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個人對於這一個問題也是有一些看法~
不過還是針對我有興趣的問題來回覆一下。
先來說說偽陽(陰)性,基本上這一個問題有板有回覆過了,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參照#1Weav5OP (Kaohsiung) 或是 條件機率的課題。
我想來聊聊的是"假設檢定",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常看到的資訊但是大家確又貌似
不太了解,所以想來聊一下這一個問題,以下本文開始:
所謂假設檢定的概念其實很簡單,因為事實上我們無法真的作到普查(現在流行的用法是
普篩),所以我們只可以抽樣來看,然後猜一個可能的實際值看看有沒有機會被包含在
可能的機率範圍之中,這樣的概念就是假設檢定。
現在我們依據最熱門的一次抽樣確診者案1229的部份247(無確診)+1(案例本身),
所以就假定這是隨機的抽(事實上這應該比隨機抽的機率高) 那麼中獎的機率會是1/248
,那麼我們可以算一下這樣狀況之下的標準差:
[(1/248)*(1-1/248)/(248)]^0.5 大約是0.00402..,
接著我們看平均值1/248 大約是0.00403..,所以接下來我們看兩個標準差的值
0.00403..+2*0.0402..大約是0.012..,也就是說中獎的機率高於0.012的可能性大約是
2.5%左右,如果我們算三個標準差就會是0.016..,高於這一個值的可能性值接降到
0.0025以下,所以如果你說現在如果有得病的人的比例是高於2%,那科學界會說:
你的抽樣結果不支持你的假定。
這就是檢定假設。所以基本上你論文如果說高於1.2%就會有一堆人打你的臉了......。
但是我們不管就是任性的用1.2%來看目前高雄的檢測是不是應該多次快篩?我們先假定
大家都是最敏感的案例,快篩準確度結果直接上綱到95%,那麼偽陽性的機率會是0.0494
,在來比對真的陽性0.0114,兩者的比值約是:4.33..也就是假的對象會是真的對象的
4.33倍,這就是為什麼會說偽陽性太多的結果。然後假的就消耗了更多的醫療資源!!
至於多作幾次會不會改變結果?依據取樣結果是常態分配,所以你一個正常的人作
很多次之後結果就會接近快篩告訴你的檢驗可能性95%正常、5%得病(當然還是會有特例)
所以這樣多作幾次你大概可以得知的是:藥廠表示的誤差率是不是有問題~
如果對於抽樣有興趣的那就往下看吧~
相信大家很常在選舉的時候看到電視的民調資訊有"信心水準",
或多或少的人有對這一個資訊充滿好奇,不過我相信多數的人就直接略過~
所以我們就來談一下這個一個很有相關的"假設檢定",在聊這一個資訊之前我們有一些
要補齊的資訊:1.檢定樣本為常態分佈。2.二項式分佈量夠大的時候會接近常態分佈,
以上是必須有的資訊,我們簡單的解釋一下:
1-1.在統計分佈有很多種不一樣的圖型的形狀,其中有一項很特別的叫做常態分佈,
基本上就是很常出現的分佈圖型,所以就叫常態,這一個分佈有一個特色
就是68-95-99.5的配比關係,意思是離中央(平均值)的距離大的區間內發生的比例
越高,距離中央值一個標準差(距離的單位和一公分差不多)的範圍發生的機率是
68%,兩個標準差是95%,三個標準差99.5%。通常我們都是這樣表示
99.5 95 68 68 95 99.5 ([]內發生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