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
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毗尼,弘
範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
。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而為上首。復有無量辟支無
學。并其初心。同來佛所。屬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薩咨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
即時如來敷座宴安。為諸會中,宣示深奧。法筵清眾,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
恒沙菩薩,來聚道場。文殊師利而為上首。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兼復親延諸
大菩薩。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敕大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
主。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不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闍黎。途中獨歸。其日
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遊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後檀越,以為齋主。無問
淨穢,剎利尊姓。及旃陀羅。方行等慈,不擇微賤。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阿
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阿羅漢,心不均平。欽仰如來,開闡無遮,度
諸疑謗。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法。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
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婬席。婬躬撫摩,將毀戒體。
如來知彼婬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於時世尊。頂
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敕文殊師利將咒
往護。惡咒消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
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
於時復有恒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捨世間深重恩愛。
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
生。何以故。欲氣麤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
從佛剃落。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
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詶
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
永無諸委曲相。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阿難白佛言:世尊
,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佛告阿難如
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
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
在。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
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祇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
。觀祇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阿難,
汝今堂中先何所見。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阿難,
汝矚林園,因何有見。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
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
見堂外者。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阿難,汝亦如是。汝
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
,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
,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阿難稽首而白佛言:我聞如來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實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燈光然於室
中,是燈必能先照室內,從其室門,後及庭際。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亦如燈
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義必明,將無所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
佛告阿難。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羅筏城,循乞摶食,歸祇陀林。我已宿齋。汝觀比丘,
一人食時,諸人飽不。阿難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諸比丘,雖阿羅漢,軀命不同
。云何一人能令眾飽。佛告阿難。若汝覺了知見之心,實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
則心所知,身不能覺。覺在身際,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羅綿手,汝眼見時,心分別不。
阿難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難。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
,住在身外,無有是處。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內故,不居身內。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在身外。
我今思惟,知在一處。佛言:處今何在。阿難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內,而能見外。如我
思忖,潛伏根裏。猶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不留礙。彼根隨見,隨
即分別。然我覺了能知之心,不見內者,為在根故。分明矚外,無障礙者,潛根內故。佛
