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是導演是枝裕和特別的地方。
用冰山理論來看的話,長野水壩和第一代的故事是沉在水
面下的十分之八,即使在篇幅較長的電視劇大有機會探個
究竟,是枝導演也沒有把全貌拍出來。
為什麼呢?看《Going My Home》時,我常在想如果增加
一條回憶故事線,把第一代拍出來,讓情節更豐富,節奏
更緊湊,收視率可能更好一點。但看完全劇後,我想我喜
歡現在這個版本更多。
是枝導演作品一向具有人文特質,不過視野隨年代慢慢有
所改變,在《Distance》以前著重形式,議題顯得沈重,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稍稍拉遠距離,似乎過於美化,
到了風格成熟的《橫山家之味》,索性以小巧、個人色彩
的「良多家」為主題,樸直而深刻,但社會批判的一面消
失了。
2010年後,《Going My Home》和《奇跡》的接連出現是
個轉折點,前者是電視劇,後者是為了紀念九州新幹線全
線通車的電影,兩部都不是典型的獨立電影製作,是枝導
演剛好藉此找到破口。
《奇跡》把父母離異的兩兄弟分居在九州南北端,其中哥
哥和「沒了爸爸的」阿部寬所在的鹿兒島與是枝導演個人
生命經驗有連結,拍得立體而生動。然而,當兄弟到列車
交會處,是枝導演相對陌生的熊本時,自然必須找到「在
地」又符合主旨的題材。
所以,在電影《奇跡》中,電影世界裡的311那天(新幹
線通車前一天),一群小孩因緣際會住進空巢老人家一晚
很典型的「返鄉」廣告,卻很自然帶出家庭與社會議題。
這些沈重的議題就巧妙藏在大人一輩身後,讓《奇跡》聚
焦在小孩們的「一夜長大」,讓觀眾最直接感受到其輕鬆
活潑的調性之餘,不失去深度。
《Going My Home》的東京和長野間、良多三代和《奇跡》
相似。我自己猜想,故事設定裡,良多父親和菜穗父母是
碰巧遇到大壩興建的長野人,三人為了家鄉的環境挺身反
對,甚至「庫納」的傳說因此誕生(參見《Legal High》
第二季第八集)。最終,在無法阻止開發後,良多父親毅
然決然離開長野到東京,菜穗父親無奈接受了開發,菜穗
母親則堅持反對。
如果觀眾有關注現實中的開發議題,可以想像留在長野的
菜穗一家命運也許悲慘,就像被指摘的「釘子戶」一般,
被鄰里嘲弄,或例如成田機場事件經過多年,仍有抗爭相
關者自殺。成長於大壩陰影下的菜穗可以說是繼承母親遺
志,努力復興鄉里,她重複了母親的命運,與同樣反對大
壩的下島(加瀬亮)相愛,之後又被拋棄。
所以,多年後,拋下青梅竹馬的良多父親暗自回到長野是
第一個連結。當父親病倒後,良多尋父親的足跡踏上長野
便成了《Going My Home》故事最大的動力。同時間,看
似浪漫、天真的「庫納」連結起祖孫三代間,讓觀眾最直
接感受到的是溫馨、可人的調性。
我覺得不拍出第一代故事有兩點很重要。第一,基於「寫
實」的基調,東京家人本來就不明白長野故土,甚至不屑
一顧;第二,適當留白讓感興趣的觀眾自己深究,同時兼
顧了良多一家三口舒緩的結構。
在喪禮告別時,敏行叔和阿部寬的那段簡單對話,也是始
終沒有放棄社會批判的是枝裕和對觀眾的邀請吧。
※ 引述《iaminanl (吉爾摩)》之銘言:
: 標題: [問題] Going my home角色們對大壩的立場
: 時間: Mon Apr 3 21:45:29 2017
:
:
: 太喜歡這齣了,
: 關於在長野的幾位主要角色,
: 他們對於大壩的立場看完還是覺得有些不確定
:
:
: 1. 菜穗:反對,因為基本上反對開發
: 2. 菜穗老公:持平,但覺得就算蓋了也沒有用,一種放棄的概念
: 3. 菜穗爸爸:支持轉反對,因為在病房跟良多爸爸道別時,
: 說到「對不起,蓋了大壩也沒有改善這邊」
: 4. 良多爸爸:反對,基於3.的理由推論
: 5. 菜穗媽媽:不確定,但不知道為什麼有印象提到她反對
:
:
:
: 這齣討論太少了,希望有版友能解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