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OB (君寶)》之銘言:
老實說我非常驚訝這手稿內容,甚至到了讓我懷疑這根本不是金庸寫的地步。
因為王重陽在華山論劍奪得九陰真經之時,林朝英早就死了十多年了,是要怎麼跟王
重陽一起鬥這位青城隱者?
然後林朝英是在古墓隱居時才創出玉女心經的,旁白也說玉女心經林朝英從未對人用
過。連王重陽都不知道有這門武功存在了,要等到林朝英死去王重陽回到古墓才見識
到玉女心經,是要怎麼跟林朝英用出全真玉女雙劍合璧?
另外玉女心經第七層後的雙劍合璧是林朝英自行想像跟王重陽一起使劍,實際上兩人
從來沒一起雙劍合璧過,這點小說也有明說。
所以這個手稿從時間上、兩人經歷上都跟小說原文起衝突,我實在很難想像金庸怎麼
會寫出這個橋段,令人匪夷所思。
1.時間:
新修版 神鵰俠侶 第七回 重陽遺刻
當年王重陽得知林朝英在活死人墓中逝世,想起她一生對自己情癡,這番恩情非同小
可,此時人鬼殊途,心中傷痛殊甚,於是悄悄從秘道進墓,避開她丫鬟弟子,對這位
江湖舊侶的遺容熟視良久,抑住聲息痛哭一場,這才巡視自己昔時所建的這座石墓,
見到了林朝英所繪自己背立的畫像,又見到石室頂上她的遺刻。見玉女心經中所述武
功精微奧妙,每一招的確盡是全真武功的剋星,不由得臉如死灰,當即退出。
他獨入深山,結了一間茅蘆,一連三年足不出山,精研玉女心經的破法,雖小處也有
成就,但始終組不成一套包蘊內外、融會貫串的武學。心灰之下,對林朝英的聰明才
智更是佩服,甘拜下風,不再鉆研。十餘年後華山論劍,奪得武學奇書《九陰真經》
。他決意不練經中功夫,但為好奇心所驅使,禁不住翻閱一遍。
他武功當時已是天下第一,《九陰真經》中所載的諸般秘奧精義,一經過目,思索上
十餘日,即已全盤豁然領悟,知道精通《九陰真經》要旨後,破解《玉女心經》武功
,全不為難。當下仰天長笑,回到活死人墓,在全墓最隱秘的地下石室頂上刻下真經
的要旨,並一一指出破除《玉女心經》之法。他看了古墓的情景,料想那幾具空棺將
來是林朝英的弟子所用。她們多半是臨終時自行入棺等死,其時自能得知全真派祖師
一生不輸於人。
於是在一具空棺蓋底寫下了十六字,好教林朝英後人於臨終之際,得知全真教創教祖
師的武學,實非《玉女心經》所能克制。
這只是他一念好勝,卻非有意要將《九陰真經》泄漏於世,料想待得林朝英的弟子見
到《九陰真經》之時,也已奄奄一息,只能將這秘密帶入地下了。
【林朝英死後王重陽回到古墓,看到玉女心經是全真武功的剋星後一連三年研究玉女
心經的破法,但始終沒辦法完成一套融會貫串的武學,最後甘拜下風。
十多年後華山論劍奪得九陰真經,並藉此完成玉女心經的破解之法。
也就是說在王重陽奪得九陰真經之時,林朝英早就死了3年+十餘年了,是要怎麼跟
王重陽在嵩山鬥那位青城隱者?】
2.經歷:
新修版 神鵰俠侶 第六回 玉女心經
《玉女心經》練到第七篇之後,全是二人聯手對敵之術,雙劍合璧,男攻則女守,男
守則女乘機攻敵。兩人攻守兼備,攻者不虞對方反擊,盡可全力施為,攻勢比之原來
強了一倍;守者因有攻者窺伺在側,敵人不敢全力進攻,來力減弱,守者隨時可轉守
為攻。
這正是《玉女心經》第七篇的要旨所在。林朝英當年創建此經時,已占有石墓,王重
陽不肯隨來。她枯居石墓,自創詭異武功,將一番無可奈何的相思之意,寄托於招式
之中,想像自己遇到危難,愛侶王重陽竟能不顧自身安危,奮力來救,代為擋開敵人
。楊過隨口一句謊話,竟應了祖師婆婆當年撰述此經的遺意。小龍女點頭稱是。
