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ed (不及格學佛者和東正教徒)》之銘言:
: https://imgur.com/Obk7Lzo
: 有人氣噗噗說我拿2年的表想表示甚麼?
: 很簡單啊: 看高雄的部分,就叫「陳菊前」,跟「陳菊後」
: 賦稅實徵數是最能代表境內實際經濟總活動的數字。GDP公式是全球通用公式,但也因
此
: 實際很粗略,也容易反應不出實際波動比例。營利事業營業額涉及公司移籍問題,可能
仍
: 有大扭曲。稅賦是一邊一定想辦法減,一邊一定想辦法抓。而且是實際境內可以控制,
: 有意義的活動。
你不要再鬼扯了好嗎
先講在前頭 縣市總稅收又不一定貼合經濟活力
就算要這麼看 但你為什麼要以2006為基準
難道看到桃園高雄"不增反減"不認為奇怪嗎
2006-07 6都+基隆稅捐實徵淨額
https://i.imgur.com/jQbxZXi.jpg
2006-07 6都+基隆營業稅
https://i.imgur.com/cr5ZZtI.jpg
可以看到這兩年間這些縣市稅捐實徵淨額的增減 明顯受營業稅影響嘛
基隆、桃園、台中、高雄營業稅都大幅減少
高雄營業稅少了500億 而台北增加1200億
為什麼這兩年營業稅變化這麼大
可以自己去看96年高雄國稅局統計報告
https://tinyurl.com/yaq3m6rt
裡面說到
"96年度稅收減少原因:海關代徵營業稅自96年1月起,即依進口營業人所在地之區局劃歸
各區局稅收,致造成該年度營業稅稅收較上年度減少62,412,466千元。"
這裡指的是舊高雄市
本來2006年高雄關代收的營業稅是計在高雄市底下
2007年後是分到各進口商所在地之下
所以是計算方式不同高雄營業稅才大幅下降嘛
同樣有海、空港的基隆、桃園、台中也是如此
你直接拿2006年舊統計方式去跟2017年比根本邏輯不通
拿個數字就在講故事 誤導別人實在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