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社福政策,我想版上討論都已經很多,其實這幾年還有一些路線
搶走了市公車的一些客源,因為個人都在東基隆出沒,我就發現從R66、2088
開始,其實已經吃掉不少公車潛在客源,加上基隆的共乘文化其實非常盛行
這些其實也不是壞事,那麼市公車要如何提升競爭?
在尖峰時刻,最誇張我曾經等公車20~30分鐘,坐104(新豐街)到火車站約35分鐘
也就是我花了快一小時才到市區......這點我認為其他路線應該也有相同狀況
基隆市公車的很多停等點、路線應該要適時優化了
市區往東的路線,最重要的有6條101、103、104,都有經中正路、祥豐街
從公車總站開始,一直到海大中正路口,這前面3/4的路線根本重疊
如果每班都要一起開、都要對駛,那要12班車...交錯開,也要6~8班大車
所以這路線根本上可以思考如何優化才對....
以往個人參與過新北市某2個觀光景點的公車動線規劃,曾經對主事單位建言過
首先「市區到海大」一條主路線,一樣分中正路、祥豐街,或者一進一出,
我算過放三到四台大車就夠了,而且可以拉到10~15分鐘一班車
設三個小循環公車,一台走和平島,一台走八斗子,一台走新豐街,只開短程
起始點都在海大,讓海大成為中繼站,這樣子就算是新豐街小車對開,10分鐘
一班車可以做到,這種有點社區巴士的味道
雖然轉乘會有點麻煩,但是「如果轉乘會比原本一段路線快」,那麼可以改
票價計算,也不一定要分兩段,用悠遊卡是可以設定,坐主次路線一定時間內,
第二趟不收費(或者第一趟收10-12元,第二趟酌收3-5元)
其實台北市多公車都是這樣優化的,而且大小路線的經營者往往不是同一家,
基隆市公車的思維,就是停在所有公車都要繞二信循環站,台北很多小社區巴士路線
已經蓬勃發展了,舉例來說,今天新豐街想去八斗子市場買東西,除了久久一班107、
R66,有機會協調山海觀、普羅望世以及深澳坑一帶,做出自己的循環路線嗎?
台北市公車沒有全部被捷運打垮,證明公車也是可以經營下去的,而且基隆沒有捷運
等車方面,基隆夏天熱、冬天冷又多雨,候車環境一直是個大問題,還有就是公車的
動態資訊,近年的誤差是有大幅改善,但是部分班次不太誠實,因為工作因素
我常常需要從深美坐104到碧砂漁港改坐103(或者791、1051),我一直會看著APP
但是,有些班次的103常常神隱,看到沒預期的公車呼嘯而過,
平日還好,下雨難免會不爽....
如果市府可以花點時間檢討一下各條路線的大小路線,我相信可以省下一些經費與
民眾花費的時間,畢竟,基隆有一堆通勤族....不可能天天都坐「檢客(叫客)」
最後就是票價問題,基隆市公車的保養與採購一直是大問題,要給市民更好的車體,
除了議會給錢外,恐怕就是調整票價了...這點我個人認為遲早的,節流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