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是高雄鄉野傳奇第二篇,今天接著來說規仔壽埤的故事。
上篇「阿彌陀埤」中提到,在做法驅除水鬼後,水鬼紛紛跑來「規仔壽埤」避難。
規仔壽埤大概在牛寮西南方不遠處,也就是紅毛港遷村所在重劃區的一部分。
當時此地有一大水塘,四周皆為竹林與墳墓(到日本時代初期依然如此),
入夜後格外寂靜陰森及荒涼,人煙罕至,時常傳出溺水意外。
附近庄頭都傳言說是阿彌陀埤的水鬼逃來此地作怪,在繪聲繪影之下人心惶惶,
便把此水塘取名「鬼仔宿埤」,後來才雅化為「規仔壽埤」。
直到有日,有一媽祖陣頭經過,媽祖神轎忽然衝入前鎮河中,大顯神威鎮壓水鬼,
從此之後不再鬧鬼,後人便將此地稱為「媽祖港」,今當地仍有「媽祖港橋」一座。
規仔壽埤在日本時代即已遭到圍墾,徒留前鎮河的河道,不過直到近代才完全填平。
而鄰近的竹林與墓地,也早在日本時代就已成為製糖會社種植甘蔗的農場了。
故事好像有點少?那麼在說一篇吧。
在今天的無障礙之家旁的臨港線鐵道(現在是輕軌)上,本為前鎮河的曲流以及墳地。
此地原有一棵大榕樹,被稱為「大埔榕」,傳說家中幼兒如有出現異狀,來此都可得到
「大埔榕」的庇佑,因此附近庄頭父母皆讓孩子做此樹的「契子」,樹前也偶有做戲謝神
,好不熱鬧。而隨著時間推移,聲名也遠播至其他庄頭,信眾更遠至三塊厝一帶。
到了日本時代末期,依照計畫將開闢臨港線的南段部分,此榕樹正好在鐵道預定地上,
信眾聞之譁然。便向日方交涉請願,無奈未果,而榕樹公似乎知道大限將至,來日無多,
未待鐵道開闢工程動工,便自行枯槁而亡。一時造成不小轟動。
今天的故事就說到這裡,敬請大家期待下一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