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文化部拒絕補助的《聖人大盜》 如何拚進金馬獎?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434
文 楊卓翰
今年金馬獎最佳新進導演中,來了一部區塊鏈商戰電影《聖人大盜》的導演徐嘉凱。他燒
掉5000萬元,只換來台北10天票房不到300萬元。但28歲的徐嘉凱還是有辦法再拍下一部
電影。面對失敗,他不像一般「憤青」,止步不前。
28歲的徐嘉凱很成功。他以導演身分出道僅5年,拍了兩部小有名氣的網路劇。執導兼編
劇的第一部長片《聖人大盜》,10月中上映,背後有中環、得利影視公司、先勢公關等大
咖出資;影帝曾志偉不只出資,還自砍片酬擔任配角。徐嘉凱則靠這部片,入圍了金馬獎
最佳新進導演。
他還是創業家。他把網路劇裡的虛擬酒吧「私室」搬到現實,營業一年就獲利,現在開了
第二家店。他成立《聖人大盜》裡的區塊鏈公司「自元」,還像電影劇情一樣發行加密貨
幣籌資。前後加起來,他籌資超過1億元。
徐嘉凱同時也是失敗者。他發的加密貨幣「Self Token」,在10月1日上架後被投資人拋
售,從一顆0.12美元的開盤價,跌到10月28日約0.06美元,一個月內幣價腰斬。
他說《聖人大盜》是拍給大眾看的,但這部片燒掉台幣5千萬元,台北票房10天僅累計289
萬元。大眾不買單,連回本的機會都渺茫。
「我的人生,有90%的時間在失敗。我每一天都有新的失敗,好不容易掙扎到一點點成功
,上台5分鐘,就用掉了,歸零,再慢慢累積,」徐嘉凱說。
「我的人生,90%的時間都在失敗」
他臉龐還是白嫩,戴著細邊框的眼鏡,偶爾露出靦腆的笑容。但和他說話,你很容易被他
的老成、商業頭腦給唬住,忘了他幾歲。
電影上映後的第8天,一個周六的下午,徐嘉凱開了一場簽名會,現場擺了12張椅子,沒
有坐滿。會後和他打了個招呼,馬上給我2個小時採訪時間。票房很慘,他必須抓緊每個
曝光機會。
徐嘉凱是一個善用機會的人。他在2014年創辦SELFPICK工作室時,想出了「沉浸式娛樂」
這套概念。他希望把電影的虛擬搬到現實,讓觀眾不只是看電影,還可以身歷其境。
「電影對我來說,就是浪漫的存在。所以我會希望在我的電影裡,一切都是美好的。不論
是場景、美術,就算它不是那麼真實,我都會想給觀眾給一個虛幻的美,」徐嘉凱說。
他獨特的手法,就是把電影虛幻和現實結合。他拍《私室》這部以酒吧為主場景的網路劇
時,同時也在大安區開張「私室」這家酒吧,把劇裡場景變成可以賺錢的店面。
透過這家酒吧,徐嘉凱找到更大的機會。曾志偉來台北時路過私室,看到裡面的電影海報
,又有電影燈光器材,很像片廠,好奇走進去,成為了徐嘉凱的貴人。
換到了曾志偉的微信,徐嘉凱把《聖人大盜》的劇本初稿給他看,天天纏著曾志偉。「我
跟著他跟了一年,他到北京我就去北京、他在香港我就去香港,」徐嘉凱說。曾志偉從從
看劇本、變成投資人。
台灣第一部區塊鏈商戰電影
《聖人大盜》是一部區塊鏈商戰電影。內容講述一個年輕的區塊鏈創業家,想用區塊鏈「
去中心化」的精神,改變被銀行等中心化金融機構控制的資本社會。四處籌資碰壁,他偶
然遇到大資本家(曾志偉飾)的青睞,卻發現投資人背後是各有鬼胎、官商勾結......
各種一般大眾對權貴階級的陰謀想像,主角都遇到了。
區塊鏈、金融、創業、商戰,都不是台灣觀眾習慣的電影主題;這些複雜的主題湊在一起
,故事本身難度更高。但這是就是徐嘉凱想拍的電影,因為這就是他自己追求夢想的故事
。
國三時,徐嘉凱贏得全國演講大賽,主題就是夢想。而他的夢想,就是成為李安。但是,
「夢想是沒有那麼浪漫的,純潔無瑕的都只是夢,」徐嘉凱的創業路上,體悟很深。
4年前,他剛出道,籌拍第一部網路劇《Mr. Bartender》的時候苦無資金,他決定用網路
平台群眾募資,目標50萬元。結果他只籌到16萬元,募資失敗收場。
2年前,他準備宣布《聖人大盜》開拍,在自己的酒吧「私室」舉行派對。他還拍了一個
自傳短片,叫《最勇敢的決定》,細數他實現導演夢想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的過程。但當天
下午,他得知向文化部申請的拍片補助被拒絕。
播完熱血的自傳後,他拿著麥克風,告訴在場的粉絲與親朋好友,這部片可能拍不成了。
「我覺得我怎麼可以這麼失敗,公司資金要沒了,輔助金又拿不到。那時候在馬路口,真
的想說出去給車撞一下,人生會比較簡單一點,」從徐嘉凱口中說出來,這句話不像玩笑
。
「我那時候,對社會充滿了恨。真的是恨意,恨台灣電影產業不給年輕人機會、恨資源都
被掌握在其它人手裡......,」徐嘉凱說,他這幾年來,都是跪在地上走路,還是得不到
機會。他當時臉書牆上發了滿滿的厭世文,身邊的同溫層也在臉書上跟著他一起恨。
「一陣子之後,我發現恨沒有用,我的同溫層再多也沒有用,你還是沒有辦法突破困境。
你一定要做出一些同溫層不願意做的事情,才有可能做不一樣的事,」徐嘉凱說,「人若
沒有行動,他就等於不存在這世界上。」
活著難免失敗,何不選擇最帥的姿態?