告阿難。如汝所言,潛根內者,猶如琉璃。彼人當以琉璃籠眼,當見山河,見琉璃不。如
是,世尊,是人當以琉璃籠眼,實見琉璃。佛告阿難。汝心若同琉璃合。者當見山河,何
不見眼。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隨。若不能見,云何說言此了知心,潛在根內,如
琉璃合。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裏,如琉璃合,無有是處。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眾生身,腑藏在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有
竅則明。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為見內。是義云何。佛告阿難。
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
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對者,云何成見。若離外見
,內對所成。合眼見暗,名為身中。開眼見明,何不見面。若不見面,內對不成。見面若
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若在虛空,自非汝體。即應如來今見汝
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覺。必汝執言身眼兩覺,應有二知,即汝一身,應成兩
佛。是故應知,汝言見暗名見內者,無有是處。
阿難言;我嘗聞佛開示四眾。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我今思惟,即
思惟體,實我心性。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亦非內外中間三處。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
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心隨有者,是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有體而能合者,則十
九界因七塵合。是義不然。若有體者,如汝以手自挃其體。汝所知心,為復內出,為從外
入。若復內出,還見身中。若從外來,先合見面。阿難言:見是其眼。心知非眼。為見非
義。佛言:若眼能見,汝在室中,門能見不。則諸已死,尚有眼存,應皆見物。若見物者
,云何名死。阿難,又汝覺了能知之心,若必有體,為復一體,為有多體。今在汝身,為
復遍體,為不遍體。若一體者,則汝以手挃一支時,四支應覺。若咸覺者,挃應無在。若
挃有所,則汝一體,自不能成。若多體者,則成多人,何體為汝。若遍體者,同前所挃。
若不遍者,當汝觸頭,亦觸其足,頭有所覺,足應無知。今汝不然。是故應知,隨所合處
,心則隨有,無有是處。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亦聞佛,與文殊等諸法王子,談實相時,世尊亦言,心不在內,亦
不在外。如我思惟,內無所見,外不相知。內無知故,在內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義。
今相知故,復內無見,當在中間。佛言:汝言中間,中必不迷,非無所在。今汝推中,中
何為在。為復在處。為當在身。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若在處者,為有所表,
為無所表。無表同無。表則無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成北。
表體既混,心應雜亂。阿難言:我所說中,非此二種。如世尊言,眼色為緣,生於眼識。
眼有分別,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佛言:汝心若在根塵之中,此之心體,為復
兼二,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體雜亂。物非體知,成敵兩立,云何為中。兼二不成,非
知不知,即無體性,中何為相。是故應知,當在中間,無有是處。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昔見佛,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轉法
輪。常言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
心。則我無著,名為心不。佛告阿難。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無在者,世間虛空水陸飛行
,諸所物象,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
,不可名無。無相則無,非無即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
心,無有是處。
爾時阿難,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來
最小之弟,蒙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毗羅咒。為
彼所轉,溺於婬舍。當由不知真際所詣。惟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
闡提。隳彌戾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及諸大眾,傾渴翹佇,欽聞示誨。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如是十方
微塵國土,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
本國,合掌承聽。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
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
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
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
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
趣。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復問汝。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
言。汝今見不。阿難言見。佛言,汝何所見。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耀
我心目。佛言:汝將誰見。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眼見。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
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
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
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
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恒沙
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
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
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
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
