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潘兆民:藍內部親美路線躁進 有計畫性操作

作者: AAAB   2020-10-13 15:32:07
潘兆民:藍內部親美路線躁進 有計畫性操作
中國國民黨近期從立法院提出兩個公決案,到政策會執行長、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為洲拋出
改黨名「去中國」,接連引發政治路線質變爭議。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潘兆民向中評社
表示,藍營之所以如此,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共喪失互信基礎,二是黨內親美派過於
躁進所導致。他認為,假如黨中央無法全盤考量取得平衡,國民黨恐怕只有泡沫化一途。
潘兆民,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教授
,曾任東海大學國際教育合作處副國際長、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主任、美國紐
約州立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及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
立院中國國民黨黨團先前在院會提案,要求「蔡英文政府應以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作
為對美外交目標,並積極推動」、要求「蔡英文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兩項決
議案經朝野無異議通過,走起親美反共路線,外界議論。黨團總召林為洲隨後又在雙十當
天拋出政黨名稱「去中國」討論,再起熱議。
潘兆民分析,這次之所以引發爭議,尤其飽受陸方質疑,最根本原因在於,國民黨已搞不
清楚本身的核心價值所在,甚至當前的黨中央領導團隊,有意將過往的核心價值束之高閣
,傾向美國路線,且操之過急,導致國共失去互信,產生質變爭議。
潘兆民指出,國民黨從兩蔣以來,就是走親美反共路線,現在藍營持相同主張,大致上是
沒有問題,可是,當前帶領國民黨的黨魁江啟臣上任以來,其親美派的作風,屢屢不受中
共信任,從上任後未獲得陸方賀電,接著領導黨務改革,在本來是兩岸互動基礎的九二共
識區塊搖擺不定,甚至一度打算拋棄九二共識,直到黨內大老出面反對後,才維持既有政
策,但種種行徑,已讓過去國共之間建立起的信任基礎,逐漸消磨殆盡。
中國國民黨對外強調,兩個公決案可視為與民進黨政治攻防的策略,且未背離藍營政治路
線。潘兆民說,這樣說法固然無誤,陸方也當然理解這是所謂攻防策略,可是,一旦策略
的背後沒有核心價值支撐,藍營所倡議的內容,對陸方而言都有很大的「立意不良」之虞

尤其是,國共建立互信,基於「一中框架」下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在當前的藍營內部
已非穩固信念之時,中國國民黨的一切主張,都會被套上「分裂、獨臺」的嫌疑。
潘兆民認為,國民黨在核心價值踩不穩的情況下,加上江啟臣親美形象鮮明,就算政治路
線不變,仍難以取信於眾。此外,從立院黨團總召林為洲的言行舉止可以感受出來,藍營
目前對於既有的核心價值不再重視,反而急著彰顯出親美的部分,否則不會在兩提案爭議
未解,立即拋出更改黨名的議題,無疑是有計畫性的操作。
潘兆民說,可以理解,國民黨在當前臺灣社會的氛圍之下,打算「暫且擱下」過去的兩岸
溝通優勢,強化近年來與美溝通的弱勢,試圖在民意風向當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黨中央沒考慮到的是,當親美派過於躁進,國共互信消磨速度相對增加,兩者失衡,藍
營最終會走向綠營路線,而若中國國民黨轉變成民進黨可望取勝也就罷,棘手的是,拿香
跟著拜仍超不了車,反而兩頭皆空,本來是為了避免泡沫化,結果反而加速泡沫化,這是
中國國民黨最需要思考的課題。
潘兆民指出,這也顯示出,江啟臣率領的國民黨與中共並沒有建立妥善的溝通管道,假如
國共現在的聯繫管道是暢通無虞,照理說陸方對藍營的政治策略會是心照不宣,而非激烈
反應。
現在國共之所以沒有溝通習慣,他研判有兩個原因,一是藍營在當前氛圍下,畏懼任何可
能被貼上紅統標籤的行為,所以不願在此時此刻思考國共互動,也正是因此,藍營選擇取
消出席本屆海峽論壇,對國共互動議題保守。
另一個原因則是,江啟臣為首的改革青壯派,有意趁勢完成世代交替,在藍營近年來相對
薄弱的對美政策開闢戰場,潘兆民表示,假如征戰成功,對江而言無疑是一大政績,也是
鞏固支持度往上發展的最佳利基,對黨內青壯派人士而言,也是把握齊進黨務核心的好機
會。不過另一方面,這樣的作法,也可能引發藍營理念派人士反彈,嚴重的話爆發出走潮
也不無可能,如何在當中取得平衡,維持國民黨路線,持續發展,考驗黨中央團隊領導智
慧。
http://www.crntt.tw/doc/1058/9/9/3/105899337.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