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8766
(造訪時間:2023年)
「漢普頓宮」佔地廣大,數百年間諸多統治者換替,各區段自然也顯著不同風情。除
了「亨利八世」帶出的「都鐸」,還有兩次巨大改變,一者是於「斯圖亞特王朝」的「威
廉三世」治下,另者發生在「漢諾瓦王朝」的「喬治一世」父子。
若要循歷史脈絡,在逛完「亨利八世」區後,應下樓尋找前者的入口,「鬧鬼長廊」
盡頭的指牌卻讓我猶疑了。它往南是另條有許多掛畫的「Communication Gallery」,方
向較對,或許能接通,偏偏「Georgian Story」看來就在東向隔壁。想了幾秒,就決定以
省時為優先了,畢竟下午預約了議會觀覽,回程的公車接駁也不知會出什麼狀況。
這區起始於分叉口所在的「王后階梯」,會如此命名,是因在「威廉三世」改建時,
這整區都是要給與他共治的「瑪麗二世」,怎料夫人早逝,裝潢便擱置著,直到「喬治二
世」夫婦手裡才完成。
「喬治亞時代」流行的是新古典,牆上那些仿浮雕的繪綴,也顯著相應的山牆龕室和
勾框。天花板是其視覺焦點,團花圖騰簇擁著王家徽印,形似日芒。至於牆上的主畫,它
年代其實比周邊這些都早,出自被「克倫威爾」推翻砍頭的「查理一世」。它表達對通識
學科的贊助,能見國王夫婦扮作阿波羅兄妹,他寵愛的白金漢伯爵為信使,持著書本儀器
的文理藝術在後者引見下,由晦暗行至光明。
欣賞後往裡推進,第一間的「守衛室」滿令我意外,雖知裝潢是漸次進階,這間也太
素。可能真如字意,守衛會輪著班,睡也在這裡,不需給予妝點,因此當掃望過,能說嘴
的只有壁爐飾柱,它以當時守衛模樣細緻打造,表情還滿逗趣。
隔壁亮相用的「Presence Chamber」就有點樣子了,木色壁板添附,畫作掛懸。畫下
皆架起一條纏藤飾帶,原以為只是純妝點,沒想到還嵌著說明牌。好奇讀著,原來壁爐兩
旁的挺有名堂,是「Andrea Mantegna」所繪的「The Triumphs of Caesar」,共九幅,
本在宮裡有單獨展廳,適逢維修,多數被挪至「倫敦國家美術館」,只留了兩幅在這兒。
它描繪的是凱薩擊敗高盧後的凱旋,遊行隊列或抬持戰利品,或以長竿高舉畫作、雕
像和盔甲,廳裡所展的為樂手區段,畫面相當熱鬧。另幅則是以凱旋門為背景的大型戰車
,在車上冷峻坐望的自然是凱薩了,他持著代表勝利的權杖跟月桂樹枝,有諸多侍童襯其
威勢。
兩側的肖像是「喬治一世」與「喬治二世」,當年「安妮女王」因無子嗣,讓漢諾瓦
選帝侯因母系血緣及新教信仰,意外承接了海外國土,就此改朝換代。然「喬治一世」畢
竟在德國有領地,當回去巡視時,攝政的便是王儲「喬治二世」。應該是不敢僭越吧,從
說明板看,王儲夫婦活動的地帶皆在王后廳間。
往前走,路線在這之後拐了彎,廳間也切分出內外,看標註,靠「噴泉中庭」(
Fountain Court)這側的皆是偏私用的小室,但沒開放,能看的是面對外花園的部分。第
一間為餐廳,桌面擺設滿有趣,利用餐巾塑形,不僅視覺焦點的揚蹄躍馬,盤上的火雞鴨
魚亦似模似樣。淡綠壁板上同樣有掛畫,居中的是「Sebastiano Ricci」所繪的《西蒙家
盛宴》,能見悔罪的妓女「抹大拉的瑪麗亞」幫耶穌洗了腳、上香膏,眾人議論紛紛。
大畫作自然顯眼,盯了片刻,我才發現在兩邊陪襯的是「魯本斯」的作品。其中一幅
為《狩獵完被羊男偷窺的黛安娜》,呈現了撩人體態跟色瞇瞇目光。另幅是《畢達哥拉斯
推行素食》,邊側蔬果滿滿。然令這兩幅特別的是「Frans Snyders」的參與,擅畫食物
的他將圖面綴得豐沛、逼真,也切合此廳主題。
再過去,是王后的接見廳「Audience Chamber」,看板另將其標為「Privy Chamber
」,「喬治二世」攝政時,就是在此接見大使官員,暖紅華蓋下設有他們夫妻的座椅。旁
邊肖像獵裝深綠,帽上飾羽鮮紅,畫的是「詹姆士一世」的王后,特地把年代拉回「斯圖
亞特王朝」初始,是想表達在改築前,這裡已被王后頻繁使用嗎?