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
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
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
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
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
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即時阿難,與諸大眾
,默然自失。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
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阿難聞已。重復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
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
不入道。譬如窮子,捨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
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
心,開我道眼。
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涌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
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
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
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將誰見。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淨所生,故
有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佛告阿難。如來今日實言告汝。諸
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阿難,譬如我拳,若無我手,不成我拳。若無汝眼,不成汝
見。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義均不。阿難言:唯然世尊。既無我眼,不成我見。以我眼
根,例如來拳,事義相類。佛告阿難。汝言相類,是義不然。何以故。如無手人,拳畢竟
滅。彼無眼者,非見全無。所以者何。汝試於途,詢問盲人,汝何所見。彼諸盲人,必來
答汝,我今眼前,唯見黑暗,更無他矚。以是義觀,前塵自暗,見何虧損。阿難言:諸盲
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見。佛告阿難。諸盲無眼,唯觀黑暗,與有眼人,處於暗室,二
黑有別,為無有別。如是世尊。此暗中人,與彼群盲,二黑校量,曾無有異。阿難,若無
眼人,全見前黑,忽得眼光,還於前塵見種種色,名眼見者。彼暗中人,全見前黑,忽獲
燈光,亦於前塵見種種色,應名燈見。若燈見者,燈能有見,自不名燈。又則燈觀,何關
汝事。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阿難,雖復得聞是言,與諸大眾,口已默然,心未開悟。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
佇佛悲誨。
爾時世尊。舒兜羅綿網相光手,開五輪指,誨敕阿難,及諸大眾。我初成道,於鹿園中,
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眾言。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
汝等當時,因何開悟,今成聖果。
時憍陳那,起立白佛。我今長老,於大眾中,獨得解名。因悟客塵二字成果。世尊,譬如
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
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暘升天,光入隙中,
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
名為塵義。
佛言如是。即時如來,於大眾中,屈五輪指,屈已復開,開已又屈。謂阿難言:汝今何見
。阿難言:我見如來百寶輪掌,眾中開合」佛告阿難。汝見我手,眾中開合。為是我手,
有開有合。為復汝見,有開有合。阿難言:世尊寶手,眾中開合。我見如來手自開合。非
我見性有開有合。佛言:誰動誰靜。阿難言:佛手不住。而我見性,尚無有靜,誰為無住
。佛言如是。
如來於是從輪掌中,飛一寶光,在阿難右。即時阿難,迴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難左,
阿難又則迴首左盼。佛告阿難。汝頭今日何因搖動。阿難言:我見如來出妙寶光,來我左
右,故左右觀,頭自搖動。阿難,汝盼佛光,左右動頭,為汝頭動,為復見動。世尊,我
頭自動,而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為搖動。佛言如是。於是如來,普告大眾,若復眾生,以
搖動者名之為塵。以不住者,名之為客。汝觀阿難頭自動搖,見無所動。又汝觀我手自開
合見無舒卷。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從始泊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
。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
卷二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
。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
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延毗羅胝子。咸言此身死後斷滅,名
為涅槃。我雖值佛,今猶狐疑。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眾,諸有漏者,咸
皆願聞。
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復問汝。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世尊,我今
此身,終從變滅。佛言大王。汝未曾滅,云何知滅。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
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齡,已從衰老,顏貌何如童子之時。世尊,我昔孩孺,膚腠
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於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髮白面皺,逮
將不久,如何見比充盛之時。佛言大王。汝之形容,應不頓朽。王言世尊。變化密移,我
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何以故。我年二十,雖號年少顏貌已老初十歲時。三十之
年,又衰二十。於今六十,又過於二,觀五十時,宛然強壯。世尊,我見密移。雖此殂落
。其間流易,且限十年。若復令我微細思惟,其變寧唯一紀二紀,實為年變。豈唯年變。
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遷。沈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故知我身
,終從變滅。
佛告大王。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於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波斯匿王。
