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後來封街成為行人徒步區,這樣會逼走原來的住戶,後來只能都成為出租店面的透天厝,一旦商圈轉移,就很難回到原來的狀態。三多商圈變化小,是因為大遠百、新光三越與SOGO是後來才填上商圈的缺口,不然三多路的商業模式早就有,意誠關帝廟附近,與林森北極殿,原本就是商業活動中心,是後來才往圓環靠攏所以三多商圈縱使商圈轉移,原先那些老店面還是存在於附近的巷弄,基本機能都還在,要買東西要吃東西都還沒問題,但新堀江就沒辦法了,這些人早就被趕走了往西方向,中華、自強、成功路段,原本還有電影院,現在連三多影城關了,現在也是沒落狀態新堀江那邊的民生需求就回到林森路與文橫路。自強夜市是苓雅市場那一帶,過四維路就不算...看是哪種商圈?傳統式的商業模式就是會圍繞市場與信仰中心往外擴展,只要沒有太大的外力介入,就是有不錯的生活機能,不會說很熱鬧,但也不至於沒落。新堀江是大統百貨進駐後才開始人潮聚集,然後因為大統火災後,接收原有的人潮,直到捷運出現。因為大統火災後一直不重建,於是發展就停滯在那,這些年只是把最後的剩餘價值榨乾而已。說成也大統,敗也大統並不為過。新堀江算很會撐了,捷運蓋好後,有幾年好光景算是迴光返照,然後人潮就被往北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