殊不知林朝英創建這些招式之時,設想自己臨敵時遇到危難,王重陽只因愛極了自己
,竟肯捨卻自身,來救愛侶。種種仿真,純系自憐自惜,不過於無可奈何中聊以自慰
,以寄相思之情而已。
王重陽其實未與林朝英同練玉女心經,林朝英此翻心血,於數十年後方得讓徒孫受益。
此時楊過練功時日未久,武功其實尚遠不及甄志丙,如與別派武學之士相鬥,對手武
功與甄志丙相若,楊過非輸不可。但林朝英當年鉆研克制全真武功之法,每一招每一
式都配合得絲絲入扣,而她創成之後從未用過,是以全真弟子始終不知世上竟有這一
項本門克星的武功。
新修版 神鵰俠侶 第十三回 武林盟主
當年林朝英石墓苦修,創下玉女心經的武功,此後不再出墓,只傳了她的貼身丫鬟,
經小龍女再傳而至楊過。那丫鬟從不涉足武林。李莫愁雖是小龍女的師姊,卻未得師
傳高深劍法,只以拂塵與掌法、暗器揚威江湖。此時楊過使出古墓派劍法,大廳上各
門各派高手畢集,頗多見多識廣之士,但除小龍女外,竟沒一人見過。
新修版 神鵰俠侶 第十四回 禮教大防
當年古墓派祖師林朝英獨居古墓而創下玉女心經,雖是要克制全真派武功,但對王重
陽始終情意不減,因此前面固篇固是以玉女心經武功克制全真派武功,寫到第七篇之
時,幻想終有一日能與意中人並肩擊敵,因之這一篇的武術是一個使玉女心經,一個
使全真功夫,卻相互應援,分進合擊,而不是相互對抗。林朝英當日柔腸百轉,深情
無限,纏綿相思,盡數寄托於這篇武經之中。雙劍縱橫是賓,攜手克敵才是主旨所在
,然而在所遺石刻之中卻不便註明這番心事。小龍女與楊過初練時相互情愫未生,無
法體會祖師婆婆的深意。
當下兩人一齊悟到,各自折了一枝柳枝,一招招對拆起來。小龍女緩緩使動玉女劍法
,楊過使的則是全真劍法。但拆了數招,仍覺難以融會。他二人想不到林朝英當年創
制這套劍法,心中想象與王重陽並肩禦敵,一招一式盡是相互配合照顧,此時楊龍兩
人對拆,卻是將對方當成了敵人,互刺互擊,相殺相斫,自大為鑿枘。其實林朝英與
王重陽都是當時天下一等一的高手,單只一人,已無旁人能與之對敵,這套聯手抗敵
的功夫,並無真正用處,只林朝英自肆想象、以托芳心而已。她創此劍法時武功已達
巔峰,招式勁急,綿密無間,不能有毫發之差,楊過與小龍女不明其中含意,自難得
心應心。
林朝英情場失意,在古墓中鬱鬱而終。她文武全才,琴棋書畫,無所不能,最後將畢
生所學盡數化在這套武功之中。她創制之時只是自舒懷抱,那知數十年後,竟有一對
後輩情侶以之克禦強敵,卻也非她始料之所及了。
【林朝英隱居古墓後才創玉女心經,然後玉女心經的武功創成之後從未用過,也沒跟
王重陽一起修練過玉女心經,自然不可能跟王重陽雙劍合璧鬥青城隱者。
(時間上林朝英也沒活到九陰真經那時候)。
然後旁白有說林朝英跟王重陽當時單只一人已無旁人能與之對敵,也就是林朝英跟
王重陽兩人活著時是天下無敵的兩人。結果現在不只林朝英死人復活,甚至冒出個
需要王林兩人雙劍合璧才能對抗的青城隱者?】
3.總結:
林朝英早在王重陽奪得九陰真經的十多年前就死了,是要怎麼出現在嵩山跟這位青城
隱者比鬥?
林朝英是要到古墓隱居時期才創出玉女心經,實際上從來沒跟王重陽雙劍合璧過。
他們兩人單只一人已無旁人能與之對敵,哪來的兩人雙劍合璧鬥青城隱者?
(說遇到紫色隱者所以要兩人齊上還比較有可能啦 XD)
: 以下便是這十頁的內容,有雷,慎入。
: ***
: 在神雕俠侶的最後一段,覺遠使出九陽神功後,楊過、黃蓉等曾追問覺遠,此功何來?為
: 何在四卷楞嚴經梵文中,夾雜著中華文字?難道,達摩祖師亦通中華文字?