合掌白佛。我實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大王,汝年幾時,見恒河水。王言:我
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
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
水。云何。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佛言:汝今自
傷髮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恒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
。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
。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
後全滅。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踊躍歡喜,得未曾有。
阿難即從座起。禮佛合掌,長跪白佛。世尊,若此見聞,必不生滅,云何世尊,名我等輩
,遺失真性,顛倒行事。願興慈悲,洗我塵垢。
即時如來垂金色臂,輪手下指,示阿難言。汝今見我母陀羅手,為正為倒。阿難言:世間
眾生,以此為倒,而我不知誰正誰倒。佛告阿難。若世間人,以此為倒,即世間人,將何
為正,阿難言:如來豎臂,兜羅綿手,上指於空,則名為正。佛即豎臂,告阿難言:若此
顛倒,首尾相換。諸世間人,一倍瞻視。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如來
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號性顛倒。隨汝諦觀。汝身佛身,稱顛倒者,名字何處,號
為顛倒。
於時阿難與諸大眾,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顛倒所在。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
諸大眾。發海潮音,遍告同會。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
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
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
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
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
如來說為可憐愍者。阿難承佛悲救深誨。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雖承佛如是妙音,悟妙
明心,元所圓滿,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現說法音,現以緣心,允所瞻仰,徒獲此心,未敢
認為本元心地。願佛哀愍,宣示圓音。拔我疑根,歸無上道。
佛告阿難。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
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
故。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
。汝亦如是,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譬如有客,寄
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
則無所去。云何離聲,無分別性。斯則豈唯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
如是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則汝心性,
各有所還,云何為主。
阿難言:若我心性,各有所還。則如來說,妙明元心,云何無還。惟垂哀愍,為我宣說。
佛告阿難。且汝見我,見精明元。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應諦聽。
今當示汝無所還地。阿難:此大講堂,洞開東方,日輪升天,則有明耀。中夜黑月,雲霧
晦暝,則復昏暗。戶牖之隙,則復見通。牆宇之間,則復觀壅。分別之處,則復見緣。頑
虛之中,遍是空性。鬱孛之象,則紆昏塵。澄霽斂氛。又觀清淨。阿難:汝咸看此諸變化
相。吾今各還本所因處。云何本因。阿難:此諸變化:明還日輪。何以故。無日不明,明
因屬日,是故還日。暗還黑月。通還戶牖。壅還牆宇。緣還分別,頑虛還空。鬱孛還塵。
清明還霽。則諸世間一切所有,不出斯類。汝見八種見精明性,當欲誰還。何以故。若還
於明,則不明時,無復見暗。雖明暗等,種種差別,見無差別。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
汝還者,非汝而誰。則知汝心,本妙明淨,汝自迷悶。喪本受輪,於生死中,常被漂溺。
是故如來,名可憐愍。
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無還。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難。吾今問汝。今汝未得無漏清淨。承佛神力,見於初禪,得無障礙。而阿那律。
見閻浮提,如觀掌中菴摩羅果。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
無所不矚。眾生洞視,不過分寸。阿難:且吾與汝,觀四天王所住宮殿。中間遍覽水陸空
行。雖有昏明,種種形像。無非前塵,分別留礙。汝應於此,分別自他。今吾將汝,擇於
見中,誰是我體,誰為物象。阿難:極汝見源,從日月宮,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諦
觀,雖種種光,亦物非汝。漸漸更觀,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樹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
非汝。阿難:是諸近遠諸有物性,雖復差殊,同汝見精,清淨所矚。則諸物類,自有差別
,見性無殊。此精妙明,誠汝見性。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若同見者,名為見吾
。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
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則汝今見物之時。汝既見物,物亦見汝。體性紛雜,則汝與我,并
諸世間,不成安立。阿難:若汝見時,是汝非我,見性周遍,非汝而誰。云何自疑汝之真
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實。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性,必我非餘。我與如來,觀四天王勝藏寶殿,居日月宮,此
見周圓,遍娑婆國。退歸精舍,祇見伽藍。清心戶堂,但瞻簷廡。世尊。此見如是,其體
本來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滿一室,為復此見縮大為小。為當牆宇夾令斷絕。我今不知
斯義所在。願垂弘慈為我敷演。
佛告阿難:一切世間大小內外,諸所事業,各屬前塵,不應說言見有舒縮。譬如方器,中
見方空。吾復問汝。此方器中所見方空,為復定方,為不定方。若定方者,別安圓器,空
應不圓。若不定者,在方器中,應無方空。汝言不知斯義所在。義性如是。云何為在。阿
難:若復欲令入無方圓。但除器方,空體無方。不應說言,更除虛空方相所在。若如汝問
,入室之時,縮見令小。仰觀日時,汝豈挽見齊於日面。若築牆宇,能夾見斷。穿為小竇
