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戒淫】

作者: kodi (赤司征十郎)   2018-02-02 18:08:12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生就是一場夢,過去的風流,而今安在
?剛剛的念頭,現在也沒有了。所以古人說:「靜心一返觀,男女真兒戲。」如果一個人
常常能提起「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事如幻,那麼他對美色就不會貪著了。」~鐘茂森
博士
【如何戒淫】~鐘茂森博士
「淫欲,它是從心裏萌發的念頭,要根本上解決,還要在心地上著手,而同時又要在事上
禁止。下面我們提供四條謹供參考。
★【1.學習聖賢、提高志趣】
我們先看一個例子。宋朝有一位賢能的宰相,叫司馬光,人們尊稱司馬溫公。當時,他沒
有兒子,他的夫人很著急,覺得自己沒有生兒子,就作主替丈夫買了一個女子做妾。而且
這個女子長得非常美麗。夫人就把這個女子送到司馬光的書房。司馬光正在專心看書,他
沒有注意這件事,也沒有抬起眼看這個妾。這個妾為了討好司馬光,就拿起一本書問:「
這是什麼書啊?」司馬光很嚴肅地說「這是《尚書》」。之後他又去專心讀書了。這個美
麗的妾,在房間裏站了一會,又各處看了一下。司馬光沒有再和她說話了,她就只好自己
退出了。
在這裏,我們看到一個「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的人,對於女色置若罔聞,心中
全是倫理道德、聖賢教導,志趣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即使是美色當
前,心無欲念,巋然不動。
司馬光和劉理順(上面提到的例子)都是以聖賢的教誨作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內涵,居高
臨下,那麼戒淫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儒家經典之一《禮記‧禮運篇》教導我們恪守人倫道德,盡人的十種義務:「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夫義、婦聽(溫順合作)、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又
指出我們不能跟著人的情欲走。「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聖人之所以治七
情,修十義」。在日常生活,我們遵循聖賢教導,控制自己七種情欲,不讓它氾濫,盡自
己應盡的十種道義。我們就不會犯錯誤了。
儒家的經典《四書‧大學》篇中教導我們,「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如何修身?首先,從「格物致知」開始。格物,有多種解釋,取印光大師的解釋,格物者
,革除物欲,致知者,開啟智慧。所以《大學》篇中有著名的教誨,「古之欲明明德於天
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所以,立志無論大
小,或希望自己好、家庭好,或希望國家好、世界好,都要先從格物開始,在革除物欲上
下功夫。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
欲,雖有存焉,寡矣。」(《孟子‧盡心章句下》孟子告誡我們,修養心性的方法,沒有
比減少欲望更好的了。為人欲望不多,即使善良的心性有所喪失,也喪失不多;為人欲望
很多,即使善良心性有所保存,也保存極少。要把自己的志趣從財、色、名、食、睡五欲
之中提升出來。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人的規律是:吃飽穿暖、住得安逸。如果沒有受教育,就和禽獸
差不多。故「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的這段話就是儒家的五倫。孟子還指出:「仁也者,人也;義也者,宜也;禮也者,履也
;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實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盡心章句下》。註:有
的版本沒有說的那麼全,據朱熹《孟子集注》說:「如此則理極分明」)孟子這段話就是
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仁,就是講究愛人;義,就是做事合理;禮,就是履
行規定;智,就是具有智慧,知識;信,就是講究誠實,合起來,便叫做道。
這五倫五常,就是古聖先賢教我們的道德。願各位朋友,都能記住它,理解它,實踐它。