: 原來這段文字,並非是達摩祖師所寫,而是一位青城隱者所書寫,青城隱者,又分為大隱
: 、小隱,相差三十餘歲,小隱投入少林寺後,法號「覺遠」,便是這張君寶的師傅覺遠大
: 師了,而大隱浪蕩江湖,有一日在嵩山上巧遇一男一女,便是王重陽與林朝英,其時王真
: 人剛剛奪得《九陰真經》,因細故,與大隱鬥劍,王重陽與林朝英聯手,一使全真劍法,
: 一使玉女劍法,一天一夜居然戰不下青城大隱,因此只好借《九陰真經》與大隱一觀。
: 青城大隱看完《九陰真經》之後,一時技癢,靈感泉湧,訪小隱覺遠時,隨手取下書架上
: 之梵文佛經,在行中空白處書寫著生平武功心得,縱其想像,寫成《九陽真經》,這就是
: 為什麼,一本梵文佛經,夾頁卻可以用中華文字,寫著《九陽真經》的由來。
: 而青城大隱寫完《九陽真經》後,有一段題跋,書寫這段來歷,用字甚古,半通不通,完
: 完全全道地的金庸古文風格,我將此文提取出來,單單默出,與金迷們共享。
: 《九陽真經》跋文如下:
: 『余既書此經,謹記其始末:余青城隱者也,生平好劍、好酒、好文、好色,好劍無氣,
: 無氣則見人常笑,常笑則不與人鬥,不鬥則無名,好酒無量,飲則常醉,好文無才,無才
: 則詩文俱劣,不堪入目,好色無運,無運則不遇美人,常遇醜婦,常遇醜婦則敬而遠之,
: 遠而避之。
: 青城隱者本有二人,余為大隱,小隱為余後輩,其人不好劍、不好酒、不好色,唯一好文
: ,過目不忘,學富五車,讀書一多,便即迂腐,余不善之,其人即至嵩山少林寺出家,法
: 名覺遠,大宋慶元年間,余負酒葫蘆夜遊嵩山一訪小隱,豈知邂逅劍客二人,為全真道長
: 王重陽,與女少俠林朝英,談及劍法,甚為投緣,其時王道長新獲《九陰真經》,至感珍
: 異,余隨口一笑,林女俠以為余譏笑《九陰真經》,拔劍試余功夫深淺,余笑而應之,於
: 是王道長使全真劍法,林女俠使玉女劍法,雙劍合璧,極具威力,於隨手招架,更遞酒葫
: 蘆勸酒,以助雅興。
: 余等三人論劍,自月圓至次日紅日高聲,余漸感不支乏力,正欲拋劍認輸,將余武功來歷
: 、師承和盤托出,未料林女俠酒量稍差,微醺薄醉,腳步不穩,出劍錯了半著,王道長哈
: 哈一笑,說道:「佩服、佩服,我們輸了!」余曰:「酒量略輸,劍招往後必贏。」王道
: 長慷慨豪邁,守信重諾,從懷中取出兩卷《九陰真經》,遞將過來,余躬身稱謝,坐地翻
: 閱。
: 撰經者黃裳先生學究天人,經中所述武功,令人大開茅塞,奇招怪著,匪夷所思,余連連
: 讚嘆,以此下酒,連飲連讀,至夕陽下山之時,已是心神俱醉。
: 余翻閱完畢後問王道長曰:「道長若出經中此招,在下早已輸了,請問何以不使?」王道
: 長曰:「貧道奪得此經,志在免去武林中奪此經而互相殘殺,貧道立誓決不使經中武功,
: 此誓言定不可為。」
: 余大為嘆服,奉經石上,磕頭再三,並向王道長叩拜,恭謝示經之德,並稱:「在下得見
: 此經,眼界大開,亦當追隨道長之言,有生之年,決不使用此經所載武功一招一式。」王
: 道長曰:「閣下武功劍法,已不遜此經,貧道深信當世更無人能迫使閣下出劍百招以上。
: 」余雖然贏了賭賽,但仍按照輸招規矩,將本人姓名來歷、師承門派、學劍經歷毫不隱諱
: 奉告,三人訂交而別。
: …...(中略)......
: 青城小隱雖然迂腐,亦有功於撰此真經,余將此經傳予小隱,雖為道書,暫存於少林禪寺
: ,他日若有機緣,與《九陰真經》一較短長可也。
: 青城隱者謹白』
最後附上關於這手稿的新聞:
https://udn.com/news/story/7270/3892982
展中首度披露金庸用4000字寫成的「九陽真經」來源之謎。「九陽真經」是金庸小說
中絕頂的武功心法,峨嵋、武當兩派武功皆源於此心法,同時也是串連「神鵰俠侶」
和「倚天屠龍記」兩部作品的關鍵武功。張無忌無意在猿猴腹中得此奇書,練成絕世
神功。
金庸曾三修小說,舊版「神鵰俠侶」僅提及「九陽真經」可能是達摩或僧人覺遠所寫
,新修版則簡單提到是一奇士酒鬥勝了王重陽後,借觀「九陰真經」受啟發所寫。
王榮文透露,其實金庸在三修「神鵰俠侶」時,曾為「九陽真經」的來源寫了足足四
千字,但金學評論者陳墨讀了覺「蛇足」,金庸也覺藝術性不足決定刪去。王榮文認
為此段文字的刪改過程,最能代表金庸的「創作與捨得」,決定在此展中完整公開此
一手稿。
此一首度披露的金庸手稿,透露九陽真經的真實作者是一位號為「青城大隱」的世外
高人,他和林朝英、王重陽比劍後得以借觀「九陰真經」。林、王兩人辭世後,這位
「青城大隱」在嵩山之巔思索三天三夜,終於悟出融合太極陰陽、剛柔並濟的「九陽
真經」,呼應以柔克剛的「九陰真經」。金庸用四千字寫出這位高人和林朝英、王重
陽比劍、訂交和悟道的過程,情節跌宕深富人生哲理,宛如一篇精簡的武俠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