,寧無續跡。是義不然。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
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
土。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現在我前,見必我真。我今身心,
復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別有實。彼見無別分辨我身。若實我心,令我今見。見性實我,而
身非我。何殊如來先所難言,物能見我。惟垂大慈,開發未悟。
佛告阿難:今汝所言,見在汝前,是義非實。若實汝前,汝實見者,則此見精,既有方所
,非無指示。且今與汝坐祇陀林,遍觀林渠,及與殿堂,上至日月,前對恒河。汝今於我
師子座前,舉手指陳,是種種相。陰者是林。明者是日。礙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
草樹纖毫,大小雖殊。但可有形,無不指著。若必其見,現在汝前。汝應以手確實指陳,
何者是見。阿難當知。若空是見,既已成見,何者是空。若物是見,既已是見,何者為物
。汝可微細披剝萬象,析出精明淨妙見元,指陳示我,同彼諸物,分明無惑。
阿難言:我今於此重閣講堂,遠洎恒河,上觀日月,舉手所指,縱目所觀,指皆是物,無
是見者。世尊。如佛所說,況我有漏初學聲聞,乃至菩薩,亦不能於萬物象前,剖出精見
,離一切物,別有自性。
佛言:如是如是。佛復告阿難。如汝所言。無有見精,離一切物,別有自性。則汝所指是
物之中,無是見者。今復告汝。汝與如來,坐祇陀林,更觀林苑,乃至日月,種種象殊,
必無見精,受汝所指。汝又發明此諸物中,何者非見。阿難言:我實遍見此祇陀林。不知
是中何者非見。何以故。若樹非見,云何見樹。若樹即見,復云何樹。如是乃至若空非見
,云何見空。若空即見。復云何空。我又思惟,是萬象中,微細發明,無非見者。
佛言:如是如是。於是大眾,非無學者,聞佛此言,茫然不知是義終始,一時惶悚,失其
所守。如來知其魂慮變慴。心生憐愍。安慰阿難,及諸大眾。諸善男子。無上法王。是真
實語,如所如說,不誑不妄。非末伽黎,四種不死矯亂論議。汝諦思惟,無忝哀慕。
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愍諸四眾,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世尊,此諸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世尊。若此前緣色空等象,
若是見者,應有所指。若非見者,應無所矚。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非是疇昔善
根輕鮮。惟願如來大慈發明,此諸物象,與此見精,元是何物,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并所想相。
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問
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為無文殊。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無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則二文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
於中實無是非二相。
佛言:此見妙明,與諸空塵,亦復如是。本是妙明無上菩提淨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與聞
見。如第二月,誰為是月,又誰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間自無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觀
見與塵,種種發明,名為妄想。不能於中出是非是。由是真精妙覺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
指。
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與先梵志娑毗
迦羅,所談冥諦,及投灰等諸外道種,說有真我遍滿十方,有何差別。世尊亦曾於楞伽山
,為大慧等敷演斯義。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非彼境界。我今觀此覺性自然非
生非滅,遠離一切虛妄顛倒,似非因緣,與彼自然。云何開示,不入群邪,獲真實心妙覺
明性。
佛告阿難。我今如是開示方便,真實告汝。汝猶未悟,惑為自然。阿難。若必自然,自須
甄明有自然體。汝且觀此妙明見中,以何為自。此見為復以明為自,以暗為自,以空為自
,以塞為自。阿難。若明為自,應不見暗。若復以空為自體者,應不見塞。如是乃至諸暗
等相以為自者,則於明時,見性斷滅,云何見明。
阿難言。必此妙見,性非自然。我今發明,是因緣生。心猶未明,咨詣如來。是義云何,
合因緣性。
佛言。汝言因緣。吾復問汝。汝今因見見性現前。此見為復因明有見,因暗有見,因空有
見,因塞有見。阿難。若因明有,應不見暗。如因暗有,應不見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
同於明暗。復次阿難。此見又復緣明有見,緣暗有見,緣空有見,緣塞有見。阿難。若緣
空有,應不見塞。若緣塞有,應不見空。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於空塞。當知如是精覺妙
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
云何於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如以手掌撮摩虛空,祇益自勞。虛空云何
隨汝執捉。
阿難白佛言:世尊,必妙覺性,非因非緣。世尊云何常與比丘。宣說見性具四種緣。所謂
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義云何。佛言:阿難。我說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阿難。吾
復問汝。諸世間人,說我能見。云何名見。云何不見。
阿難言:世人因於日月燈光,見種種相,名之為見。若復無此三種光明,則不能見。
阿難若無明時,名不見者應不見暗。若必見暗,此但無明,云何無見。阿難。若在暗時,
不見明故,名為不見。今在明時,不見暗相,還名不見。如是二相,俱名不見。若復二相
自相陵奪,非汝見性於中暫無。如是則知二俱名見,云何不見。是故阿難。汝今當知,見
明之時,見非是明。見暗之時,見非是暗。見空之時,見非是空。見塞之時,見非是塞。
四義成就。汝復應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云何復說因緣自然,
及和合相。汝等聲聞,狹劣無識,不能通達清淨實相。吾今誨汝。當善思惟。無得疲怠妙
菩提路。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為我等輩,宣說因緣,及與自然,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
猶未開。而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伏願弘慈,施大慧目,開示我等覺心明淨。作是
語已,悲淚頂禮,承受聖旨。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大眾。將欲敷演大陀羅尼,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難言。
汝雖強記,但益多聞,於奢摩他微密觀照,心猶未了。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
令將來,諸有漏者,獲菩提果。阿難。一切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當處發
生,當業輪轉。云何二見,一者,眾生別業妄見。二者,眾生同分妄見。
云何名為別業妄見。阿難,如世間人,目有赤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於意云