現在全國各地兒童讀經活動逐漸開展起來,青年人也要抽空補課。在這裏介紹一些眾口皆
碑和行之有效的聖賢經典,供參考:《弟子規》、《三字經》、《孝經》、《大學》、《
論語》、《中庸》、《孟子》、《禮記》、《易經》、《朱子治家格言》、《了凡四訓》
、《老子‧道德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佛說十善業道經》等。
其中《弟子規》是我們做人的基礎,應從這裏落實。淨空教授在2005年新年獻禮致辭中特
別指出:「願我同倫特重十善業道及弟子規的認知與學習,務必百分之百的圓滿落實,此
乃化解一切災難之根本修行大法!」
★【2.非禮勿視,非禮勿動】
有一次,孔子的學生顏回向老師請教關於克己復禮(抑制自己履行禮規)的實行問題。孔
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合禮的現象不看,不合禮的
聲音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顏回說:「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我顏回雖然遲鈍,也要實行這些話。)《論語‧顏淵第十二》
各位朋友,我們應該說,今天雖然誘惑很多,我們更要實行這四句話。《弟子規》教導我
們:「非聖書,摒勿視,蔽聰明,壞心志。」「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現在媒體傳送資訊的管道實在是太多了。青少年的犯罪率為什麼增加?據中國青少年犯罪
研究所的統計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 70%以上。
網路中的有害資訊以及一些電影、電視、書刊的色情描寫嚴重污染青少年的心靈,誘導他
們走上犯罪的道路。數年前,網路剛興起時,據臺灣的一份資料顯示,每天點擊觀看色情
網站的人數約80萬人。可想而知全世界每天有多少人受到色情的毒害!中國有3億多的青
少年,每天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污染。因此今天,回憶先師孔子的教導更有意義了。決定
要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我們來看一個非禮勿動的例子。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俊美文雅的書生,正在準備功課。
要上京城趕考。他的鄰居有一個少婦,很美豔,她對這個書生很注意,而且心裏很愛慕他
。但是,她是有夫之婦,一天她的丈夫出遠門,她就隔著牆的空隙招呼那個書生,叫他從
牆上越過來。她嬌聲嬌氣的樣子,使這個書生動了心,他就搬了一個梯子,一步步地登上
去,突然,他一轉念想,孔老夫子有訓導:非禮勿動。我是讀書人,怎麼可以做這種背禮
的事。於是他就從梯子上退下來了。那個少婦,很不甘心,又使溫聲細語勾引他。於是書
生又動搖了,又爬上了梯子,騎在牆上,又想起聖賢的教誨:君子要慎獨,而且上天不可
瞞。於是急急地下梯,關上門戶,閉門不出了。不久上京趕考,考中了,很順利。主考官
在改卷子的時候想,今科的狀元不知是何人呢?瞌睡中聽到耳邊有聲音說:「狀元乃騎牆
人也。」放榜之後,狀元、榜眼、探花(前三名)等都來拜見主考官,主考官就問:怎麼
有人告訴我說狀元乃騎牆人也,這是怎麼回事?」那位書生就把自己的一段遭遇如實地告
訴了主考官。於是就留下了這段故事。
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書生在誘惑面前,是存教禮而滅情欲。經過思想鬥爭,他是非禮勿動。
所以他才能專心準備功課,狀元及第。如果不這樣的話,他的錦繡前程就毀於一旦了。
在男女之間的交往中,要注意保持禮貌的距離。這個「禮」是非常重要的。佛家講戒律,
儒家講禮規,超過了禮規,就會鑄成錯誤。
★【3.白骨觀、不淨觀與觀空】
我們先看一個例子。唐朝,山西太原有位書生叫狄仁傑,他生得風度翩翩,豐神俊朗,是
一個文雅清秀的讀書人。他上京參加考試,途中寄宿在一家旅舍。晚上,夜深了,他還在
讀書,突然有一個美麗的少婦,悄悄進來會見他。一問之下,才知道她是這間客棧主人的
媳婦,因丈夫剛死不久,是一個新寡。她白天見到狄仁傑年輕英俊就動了心,晚上來找狄
仁傑相會。狄仁傑看到這個少婦確實是年輕貌美,而且千嬌百媚地挑逗自己。可是他突然
想起了一位老和尚的話,就嚴肅而和藹地對這個少婦說:「我以前曾借住在一間寺院中讀
書,曾經有一位老和尚為我看相,說我的相主貴,將來必能榮顯。但是一生要特別謹慎,
不要因貪愛美色而犯淫戒。我請教老和尚,美色當前,是極難控制的。不知用什麼方法能
熄滅淫念呢?老和尚慈悲地對我說:我教你一個好方法。男女之間因貪愛美色而起欲念,
這時你就觀想對方忽然生了一場大病,骨瘦如材,頭髮蓬散,眼睛深陷,像鬼一般可怕,