而於主牆招引視線的,是知名「The Raphael Cartoons」的其中一張壁毯再製,表述
基督將鑰匙交給彼得,也將傳教事業託付予他。這批傑作在挪去「V&A」前,曾棲身於「
漢普頓宮」,以壁毯再現,雖有部分襯景不同,也算是種延續吧。
接見廳串接著客廳,妝點在過了門後,瞬間華炫起來,滿室皆為彩繪,邊框也使用了
立體技法,渦卷斷拱、人面獸繁複纏組的柱頭、被天使騎晃的藤蔓,將我視線朝上牽帶。
天花板是對「安妮女王」的歌功頌德,她以「正義」形象出現,由海神跟「布列塔尼亞」
加冕,其餘皆是諸般美德的化形。
會以其做主題,是因她當政時,便已為了夫婿,啟動延宕多年的王后廳間改築,環牆
的幾幅大型壁繪也出自同時期。正面那幅自然是她,周邊男女衣裝各異,象徵對四大洲的
統御。旁側立於帳下的很容易推得是王夫,雖繪得像海軍將領般,背景船艦無數,對面相
呼應的,也以海妖海獸烘托艦隊規模,他其實沒啥戰功,挺安於做個背後的男人。
除此之外,官方特意放了幾許白色華服人偶,營造曾經的衣香鬢影。這之間尚有遊戲
桌,若王室對做作的交際厭了,便會召集著玩牌推棋賭錢。我挑了其一,研究上頭圖案,
儘管也是種大富翁遊戲,讀著懲罰文字中那些宮廷相關字眼,仍頗有趣。
隔鄰為「State Bedchamber」,多了個「State」,意味是起床儀式用的,真正的寢
室在別間。根據字板,最後使用者為「喬治二世」的王后「卡洛琳」,可惜重點的紅帳華
床被搬去維修了,只能看看周邊妝點。在這裡又見到另兩張「The Raphael Cartoons」的
壁毯再製,它們勾繪了財主「Ananias」被聖彼得斥責後的暴斃、聖保羅在「Lystra」對
獻祭的氣憤。
視線轉向天花板,那兒乍看會以為又是幅希臘神祇的引用,讀了說明,才知取材頗耐
人尋味。它畫的是曙光女神誘惑「Cephalus」,故事後段也充滿算計、偷情與背德。剛巧
,「喬治一世」貪戀情婦,不僅趁正妻報復性外遇,將她休了,還因捨不得從那繼承來的
領地,將其軟禁,防止再嫁。這很自然造成父子關係的裂痕,加上「喬治二世」常在政策
唱反調,為了孫子受洗又大吵,二世攝政的身分在後來被剝奪,並禁止和兒女相見。
至於負責的畫家「James Thornhill」是否真的含沙射影,就無法證實了,況且他也
不是小人物,「聖保羅教堂」的穹頂、「海軍學院」的繪畫廳都是其作品,要動他應該會
被抨擊。
這區的收尾在「王后畫廊」,雖名畫廊,由於廳間長闊,被當成是天候不佳時的遊戲
室。它雕琢不多,全憑滿牆的壁毯增色。應該是因「喬治二世」尚武,常御駕親征,壁毯
特以亞歷山大作主題,大小事件列陳。我找到了解說本比對,不知為何時序還挺亂,第一
幅就是擊敗「大流士三世」,能見被俘虜的親眷討饒,她們還將亞歷山大跟他的同性情人
認反。
而隔鄰一個時光倒溯,回到他於「Granicus河」的首場勝仗,兵馬交鋒得相當激烈。
經過三幅與先知碰面、馴馬的場景,和印度大軍的交戰挑起了另個高潮,有象群的踩踏翻
倒,然後系列在對牆收於「巴比倫城」,畫著居民感謝大帝將他們從波斯勢力解放,獻上
豐盛的禮品。
廳末區段被封擋起來,因為維修中的王后大床有部分擱在這兒,顯現通常難以得見的
華蓋內面織紋。但對我而言,較趣致的是壁爐,它除了以小天使襯飾曲繞框邊外,又搭上
藍白瓷。其中一對呈很特別的塔狀造型,且各層四角都像鑲了小杯子般,有獸臉嘟嘴成杯
口。本還胡猜著是酒瓶酒杯的組合,結果就只是用來插鬱金香的花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