何。此夜燈明所現圓光,為是燈色,為當見色。阿難。此若燈色,則非眚人何不同見,而
此圓影。唯眚之觀。若是見色,見已成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復次阿難。若
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
影。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
有非燈非見。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不應說言
,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
燈非見。
云何名為同分妄見。阿難。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
,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
十。阿難。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祇有兩國。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
睹諸一切不祥境界或見二日,或見兩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種種惡
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阿難。吾今為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阿難。如彼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
,雖現似境,終彼見者,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
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
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
覺聞知見。是故汝今見我及汝,并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見真精,性
非眚者,故不名見。阿難。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彼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
。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見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俱是無始見妄所生。
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是覺明無漏
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復滅
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阿難。汝雖先悟本覺妙明,性非因緣,非自然性。而猶未明如是覺元,非和合生,及不和
合。阿難。吾今復以前塵問汝。汝今猶以一切世間妄想和合,諸因緣性,而自疑惑,證菩
提心和合起者。則汝今者妙淨見精。為與明和,為與暗和,為與通和,為與塞和。若明和
者,且汝觀明,當明現前,何處雜見,見相可辨,雜何形像。若非見者,云何見明。若即
見者,云何見見。必見圓滿,何處和明。若明圓滿,不合見和。見必異明。雜則失彼性明
名字。雜失明性,和明非義。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復次阿難。又汝今者妙淨
見精,為與明合,為與暗合,為與通合,為與塞合。若明合者,至於暗時,明相已滅,此
見即不與諸暗合,云何見暗。若見暗時,不與暗合,與明合者,應非見明。既不見明,云
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覺元,與諸緣塵,及心念慮,非和合耶。佛言:汝今
又言覺非和合。吾復問汝。此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和,為非暗和,為非通和,為非塞
和。若非明和,則見與明,必有邊畔。汝且諦觀,何處是明,何處是見,在見在明,自何
為畔。阿難。若明際中必無見者,則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彼暗與通,
及諸群塞,亦復如是。又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合,為非暗合,為非通合,為非塞合
。若非明合,則見與明,性相乖角。如耳與明,了不相觸。見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
合非合理。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
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
死,了無所得。
阿難。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
,迴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
。色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是諸狂華,非從空來,非從目出。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
從空來,還從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虛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如阿難體,不
容阿難。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即此華性從目出故,當合有見。若有見者,去
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者,出既翳空,旋當翳眼。又見華時,目應無翳。云何睛空,
號清明眼。是故當知色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調適,忽如忘生,性無違順。其人無故,以二手掌,於
空相摩,於二手中,妄生澀滑冷熱諸相。受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是諸幻觸,不從空來
,不從掌出。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選擇來觸。若從掌
出,應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臂腕骨髓,應亦覺知入時蹤跡。必有覺
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是故當知,受陰虛妄,本非因
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足心酸澀。想陰當知,亦復如是。阿
難。如是酢說,不從梅生,非從口入。如是阿難。若梅生者,梅合自談,何待人說。若從
口入,自合口聞,何須待耳。若獨耳聞,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蹋懸崖,與說相類。是故
當知,想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瀑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如是流
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離空水。如是阿難。若因空生,則諸十方無盡虛