伏爾泰和卡繆是徐嘉凱的另外兩位貴人。他的座右銘就是伏爾泰的一句話,「人生來是為
行動的,就像火總向上騰,石頭總是下落。」
「我覺得人活著就是等待失敗。我們最後都會死,都會失敗。那我們的差異在哪裡?答案
是行動,」徐嘉凱說,「大家常說失敗為成功之母,我並不會這樣說。我發現失敗是常態
,然後活著難免失敗,那何不選擇一個最帥的姿態來失敗?失敗以後,它可以變成故事,
變成我的創作。」
「其他的導演可能藝術性很強、創作很強。但這不是我的強項。我會規畫,我會算數,我
可以一步一步把我的資源建立起來,」他說。
他把創業過程,變成為《聖人大盜》的故事主軸。而故事裡主角用加密貨幣籌資,也變成
他在現實籌資的方式。
他和奇點大學首位台灣畢業生葛如鈞、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林仲生等人合作,打造出「
Self Token」的經濟生態圈,買他的加密貨幣就可以換電影票、到餐廳消費等。
《聖人大盜》中的一句台詞「現在什麼東西,冠上區塊鏈都會方便很多,」諷刺地成為徐
嘉凱籌資的寫照。
若看自元主體「斯爾夫」公司,投資人甚至有江丙坤好友─首席創投集團董事長林坤銘領
軍的創投,背後是欲插旗大同的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和成第二代邱弘猷等「大資本家
」。
從網劇籌資50萬元失敗,到現在5千萬元的電影成本,徐嘉凱的籌資能力5年成長100倍。
然後,徐嘉凱用這5千萬元,換來另一次失敗。
在失敗中找到機會,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
電影票房失利,而Self Token的幣價也一落千丈。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數寶」總經理徐
崇寶觀察,「Self Token有很好的經濟模型,不是要圈錢或炒作,也有明確落地應用。但
是,一般人購買加密貨幣還是有門檻,除非使用token有誘因大到人們有感,否則還是很
難使用。」
Self Token現在僅在台灣一家小型交易所上架,且按照官方指南,要用Self Token換得電
影票,要經過10道步驟,還得先開通交易所的提現功能。對於消費者來說,難度仍太高。
但是這次失敗,也開啟徐嘉凱新的機會。
「徐嘉凱的第二部片,我還是會考慮投資,」資深電影製片人、威像電影公司監製葉如芬
說。製作過《我的少女時代》、《大佛普拉斯》等知名國片、與導演蔡明亮、鐘孟宏、楊
雅喆合作過的葉如芬坦承,投資徐嘉凱本來就是一個大膽的實驗。
「實驗是什麼?就是你先往前衝,然後遇到困難,因為你太前面了,」葉如芬說,「區塊
鏈這東西很難懂、大眾會卻步,票房一定辛苦,這個危險我們也是早就看到的。但是我覺
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新、跟別人不一樣,我覺得就有價值。」
本來不喜歡徐嘉凱的資深影評人鄭秉泓,也對他的第一部長片改觀。
「他之前的網路劇,我真的看不下去。故事性很薄弱,角色也只是說教工具,太做作跟浮
誇,」鄭秉泓說,「而《聖人大盜》雖然在劇情掌握度、分鏡、場面調度......這些導演
基本功,都可以看出徐嘉凱的極限,還是沒有到位,但是他把一個還算不錯的故事,說的
有模有樣。而且你可以看得出來,他很用心的把他想講的故事講好。」
「台灣並沒有這種商戰題材的電影,雖然和好萊塢的《大賣空》、《華爾街》相比,還差
了一大截,但是我覺得他有跨出去。一定要有人先跨出去,」鄭秉泓說,「這讓我覺得台
灣也有點好萊塢的雛形,也多了一點機會。」
失敗又怎樣?放下了才有辦法前進
在失敗與成功中輪迴,徐嘉凱就像卡繆的「薛西弗斯的神話」中,那個永遠推著大石頭上
山、然後石頭滾落、然後不斷重覆的巨人。他也把這段神話故事,塞進電影裡。
「薛西弗斯的行動有意義嗎?有的。推著石頭上山的過程,就是在反抗宙斯。我們的人生
就像推石頭上山一樣,最後它會失敗,石頭會滾下山,但是我們不斷地反抗,就是意義所
在。」
他的父母都是公務員。父親在工研院、母親在竹科管理局,大他一歲的哥哥則在大企業博
世(Bosch)美國上班。對徐嘉凱來說,在這樣的家庭中當導演,本身就是一種反抗。
「失敗又怎樣?你要放下,才有辦法前進,」徐嘉凱說,「票房也是一樣,如果我還糾結
在票房,我只能一直卡住,沒有辦法幫助我掙脫現在的泥沼。這是其實也是台灣很多年輕
人的問題,容易深陷負面情緒,然後恨這個社會。停在這裡,是很可惜的。」
石頭滾落,徐嘉凱從山底做好準備,重新出發。他已經開始規劃,要把這次學到的經驗和
教訓,帶進下一部正在籌備中的電影。他也準備把Self Token直接嵌入到影城的支付系統
,省去消費者繁瑣的步驟,完成他夢想中的區塊鏈生態圈。
28歲的徐嘉凱,不論成功或失敗,他都在推著夢想這顆大石頭,努力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