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與孔明(不是劉備)在諸侯裡是特別的存在,因為他們擁有造法能力,後人稱為「名法之治」。相當於拿破崙創立拿破崙法典,是在亂世裡的革命創新
只是法律體制的精妙,不到達類似高度的外人與後人皆難以理解。所以曹公與孔明的成功原因,後人只好以英明神武的羅曼史進行穿鑿附會的解釋,而沒辦法產生完整的認知圖景
其實魏與蜀真正勝出的秘訣,在於他們用名法之治改造了國家機器,徹底控制與動員了民力
名法之治的政權,是商鞅秦國保甲制的復古,也是漢武帝國營計畫經濟的復古(蜀錦國營壟斷專賣)
所以在政治學上,魏蜀、秦趙、拿破崙法國、納粹德國、蘇聯俄羅斯完全等價,並非張飛打岳飛,因為他們在國家體制上具有強烈的同構性,都是軍國主義體制的強權國家
而袁紹、劉表、江東政權是東漢末期以來的新趨勢:世家大族所領導的土豪聯合政權,內部秩序採用的是家族禮治、內規、與合議制不成文法。歷史進程相當於日耳曼諸邦時代、英國中世紀
由於本質上是土豪聯合政權,家族治理依靠合議制,萬事都需要協商,因此國家的動員效率與決策效率,相對於名法之治的軍國,都不高
袁紹之所以好謀而不斷,是因為袁家勢力本來就是中古英國,或蠻邦日耳曼。他的權力基礎遠不如曹公穩固,不可能進行獨裁者的武斷決策。
江東政權的動員力一直都落後魏蜀,而且依靠山越雇傭兵作為重要骨幹,也是一樣道理
而且江東自治政權從頭到尾的勝利條件就是割據與保護本地土豪利益,在電玩裡把他們的勝利條件如魏蜀一樣設定為統一中國,才是真正的張飛打岳飛,如同拿破崙想征服歐陸,但英國從沒這個興趣
東漢以來由於帝國政府已經無法治理,因此萌芽了各地土豪自治自衛的自發秩序,是漢末產生的新封建制。這股潮流一直持續到陳後主被楊堅滅亡為止
封建制的特點是地方草根性強、分散性高,但採取不成文法與合議制,短期動員能力也低。而亂世等同於生態系的巨大實驗場,惡劣的競爭環境總有新品種會被刺激進化而出
魏蜀「成文法法典」與「全國動員制」的設立,等同於納粹德國與蘇聯,或者拿破崙法國
擁有名法之治的國家,等於擁有全國動員制,對於沒有這種體制的國家,就產生了短期賽局上的優越性。曹公掃蕩群雄,相當於拿破崙發明了平民動員制,橫掃停留在封建時代的諸邦
孔明的蜀漢第三帝國以邊陲區區小國,卻能夠常年動員十萬級的大軍,對魏發起主動性戰略進攻,除了體制的力量,並無其他的解釋。到後期,蜀漢第三帝國兩戶養一兵,這麼高的士兵/人口比,就連商鞅、白起或秦始皇都會感到自嘆不如
軍國主義體制之下,百業荒廢是長期的必然。因為
1. 國民長期都在戰場,農工技術無法長遠累積
2. 農村人口結構不穩定,無法產生信任與自治結構
3. 生育率大幅下降,兩代人之間就會面臨斷層
蜀錦在國營計劃經濟壟斷下,利潤全為國家支持戰爭所用,而無法對產業進行再投資,形成惡性循環
孔明之所以採取如此中國史上空前絕後的超激進民力榨取,是因為他深知時間不站在自己這邊。隨時間過去,漢室的記憶很快就會被全中土世界人民忘記
只是,凡事必有代價,早熟就代表早衰。蜀漢第三帝國撐不到三代,蜀亡之後,全國國民甘願放下武器,姜維復國政變只能找魏國佔領軍合謀,而找不到本地豪強一人響應,有如楚人劉邦佔領秦國,暴政之下的秦人早已共同體瓦解,高呼三聲萬歲之後就輕易接受外來統治
這和楚國被秦國佔領後,仍然充滿猶太復國主義(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遍地游擊隊,項羽登高一呼就能烙來五千江東子弟的狀況完全不同
為何有此差異?也沒什麼,秦國、蜀國與魏國,在政權真正滅亡之前,早就實質滅亡,長期動員與名法之治下,社會一盤散沙,人心厭戰,只靠體制社畜維持
而江東政權本乃封建自由國家,依靠地利,家族共治打醬油,楚國時代如此,孫家時代如此,東渡六朝時代也是如此。所以最後華夏文明的重點傳承區是在江南,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長期利益主義的勝利
如果人民有選擇,當然想選擇自由打混的國家,而不願意選擇反攻洛陽的軍國主義韭菜政權,成就別人的一將功臣萬骨枯,衣冠東渡就是人民用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