空,成無盡流,世界自然俱受淪溺。若因水有,則此瀑流性應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
。若即水性,則澄清時,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是故當知,行陰虛
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取頻伽缾,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當知亦復
如是。阿難。如是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如是阿難。若彼方來,則本缾中既貯空去
,於本缾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缾,應見空出。是故當知,識陰虛妄,本非因
緣,非自然性。
卷三
復次阿難。云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即彼目睛瞪發勞者,兼目與勞,同是菩
提瞪發勞相。因於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見性。此見離彼明暗二塵,
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見,非明暗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明來,
暗即隨滅,應非見暗。若從暗來,明即隨滅,應無見明。若從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
,本無自性。若於空出,前矚塵象,歸當見根。又空自觀,何關汝入。是故當知眼入虛妄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以兩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勞故,頭中作聲,兼耳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
相。因於動靜二種妄塵,發聞居中,吸此塵象,名聽聞性。此聞離彼動靜二塵,畢竟無體
。如是阿難,當知是聞,非動靜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靜來,動即隨滅
,應非聞動。若從動來,靜即隨滅,應無覺靜。若從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
性。若於空出,有聞成性,即非虛空。又空自聞,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耳入虛妄。本非
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勞,則於鼻中,聞有冷觸,因觸分別,通塞虛實,如
是乃至諸香臭氣,兼鼻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通塞二種妄塵,發聞居中,吸此塵
象,名嗅聞性。此聞離彼通基二塵,畢竟無體。當知是聞,非通塞來,非於根出,不於空
生。何以故。若從通來,塞則聞滅,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則無聞,云何發明香臭等觸
。若從根生,必無通塞。如是聞機,本無自性。若從空出,是聞自當迴嗅汝鼻。空自有聞
,何關汝入。是故當知鼻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勞。其人若病,則有苦味。無病之人,微有甜觸。由
甜與苦,顯此舌根,不動之時,淡性常在。兼舌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甜苦淡二種
妄塵,發知居中,吸此塵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離彼甜苦及淡二塵,畢竟無體。如是
阿難。當知如是嘗苦淡知,非甜苦來,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甜苦
來,淡則知滅,云何知淡。若從淡出,甜即知亡,復云何知甜苦二相。若從舌生,必無甜
淡及與苦塵。斯知味根,本無自性。若於空出,虛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關汝
入。是故當知,舌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觸於熱手。若冷勢多,熱者從冷。若熱功勝,冷者成熱。如
是以此合覺之觸,顯於離知。涉勢若成,因於勞觸。兼身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
離合二種妄塵,發覺居中,吸此塵象。名知覺性。此知覺體,離彼離合違順二塵,畢竟無
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覺,非離合來,非違順有,不於根出,又非空生。何以故。若合時
來,離當已滅,云何覺離。違順二相,亦復如是。若從根出,必無離合違順四相。則汝身
知,元無自性。必於空出,空自知覺,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身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
性。
阿難。譬如有人,勞倦則眠,睡熟便寤,覽塵斯憶,失憶為忘,是其顛倒生住異滅,吸習
中歸,不相踰越,稱意知根。兼意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生滅二種妄塵,集知居
中,吸撮內塵,見聞逆流,流不及地,名覺知性。此覺知性,離彼寤寐生滅二塵,畢竟無
體。如是阿難。當知如是覺知之根,非寤寐來,非生滅有,不於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
。若從寤來,寐即隨滅,將何為寐。必生時有,滅即同無,令誰受滅。若從滅有,生即滅
無,誰知生者。若從根出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此覺知者,同於空華,畢竟無性
。若從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是故當知,意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復次阿難。云何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汝且觀此祇陀樹林,及諸泉池。於意云何。此等為是色生眼見,眼生色相。阿難。
若復眼根,生色相者。見空非色,色性應銷。銷則顯發一切都無。色相既無,誰明空質。
空亦口是。若復色塵,生眼見者,觀空非色,見即銷亡。亡則都無,誰明空色。是故當知
見與色空,俱無處所。即色與見,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阿難。汝更聽此祇陀
園中,食辦擊鼓,眾集撞鐘,鐘鼓音聲,前後相續。於意云何。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
聲處。阿難。若復此聲,來於耳邊,如我乞食室羅筏城。在祇陀林,則無有我。此聲必來
阿難耳處。目連迦葉,應不俱聞。何況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若
復汝耳,往彼聲邊。如我歸住祇陀林中。在室羅城,則無有我。汝聞鼓聲,其耳已往擊鼓
之處,鐘聲齊出,應不俱聞。何況其中象馬牛羊,種種音響。若無來往,亦復無聞。是故
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即聽與聲,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汝又嗅此鑪中栴檀,此香若復然於一銖,室羅筏城四十里內,同時聞氣。於意云何
。此香為復生栴檀木,生於汝鼻,為生於空。阿難。若復此香,生於汝鼻,稱鼻所生,當
從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氣。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中出香,說聞非義。若
