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gelch0524.blogspot.tw/2013/04/HANAMI.html
[內有多張照片,如果朋友願意觀賞請歡迎點入欣賞]
[PS:使用PC人日文觀賞本文不會有亂碼問題喔^^]
從京都市美術館搭上了車,到祗園下車後,往優立雅旁的小路走去。
就會到達了花見小路。
到達的時候因為還不夠按,就在白川旁看了一下風景。
說是「川」,也不過就是條小溪。
過了沒多久,天色暗了,燈光也打上了。
其實很多人都在這邊拿著相機等待。
美麗的櫻花搭上了綠葉,實在是一幅很美的景色耶。
祗園作為藝妓花結文化的發源地,花見小路是其中的代表。在花街全盛時期的時候,
光是茶屋就高達了700間;舞妓跟藝妓人數將近三千人。
雖然現在盛況不再,但此地仍然是京都最熱鬧的區域之一,
也只有在這裡才有機會碰上藝妓的身影。
只是我猜想我那天可能去的時間也晚了,加上我自己也沒有特別去注意舞妓的身影,
所以我根本沒有看到XD倒是我弟說他有遇到就是……。
依照茂呂美耶小姐在<<字解日本 食衣住遊>>中有寫到舞妓的解釋,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藝妓的正式名稱是「藝者」,顧名思意就是藝人。
也就是從小接受三味線,日本舞蹈,茶道,書法等訓練的專家。
17歲左右才可以獨當一面來正式接客,在成為藝者之前的見習生則稱為『舞妓或者舞子』
。
藝者跟舞子的區分是可以從領子看出來的:
前者是白色的,後者則是紅色。
藝者的頭髮是假髮,舞子則是真正的頭髮;
另外髮髻上的簪子也不一樣,像是花花綠綠一大串的是舞子。
藝者的口紅是上下唇都抹,可是舞子只塗下唇。
腰帶也可以區分,獨當一面的藝者是「太鼓結」,但舞子的腰帶則留的很長。
藝者的和服袖子都是「留袖」而且腳上穿得是草履,
但是舞子的則是振袖而且穿著厚底的おこぼ。
舞子通常住在「置屋」,白天到「女紅場」學校學習各種藝事,
有時會跟著前輩藝者到宴會場見習接待客人的技巧。等到大約五年後,
才能迎接「襟替」儀式,也就是換領子晉升為真正的藝者。
不過現在基於兒童福祉法以及勞動基準法等法律章則,必須初中畢業後才能學藝,
所以現在通常是20歲過後才會舉行換領子儀式。
為什麼藝者都要把臉塗得那麼白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往昔沒有電燈,只有蠟燭。
女性,尤其以青樓女子只能把臉塗得那麼白能強調自己的五官,
而這個習慣則一直沿襲至今。
另外藝妓也可以結婚,只要把見習五年間的債款全部償清,獨立為正式藝者,
隨時都可以結婚,只是大部分藝者都選擇不婚之路,
畢竟沒有男人願意找已婚藝者來陪酒作樂。
觀光客開關又開起來,趕緊拍一張照片。
其中有一棵垂櫻就這樣垂降在大家的眼前,美麗的花兒就這樣綻放在大家的眼前。
從小橋上往岸邊拍去,是不是很有日式的風情呢?
左邊這家是上過蠻多本旅遊書的餐廳,但是我跟我弟沒有進去吃...。
價格不是太貴,但主要是賣大阪燒文字燒等為主。
夢工房離花見小路很近,如果說有打算要換裝舞技的話,
是可以考慮這間來換裝(網路上也有蠻多人的心得)。
這張照片就不解釋了,科科。
KITTY在祗園地區也要穿上舞技的服裝,才是美麗的KITTY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