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推文中又論及了一個最令人感興趣的話題: 那就是天龍護寺之戰
因為金老並未將該戰局全面延伸: 故鹿死誰手實堪令人玩味
個人是認為若全面大戰吐蕃方僅明王出手的話: 那應該天龍寺可以取得慘勝, 鳩摩智負
傷逃逸最合理(至於是否傷重併發其久藏之隱疾而死不予討論)
這說來其實是頗為難以理解: 然而我會盡量輔以實例, 為何說難以理解呢? 這牽涉到中
華武術的思想與特色(至少就金庸武俠想要表現的思想而言), 對西洋人來說: 他們永遠
難以理解在中華武俠小說中剛銳的拳術其地位總是不如綿柔的掌法! 陰柔可以勝剛強這
件事顯然很難體會! 更推廣言之: 無形的氣勁在中華武術中的地位往往超越有形的刀劍
技擊......這種觀念在西方就我所知比較有名的案例大概只有盧卡斯電影的星際大戰系
列(路客天行者等人可以憑藉原力與光劍對抗帝國部隊的超級威力科技.......超扯)
當然在任何型式的武力鬥爭之中: 主動宏旺的攻擊在實務上必然會對陰柔承受的一方造
成損害這是無庸置疑, 但先進國家挾其現代化武裝侵略落後國是否就永遠無往不利卻是
值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美國人可以空襲加上艦砲轟擊北越軍, 甚至是噴灑落葉劑讓
敵人無所遁形, 但是巡邏的游擊隊斗然碰上看似柔弱的越南婦幼往往也是不知所措....
尤其對方竟然還掏得出髒不溜丟的AK步槍時還經常吃上大虧........無論如何美軍在越
南戰場上的表現跟勝利兩字可說相距甚遠.........
這似乎呼應了金庸武俠小說的高級武術思想: 那就是陰柔可以勝剛強, 儘管其勝利到來
的方式是較為隱晦了一些......這源自於經絡學說之中陰陽相生但也相剋的想法, 最令
我印象深刻的實例就是明教教主陽頂天, 或許其至陽可以頂天(開句黃腔叫做那也只能
"頂天"而已哈哈), 雖然稱雄武林卻渾然不知其教之將毀於陰險至極的成崑手上.......
從這例子之中可以看出陰柔若要勝剛強並非僅僅採取溫柔承受的作為即可達成! 成崑儘
管功力距於陽頂天甚遠: 但即使真正面對強敵也不至於一接上手即一敗塗地......意思
就是說柔中有剛才是勝利的保證: 以武俠小說的術語來說大概是陰陽相濟或者水火既濟
也就是說可愛嬌俏的小黃蓉要能戲耍歐陽克而不至於丟了東邪的顏面: 那也得有本領在
實際對上手時不至於一觸即潰........至於示弱的何足道戲耍三傻更是將此原理發揮得
淋漓盡致! 經典的台詞叫作你會硬功難道我就不會嗎?.....然而實際上何足道的功力到
底高於三傻有多少卻是誰也不知道!
類似的例子在金庸武俠書中可說不勝枚舉: 金老並未把話說死, 但很多勝負其實是留給
自己意會: 像青翼蝠王躲在墳中戲耍峨嵋派諸眾, 終至滅絕仗倚天寶劍而出: 追了半天
根本奈何不了敵人, 滅絕的滿腔火氣最終著落在丁敏君雪白細嫩(?)的臉頰上....."光
明磊落"地自承下風也是最佳的註解, 這時候蝠王奔行百里將沙塵踢的老高完全異於之
前的輕手躡腳: 不就是在昭告峨嵋派, 要打硬仗難道我就不會嗎?
更多的例子就由有興趣的人去挖掘了, 我想回到鳩摩戰枯榮的場景! 他的背景是老鳩強
練極陽的火燄刀已近走火入魔的邊緣, 枯榮卻是由也是至陽的一陽指進入更高境界的半
陰半陽的神功(我相信手太陰肺經的少商劍只是他相當容易上手的神功之一), 書中雖然
未明寫他神功的顯示效果, 卻有敘述他的臉容有一半可以像少年一般細嫩(都用不著雷
射回春和電波拉皮耶太厲害了), 這點應該足以對照鳩摩智的強拖病體, 而在兩人鬥智的
過程中他"來陰的", 結果也是明王肩頭迸血收場, 顯示如果明王並未有能力秒殺枯榮,
那他就得面對兩線作戰! 一面得和幾本比拼至陽火力, 一面得提防枯榮使用至陰指力透
點入侵, 這個情形和蕭峰在少室山一對三頗為類似: 書上是寫蕭峰於比拼慕容復加上丁
春秋還不覺得甚是吃力, 最顧慮的反而是游坦之的冰蟾寒掌很難抵擋......
這也就是我認為鳩摩智對戰幾本都可以輕鬆寫意, 但對上枯榮......單一一個枯榮應該
還是能勝, 加上一群本子......所謂猛虎難敵猴群, 應該也不是量化總功力高低比較而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