再觀想她死的時候那種抽搐難看的樣子,以及死後身體發臭,那麼你熾熱的欲火就一下子
冷卻了。」狄仁傑說:「我非常敬佩和感謝這位老和尚的教導,不敢遺忘。所以我也把你
當病重、病死想。你也可以用老和尚的方法觀想我,那麼我也是一堆白骨,一堆臭肉,沒
有什麼可愛的。這樣你也就可以為你的丈夫守節了。」那少婦聽完狄仁傑這一席話覺得十
分慚愧和感動,她流淚跪下,拜謝說:「感謝您的大恩大德,不但保全了我的名節,還指
示我熄滅淫欲的方法,我今後一定會潔身自守。」後來這位少婦果然堅守婦節,受到朝廷
的表彰。而狄仁傑上京趕考及第,成為唐朝安邦定國的重臣,官做到宰相。後來又被追封
為梁國公,極為顯貴。狄仁傑為政期間,焚燒淫書,獎勵百姓崇尚道德禮規,是一代名臣

在這個真實的故事裏,我們看到狄仁傑沒有犯錯誤是得力於一位元老和尚教他白骨觀、不
淨觀。中國禪宗第一代祖師達摩大師曾做一首皮囊歌:「尿屎渠,膿血聚,算來有甚風流
趣。」唐朝道家大德呂洞賓說「休誇少年趁風流,強走輪迴販骨頭。不信試看明鏡裏,面
皮底下是骷髏。」
我們再看一個例子。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好色青年,很想改掉自己的惡習,常常為此很煩
惱。就去請教一位大德王龍溪先生。王先生說:「假如有人告訴你,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名
妓在房間裏等著你,你一定會興沖沖地去,可是打開房門一看,原來是你的姐姐,或者原
來是你的女兒,你此時的淫念是否會立刻熄滅呢?」這位青年回答:「當然是沒有了。」
王先生說:「所以淫念本來就是空的,只是你誤把它認作是真的了。」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生就是一場夢,過去的風流,而今安在?
剛剛的念頭,現在也沒有了。所以古人說:「靜心一返觀,男女真兒戲。」如果一個人常
常能提起「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事如幻,那麼他對美色就不會貪著了。
總之白骨觀也好,不淨觀也好,觀空也好,都是用智慧來化解,讓我們把情欲放下,不要
讓它作祟,不要讓它牽著鼻子走。
★【4.深信因果、戒淫得福】
如果一個人他對於以上所說的道理方法都不懂,但是他能深信因果,不做違禮違法的事,
他就得福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以戒淫為因,果報是什麼呢?果報首先是得功名如
意,眷屬如意,能得貴子(好後代)。能健康長壽(夫妻之間能節欲,均得健康長壽)。
戒淫能令人身心安樂,最後得善終。中國人所推崇的五福:富貴、康寧、好德、長壽、善
終,都可以得到。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古代有一個人叫何澄,他是一個有名的中醫。有一天,有一個姓孫的
病人請何醫生到家中看病。這個病人已經生病臥床很久了,他家中的財錢都用盡,能典賣
的東西都賣了治病。可是病還是不好。所以請何醫生來診治。病人的妻子小聲對醫生說:
「家中沒有酬金給您,我只有陪您睡覺來報答您。」何醫生聽了之後,很嚴肅地拒絕她說
:「你怎麼說出這種話?我不收錢,也一定會為你丈夫認真看病治療。你不要說這種話來
侮辱我的人格,況且你也是自己侮辱自己啊!」病人的妻子聽了,很慚愧地退了出去。晚
上,這個何醫生作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天神告訴他說「你行醫有功,而且不會乘人之危急
亂人婦女,壞人倫常。所以天賜你伍萬錢。」這個醫生夢醒後,也沒有在意此事。可是過
了不久,皇宮太子生病,有人推薦何醫生去看,服藥一劑就痊癒了,即賞錢伍萬。與何澄
夢裏天神說的一樣。
戒淫得福,邪淫致禍。凡是不為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倫理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係都屬邪
淫範疇。邪淫致禍。我們不要忘記上海復旦大學陸德明和民國詩人徐志摩給我們的教訓。
我們明白了這些道理,沒有不棄邪歸正的。倘若以前做過錯事,現在明白了,改過自新,
天不懲懺悔改過之人。古德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沒有做
過錯事的人,更要謹慎自己,學習聖道,恪守禮規,以防失足。《弟子規》明確教導我們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鐘茂
森博士*
*文章來源:【孝與戒淫 淺談青年應有的美德】 by 鐘茂森博士敬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