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射鵰與雪山
「我以小說家做為賺錢與謀生的工具,談不上有什麼崇高的社會目標,既未想到要教育青年,也沒有懷抱興邦報國之志。」
「偶然也有一些對社會上醜惡現象與醜惡人物的刻劃與諷刺,然而那只是興之所致,是隨意發揮。真正的宗旨,當是肯定中國人傳統的美德與崇高品格、崇高思想,使讀者由然而起敬仰之心,覺得人生在世,固當如是。雖然大部分的讀者未必做得到,作者自己也做不到,但若能引起心嚮往之的意念,那也是達到目的了。」
射鵰和雪山是他在新晚報及長城電影公司最後階段連載的兩部作品。兩部都引發了轟動。但說起寫小說的理念,傳記中引用金庸兩次採訪的說法。前者很無辜,後者很有目的性。
金庸寫書到底有沒有讚揚傳統中國文化的意念,當事人說不清楚,只能讓大家去推測了。
但滿明顯的是,書劍、碧血和射鵰,寫滿他家鄉的相思。打開射鵰英雄傳開頭,一整段寫牛家莊八月的景緻。這樣的段落一再出現,把童年仰望過的土地,塞進主角們爭鬥的背景。
景色來自童年,歷史背景也來自童年。大俠阻止漢奸賣國,最後帶領人民抵抗外族。這對童年故鄉被日軍攻占的金庸而言,再也真實不過了。
雪山則是另一種新嘗試。金庸坦承,他混入了各種東西洋文學手法:以胡一刀做為主角,用天方夜譚的概念,讓不同的人物輪流說出自己對胡一刀的印象。說話的方式,則是學習西洋戲劇場景的手法。情節上,傳統中國小說裡,報殺父之仇是毫無疑問的正確行為,但他受到基度山恩仇記的影響,決定讓善惡的抉擇更加複雜。最後他也提到,裡面許多推理的成分,是來自日本推理小說家松本清張。
這刀到底劈下去呢還是不劈?
寫完這句後,金庸的武俠小說也進入全新的時代:明報時代。
(十) 明報誕生
「公正、善良、活潑、美麗」
頭版社會性特稿,二版副刊小說,三版金庸連載,四版藝文小品漫畫。
這就是明報,沒有新聞,只有他想寫的,輕鬆的小報。不傾國民黨也不傾共產黨。
這樣的定位,可以說是繼承了金庸對於早期大公報的理念。但這樣的定位,同時也注定了財務上非常拮据。在這樣的處境下,說明報是楊過撐起來的一點也不過分。
神鵰俠侶在明報第一期就開始連載。把神雕做為射鵰續集是相當有生意頭腦的做法。連載射鵰的新晚報是銷售量非常好的在地報紙。在明報上刊登續集,頗有把讀者挖腳過來的意味。
但有了神雕,不代表報紙活的下去。為了賺錢,明報不斷的調整。首先是加入世界新聞與香港新聞,想借用金庸國際新聞的專才抓到一些觀眾。接著沒有起色,明報開始八卦化;
提供幾個傳記上列出的明報荒謬頭版新聞:
「穿睡衣裸下體,少婦神奇斃命」
「赤裸男女艷窟做愛,慘遭炸藥定時爆破,兩人下體同被炸碎」
是的。不要懷疑,這就是明報當時的水準。可以想見,神鵰俠侶刊登在這份報紙上,他預設的讀者是市井小民,目的是讓讀者花錢買報。從這角度切入,神雕寫出郭靖(前代主角)單挑北斗大陣,男女衣服脫光練功,女角被強暴,男角被斷手,甚至是騎鳥吃蛇的劇情也都不用太意外了。
對於神鵰俠侶,倪匡的評論實在寫實:若是十六年後,小龍女依然不見,別說楊過,恐怕讀者一怒之下,明報就此收攤了。
別忘了,這裡是香港,是當時東南亞最繁華,最需要娛樂,又最商業最現實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