汀小堂」織錦的繪稿,現在都替成「喬治三世」一家的畫像,在金紋浮凸
的拱狀天花板下,記印曾經的和樂。
再往前,就是「王座廳」(Throne Room)了,色調也有了轉換,牆壁緞面、窗簾、
皆是帶著隱紋的緋紅。金色自然也不會缺席,它凝為密葉框邊,以纏藤於門額挑捲,在拱
狀天花板散射成日芒,照耀格狀排列的繁花。我隨著水晶吊燈的引領,在王座前抬望,這
兒多了舞台式的烘托,天使從兩側柱頂花苞探生,用花藤將「喬治四世」的徽印高懸。相
形之下,國王王后的座椅便顯得低調,紅色布面,玫瑰隱紋間繡上縮寫,只在扶手椅腳翻
捲出雕紋。邊側尚有幾張風格相似的座椅,為前幾代的遺留,其中多了王冠鑲邊的,便是
「維多莉亞」的寶座。功能上也有差分,被稱為「Chairs of Estate」的,只會在加冕典
禮使用。
望著望著,便不禁想到中式的龍椅,不僅階台疊層,形塑睥睨氣勢,座椅本身也常金
光燦然,極盡可能地雕鑲。而在印象裡,好像沒什麼西式王座繁麗到令我愣目。真的是中
西在思想文化上的分歧嗎?還是到了現代,為了不讓民間反感,只能在尊嚴跟謙遜間勉力
拿捏,那些曾經的倨傲震伏,就讓它消散在歷史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