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odawa (jodaway)》之銘言:
: ※ 引述 《zpeople0116 (五五六六不能玩)》 之銘言:
智略(智力)這東西吵好幾遍了,只能說KT設計這個數值的時候沒有定義的很嚴謹
但這東西絕對不等於智商,就不贅述了
但魅力也是一個很多人會弄不太清楚的數字,
特別是這個數值在信野幾乎找不到對應的數值,(只有某幾代有「教養」「外政」)
可以說這東西幾乎是為了劉大耳而創造的數值,
然後就很容易看到以下這種說法:
: 另外呂布的魅力應該也不差,能讓陳宮張遼高順等人願意追隨。
這其實是很容易被駁倒的說法。
首先,如果只要有忠臣良將願意追隨,主公的人格魅力就「不差」的話,
吳末陸抗就算被老闆搞到死還是沒有背叛孫吳,
亡國前夕還有張悌、沈瑩這些忠臣願意殉國。
這等說起來,喜歡剝人臉皮、挖人眼珠的反社會人格份子孫皓,魅力也「不差」嘍?
(順帶一提此君在三國志14魅力只有4而已。)
實際上選擇跟隨誰除了主君個人因素以外往往還有其他考慮,
或者是客觀的環境因素、或者是武將個人自己的道德要求,
不一定跟主君多有魅力有關的。以呂布的例子而論,
陳宮基本上就是不下呂布的投機客,他本人就已經有試圖換家結果失敗的案例了,
最後不投降單純就是知道老曹不會放過他而已,與其日後被清算不如現在圖個美名,
家族日後也能有照應。再來是張遼的例子,如果翻看張遼在降曹以前的記錄,
可以發現前期他也沒甚麼選擇,丁原掛了跟董卓,董卓爆了跟呂布,
呂布爆了之所以不轉投李傕,原因也很簡單:人家打的是反并州人的旗幟,又不是傻了。
他在呂布手下有兩個官職:北地太守跟魯國相,
前者是明顯的遙領,後者則很難講到底有沒有實質控制權,
我認為他在呂布後期有熬出來,而呂布願意用他的原因,大概也是基於同鄉情誼,
只是張遼剛熬出來呂布就又爆了,然後他就毫不猶豫地轉投曹操,跟前幾次換老闆一樣,
就這點來看他大概也沒受呂布甚麼「魅力」的吸引。
所以唯一可說誓死效忠呂布的就只有高順,被搞了拔兵權還是不離不棄,
但這個到底是受了呂布「魅力」的感召還是他自己的道德原則也很難說清。
回頭說到魅力,這個東西KT沒有給出詳細的解釋,不過以他的給法來看,
應該就是指「人格魅力」無誤。既然是人格魅力,那有重大人格缺陷的自然不會給高....
雖然很想這麼說,但長年被翻案文酸成剛愎自用目中無人的老關,
魅力長期在90以上之譜。(三國志14為94)
被荀彧、郭嘉拋棄,被批評有多種個性問題的袁紹,
也是長時魅力保持在90以上,是他全能力最高的一項。(三國志14為92,僅差老曹4點)
所以魅力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如果以三國志14來看,
魅力高的武將,大部分都是人緣好、交流廣闊,然後有好名聲的武將,
90以上的當然有孫劉曹三主公,其次像諸葛亮、周瑜、司馬懿也都有90以上,
這些人大約都算是給高魅力不會有太多爭議的武將,
然後接下來就可以粗略分為三個部分:
一種是群眾號召力強的,如張角(98)、袁紹(92),
一種是人際關係強的,如諸葛瑾(90)、夏侯惇(88),
一種是個人人格魅力強,有正面名聲的,如孫策(91)、羊祜(91),
老關大概也可以分在這一類,畢竟KT三國志是不可能擺脫《演義》影響的。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特例就是歷史上有留下美女名聲的,
貂蟬(95)、大喬(92)、小喬(91)、甄氏(90)
然後在魅力80以後,大概就可以開始看得出一些人格問題所造成的減分,
如姜維(80)、司馬師(81)、司馬昭(82),
然後魅力的後段班也可以看得出兩個跡象:
首先是單純的肌肉棒子,你是個腦袋空空的武夫通常魅力也就不會高,
如刑道榮沒甚麼道德上的劣跡結果魅力15,其他像是兀禿骨(20)、潘鳳(25),
大約KT認為待人接物也是魅力的一部份然後待人接物也要用腦子?這其實滿有爭議就是了
不過如果你有可稱頌的道德事蹟就是另一回事,如傅彤傅僉父子,魅力都在60左右,
以武夫來說算高了。除此之外魅力上會嚴重扣分的,當然就是重大道德瑕疵了,
如賈充(9)、華歆(14)、王朗(50)、何晏(4),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眾所皆知的惡人,
如黃皓、楊松,就不羅列了。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是史書有載的G8人,
如魏延(39)、楊儀(55)、張松(19),這些人可能沒有甚麼太嚴重的道德瑕疵(跟上面比),
但是難搞,魅力值就被設低了。順帶一提楊修只有44,比楊儀還低,
我是覺得沒甚麼天理.... XDDD
以上這些整理出來的規則,當然是不見得嚴謹而且很有挑戰空間的,
不過整體來說以目前KT的規則上,魅力要高就是至少要符合前文的三項標準:
群眾號召能力、人際關係與個人正面性格特質,然後不能有太顯眼的人格缺陷。
那以呂布來說,他有沒有符合上面高魅力的標準?就可以一項一項來比,
首先是群眾號召力,他肯定有一些,但有沒有到非常突出?
像張角或袁紹的案例都是有強力群眾聚集能力的,呂布顯然還沒這個等級吧。
然後人際關係....只要呂布是當別人的屬下,他都有很豐富的搞同僚記錄欸,
在董卓、袁紹底下都有。這能算是有人際關係嗎?十分存疑。
至於正面人格特質就更不要說了吧。不是說他沒有,
只是他的劣蹟早就把這部分都扣光光了。
所以呂布在KT的標準之下,魅力當然不會高(36)啊。
而真的覺得KT這樣給不公平,還得要花點工夫找出呂布到底有甚麼正面人格特質可吸引人,
而不是只說有幾個一流武將願意跟就是魅力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