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5401920 (s h p)
2020-01-14 20:25:58一、前提:本次秋活未完成攻略!!?
二、問題檢討
( 一)問題提出
本次活動我沒打完,好說歹說我也玩了快6年的艦收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慘劇,今天在維修的時候好好的看了板上的文以及自我批判。
1、轉向活動型提督
在上次活動結束後雖然持續在跑遠征、練船解、日任,但是確很少認真的坐在電腦前開始攻略eo及研究艦的各個機制,甚至玩艦收也感受不到什麼滿足,進而轉向活動型提督。
2、活動期間的高度不重視
我們都知道,如果是重要且急迫的事情會先做好避免來不急,但是本次活動開始後,明明還有時間,卻完全不想打,想說最後再來趕工,好像暑假作業一樣,這代表了艦收的有趣性已經跟寫小學暑假作業一樣無聊了。
3、活動打不完
已經到了最後幾天還是沒什麼幹勁打活動,明明手邊事情都忙完了,艦收也開著就是不打,當然在最後一天趕工打不完。
從上面三個發生在我身上的現象可以觀察出艦隊收藏這款遊戲在我身上快要死掉了,我感受不到樂趣,這也是本次活動沒打完的最大問題,因此這也是本篇要處理的問題。
(二)走向虛無化的遊戲體驗
所謂走向虛無化的艦收體驗就是指我上面提到的對於艦收無感的問題,就上述的三個現象可以發現其中對於艦收這款遊戲是秉持著沒差的態度,也就說遊戲裡的成就如何不重要,生活中過的爽就好,不要勉強自己等等,這種價值觀背後的邏輯和佛家相似,也就是說除了我以外其他客觀事實都是空的、無價值的,甚至是要被摒棄的,最後就會走向艦隊收藏對我來說沒有意義、要退坑了。
此種價值觀被我所檢討到的原因在於,當我們對於客觀世界的一切都認為是空的、虛無的,最後除了生理新鮮感到體驗外,會對於其他的價值完全喪失熱情,就如同佛陀所說的空無一般,我自認無法修行到和佛陀一樣到境界,也不要忍受如此的苦難(價值感失去的痛苦),所以不能夠全盤接受此種價值取向的邏輯。
( 三)艦收虛無主義-反科學化
我們知道當今科學的發展是來自西方的整個價值系統的產物,和佛教完全不同觀點的基督新教預選論認為,人不可能透過修行來得救,反而上帝早已經選好了誰會獲救了。
而上帝選民要榮耀上帝的方法就是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因此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的領域都應該盡可能的體驗,研究,這就是近代科學的思想起源。
這一套論述用在艦隊收藏上,會產生了下面的推論,當我們採取了佛教、避世、逍遙的價值取向到體驗方式,會因為客觀的遊戲成就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爽不爽,甚至就算活動沒打過也要透過逍遙的想法超脫出去,想想一次活動沒過也沒什麼嗎?
進而衍生到是配置數據如何有差嗎?艦隊練度如何有差?演戲有打有差嗎?改修有改沒改有差嗎?
這樣的論述底下,我們知道艦隊收藏這款遊戲的設計其實十分精細,當飛機改修差一顆星就是拿不到制空的也大有人在,因此如果認為什麼都沒有差到想法下最後就是靠著感覺在打遊戲,而不管數據如何、遊戲的設計如何。
這樣的想法就是徹底的否定了科學的精神,最後當然覺得活動打不過進而退坑、無力感等等。
三、修正-走向永續經營的艦隊收藏
(一)艦隊收藏意義的自我重建
當面對上述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解決?首要處理的是虛無化價值的遊戲經營方式,也就是是什麼都沒差的想法,
幸好除了佛教價值系統以外尚有基督新教的價值系統,認為我們應該要盡力的去體會人生,應用在艦隊收藏的上就是要盡力去體會這款遊戲。
當然會想問都已經玩4~5年了還有什麼好體會的?
這就設計到這款遊戲是否具有多樣的可能性問題,而艦隊收藏的遊戲設計恰好可以讓我們盡情的去體會田中的膳液,亦即日常的圖中相信不少人是看攻略過關的,但過關後,仍然可以依照不同時期艦隊的實力研究出不同的配置,因為艦收每個種類的船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拿bb換dd),因此更可以增加遊戲的可嘗試性。
甚至在活動期間走向偏好冒險的嘗試,當最終結果非人力可以控制時,當然是要爽一波再說,大不了最後吃餅,但是偏向冒險精神帶來的設計艦隊收藏遊戲機制並做出合比例配置卻是完全不同的新體驗。
可以從艦收中不斷的感受到各種的經驗,自然不會走向虛無主義的艦隊收藏
(二)艦隊收藏的科學精神(兼論遊戲機制)
當我們知道了要區別差異、有效、追求極致的艦隊能力時當然就需要科學精神。
什麼叫做有科學?所謂的科學大致上是指能夠說出一套合乎邏輯、具有實證意義的理論來解釋各種現象。
而要怎麼走向有科學精神的艦隊收藏?當然要先掌握基本的遊戲機制外,在建構自己達到艦隊收藏目標的方法時均須要提出理由,並依照各個理由做出各種推論,進而驗證推論的有效度。
而非在遇到關卡時,看僅僅是簡單的抄作業,就算要看攻略,也要弄懂為什麼對方要這樣配置,進而找出最適自己的配置。
以上是本次活動的自我檢討,謝謝大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