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nisakis1824 (自由人)》之銘言:
: ※ 引述《lejnsaryai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之銘言:
: 我不解的是,為何這一段敘述,版主會解讀為一定是轉移周顛的內力而非轉移蝠王的內力
: 亦或互相轉移?
: 這一段首先是楊韋對掌>周楊對另一掌>說不得加入周顛這邊>鐵冠道人+彭瑩玉再加入周、
: 說這邊。
: 在這段說明中,只能看入加入對掌的先後順序,看不出轉移內勁的順序或方向。
: 第一次說到內勁轉移的敘述是這句。
: 『不料一拉之下,周顛身子一晃,沒能拉開,同時一股透骨冰冷的寒氣從手掌心中直傳至
: 胸口,說不得更是吃驚,暗想:「這是韋兄的獨門奇功寒冰綿掌啊,怎地楊逍也練成了?
: 』
: 在這段敘述中,若認為沒有說明挪移哪邊就算了,如果認為有說明,怎麼看也應該解讀成
: 挪移蝠王勁力給周顛啊?
這麼說好了
寒冰綿掌打向楊逍 周顛也上前夾擊 結果 寒冰綿掌打向周顛 周顛運功抗拒
你覺得情形是
A 楊逍一把抓住寒冰綿掌 把它往旁一送 打向來夾擊的周顛 周顛運功抗拒
B 楊逍一把抓住周顛的手 往前一擋 寒冰綿掌打中周顛 周顛運功抗拒
由於蝠王功力和楊逍差不多,而周顛武功遠遜於楊逍
要做到B難度肯定比A還輕易 因為一個需要一把抓住跟自己同級的掌力
但要做到B的話只要一手稍微撐一下 騰出一手以巧招制住周顛即可
而不論是做到A還是做到B,接下來的狀況都會變成蝠王跟周顛在比內力
蝠王跟周顛在比內力,周顛遠不如蝠王 那旁邊的人去碰周顛 自然會感受到寒勁
因為周顛功力一定擋不住寒勁啊
然後其他人上前幫忙 由於其他人都是去碰周顛
那就變成其他人併力傳功,4人合鬥韋蝠王
不管你是做到A還是做到B,接下來呈現的畫面會是一模一樣的
然後你把楊逍一把抓住這個動作改成乾坤大挪移第二層發動
就是那戰役呈現的劇本
但為何不太可能是A劇本?因為它比較不合理啊 尤其跟後來的劇情很明顯有衝突點
既然A和B都可以解釋那個場景,但B不會跟後來的劇本衝突,A卻會
那為何要採用A解而不採用B解?
更別提金庸在其他書也有用過B解釋的場景
那次寫得更明白 慕容復推氣換勁將星宿弟子替代自己
: 在這段敘述中,很明顯的,蝠王的寒勁已經經過楊逍身體,從楊逍的右掌穿過楊逍身體,
: 再從楊逍左掌傳出,還再穿過周顛身體讓說不得感受到寒勁了。
: 也就是說,假使沒有多的說明,我們只知道楊逍隔山觀虎鬥讓兩方鬥內力,那有可能是
: 1.牽引右手蝠王勁力去左手攻周顛
: 2.牽引左手周顛勁力去右手攻蝠王
: 3.同時把左右手的勁力傳達到另一手去攻擊另一方
: 可是小說原文明確寫出了周顛這方已經感受到了寒勁,甚至威力還又強到了穿過周顛到達
: 說不得體內,接著還有餘力在穿過兩個人後,還能傳到彭瑩玉和鐵冠道人身上。
: 光以這段文字,就至少可以肯定1這個假設有發生。至於有沒有再發生2以至於變成最後3的
: 情況未知。但不應該有了這段文字後假設成只有2這個現象。
: 戰況的敘述後面還有
: 原文:
: 『如此看來,楊逍其實毫不出力,只是將韋一笑的掌力引著攻向四散人,反過來又將四散
: 人的掌力引去攻擊韋一笑,他居中悠閒而立,不過將雙方內力牽引傳遞,隔山觀虎鬥而已
: 。』
: 再加上前面的敘述看來,內勁挪移的情況是3
: 也就是楊逍把四散人內力挪去打蝠王,把蝠王的內力挪去打四散人。
: 所以我不解為何版主強調是2這個情況而非前面描寫到的1又或是最後面明說的3
: 好,就算以上書中寫的部分先不看,光以版主的假設為前提。
: 乾坤第二層的上限不能挪蝠王(1法王)的內力量,只能挪周顛(1散人)的內力量。
: 在當楊V.S蝠和周開始時,尚可以解釋,但是當楊的左手累積到4散人的內力量時,應該就
: 變成皆無法轉移,一人要無法閃避的硬碰左右都是法王級的內力。
: 這就與書中描述更不符了。
那是你搞錯了 當時橋梁已經接上了
以我上面的例子來看
楊逍一把抓住周顛 迎擊寒冰綿掌 周顛運功抗拒
這時候 說不得上前要把周顛拉開 請問楊逍需要再一把抓住說不得去迎擊寒冰綿掌嗎?
當然不用啊 因為說不得自己去碰周顛了
再來鐵冠道人和彭和尚又上前幫忙兩人(不是打楊逍)
請問楊逍需要再一把抓住 這兩人嗎?不用啊 因為他們自己去迎擊寒冰內力
之後內力比拚 兩方都不敢放手啊
你說楊逍沒辦法一把抓住四散人 去迎擊寒冰綿掌 那是正確的
但楊逍不需要這樣做 因為其他三人是自己跳進來 不需要楊逍動手啊
楊逍只須抓住周巔的手,讓他跟寒冰綿掌碰就好
: 因此我無法認同第二層只能挪移散人級的內力量,應該可以挪移到法王級才是。
基本上兩種解讀都可以,看哪一種比較合理
但由於現實中 有個張無忌 跟[兩渡]比 還要比到超過一個時辰(而且都是用內力在拚)
兩渡功力合計只是張無忌7成左右,張無忌無法挪移內力讓兩人互打
對比楊逍可以讓 法王+四人散人 功力合計將近楊逍兩倍的內力互打而自己不出力
差別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