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iki09386566 (黑白灰)》之銘言:
: 我從外地來高雄念書,平常生活的範圍在三民區後驛附近
: 從大一就一直有一個疑問,就是在我們學校附近的街道(小巷小道居多)名稱
: 都以中國大陸的地名命名居多,
: 例如:熱河街、青島街、山東街、瀋陽街、大連街、松江街、哈爾濱街.......
: 數量多到有點讓我驚訝。
: 尤其是在這一兩年發現,來學校附近的食物街(熱河街&吉林街)的大陸觀光人數很多,
: 讓我懷疑是不是因為地方街道名的關係,讓這個地區成為陸客必來之地XD
: 回家仔細研究了地圖,也發現三民區的大陸街道名密度很高,
: 所以想請問資深的高雄人或熟悉高雄歷史的人,
: 解答一下關於街道命名的淵源。
: 當初為甚麼會以大陸地名命名呢?
: 又何以三民區這裡那麼密集?
: (有搜尋過相關問題,但大部分都在解釋一心~十全的命名。
: 有找到相關大陸街道名的議題,版上也有討論#1NFjeugx (Kaohsiung)
: 但只有提到里民的正名運動。)
: 希望各位為我指點迷津^^
這就要從高雄市街道的發展史講起了,
大家應該都知道高雄市區的發展是由旗后及哈瑪星一帶開始,
由西向東,由南向北發展、擴張與合併舊有聚落(如覆鼎金、灣仔內等),
日治時期的市區都只有在現在的鹽埕、前金一帶發展,
直到1936年的高雄市市區擴張計畫圖 http://i.imgur.com/ikkCd4o.png
首度看到了現金後驛地區街道的雛型,
然而到了1944年的美軍航照圖 http://i.imgur.com/8QgOZQe.png
後驛地區僅出現一條現在的十全路,其他都還是農田,
到了1957年的高雄市路街巷詳圖 http://i.imgur.com/rbm7y2B.png
首度出現了後驛地區的街道命名,可以看出當時仍然只有十全路,九如路還沒出現,
可以發現當時的計畫路名幾乎都是以中國東北及華北的地名來命名的,
與現今不同的是,現今的康平街當時叫長春街,現今的自立路當時叫平等路,
另外,特別長又很蜿蜒的同盟路在當時是叫長城路,
說到這裡就可以知道,後驛地區的街道是在日治時期就規劃出來的,
然後國民政府來台後,以中國東北及華北的地名來作為這地區的街道命名,
而在1966年可以看到十全路以南的街道已經建好了 http://i.imgur.com/BHXt6nb.png
然後在1973年已經完成 http://i.imgur.com/5oLGeo7.png
以上就是後驛地區的街道發展史,
以下是題外話,高雄市區其他以中國地名作為街道命名的地區,
內惟—中國西部 http://i.imgur.com/GQvRVOT.png
與現今不同的是,西康路→九如路;西寧路→正德路;蒙古街→大榮街,
美術館一帶—四川、甘肅 http://i.imgur.com/pykyxAG.png
內惟埤就是現在的美術館周圍的綠地,不過這地區因為發展的晚,近十年才發展起來,
所以原本計畫的街道命名因為時空背景的變遷,現在都變成美術東X路了這樣,
五塊厝—江蘇、安徽 http://i.imgur.com/aoLd7k7.png
不過這地區當初的計劃路名從未實現XD
信義國小附近—河南及中國海 http://i.imgur.com/CvlmEvI.png
還有最近頗有爭議的南海XD
林德官—福建、廣東 http://i.imgur.com/A8Xx9iV.png
原來當時還有馬祖街XD,就是現在的學源街,
而當時廈門街、泉州街的位置也跟現在不同,
中正高工附近—廣東、廣西 http://i.imgur.com/ZZuGkHj.png
以上就是高雄市區以中國地名來做街道命名的地區的簡單整理,
圖資來源為中研院高雄百年歷史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