生於空,空性常恒,香應常在,何藉鑪中,爇此枯木。若生於木,則此香質,因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蒙煙氣。其煙騰空,未及遙遠,四十里內,云何已聞。是故當知,香鼻與聞
,俱無處所。即嗅與香,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汝常二時,眾中持砵,其間或遇酥酪醍醐,名為上味。於意云何。此味為復生於空
中,生於舌中,為生食中。阿難。若復此味,生於汝舌,在汝口中,祇有一舌,其舌爾時
已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若不變移,不名知味。若變移者,舌非多體,云何多味一
舌之知。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自知。又食自知,即同他食,何預於汝,名味之知。
若生於空,汝噉虛空,當作何味。必其虛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此界人,
同於海魚。既常受鹹,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亦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是故當知
,味舌與嘗,俱無處所。即嘗與味,二俱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汝常晨朝以手摩頭。於意云何。此摩所知,誰為能觸,能為在手,為復在頭。若在
於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若在於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若各各有,則汝阿難,應
有二身。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手與頭,當為一體。若一體者,觸則無成。若二體者,觸
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應虛空與汝成觸。是故當知,覺觸與身,俱無處所。即
身與觸,二俱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汝常意中。所緣善惡無記三性,生成法則。此法為復即心所生,為當離心,別有方
所。阿難。若即心者,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若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
,為知非知。知則名心,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若非知
者,此塵既非色聲香味,離合冷煖,及虛空相,當於何在。今於色空,都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是故當知,法則與心,俱無處所。則意與法,二俱
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復次阿難。云何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如汝所明,眼色為緣,生於眼識。此識為復因眼所生,以眼為界。因色所生,以色
為界。阿難。若因眼生,既無色空,無可分別,縱有汝識,欲將何用。汝見又非青黃赤白
,無所表示,從何立界。若因色生,空無色時,汝識應滅,云何識知是虛空性。若色變時
,汝亦識其色相遷變,汝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不變則恒。既從色生
,應不識知虛空所在。若兼二種,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是故當知眼色為緣,生眼識界,三處都無。則眼與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
阿難。又汝所明,耳聲為緣,生於耳識。此識為復因耳所生,以耳為界。因聲所生,以聲
為界。阿難。若因耳生,動靜二相,既不現前,根不成知。必無所知,知尚無成,識何形
貌。若取耳聞,無動靜故,聞無所成。云何耳形,雜色觸塵,名為識界。則耳識界,復從
誰立。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許聲因聞而有聲
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知聞識。若無知者,終如草木。不應
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則內外相,復從何成。是故當知,耳聲為緣,生耳識界,三處
都無。則耳與聲,及聲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於鼻識。此識為復因鼻所生,以鼻為界。因香所生,以香
為界。阿難。若因鼻生,則汝心中,以何為鼻。為取肉形雙爪之相。為取嗅知動搖之性。
若取肉形,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若取嗅知
,又汝心中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肉之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空則自知,肉應非覺
。如是則應虛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難,應無所在。以香為知,知自屬香,何預於汝
。若香臭氣,必生汝鼻,則彼香臭二種流氣,不生伊蘭。及栴檀木。二物不來,汝自嗅鼻
,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則非臭。若香臭二俱能聞者,則汝一人,應有兩鼻。對我問道
,有二阿難,誰為汝體。若鼻是一,香臭無二,臭既為香,香復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
立。若因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有故,應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
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因界則非從香建立。既無中間,不成內外。彼諸
聞性,畢竟虛空。是故當知,鼻香為緣,生鼻識界,三處都無。則鼻與香,及香界三,本
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舌味為緣,生於舌識。此識為復因舌所生,以舌為界。因味所生,以味
為界。阿難。若因舌生,則諸世間甘蔗、烏梅、黃連、石鹽、細辛、薑、桂、都無有味。
汝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誰來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自不生
,云何立界。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
,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鹹淡甘辛,和合俱生,諸變異
相,同為一味,應無分別。分別既無,則不名識,云何復名舌味識界。不應虛空,生汝心
識。舌味和合,即於是中元無自性,云何界生。是故當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
無。則舌與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身觸為緣,生於身識。此識為復因身所生,以身為界。因觸所生,以觸
為界。阿難。若因身生,必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若因觸生,必無汝身,誰有非身
知合離者。阿難。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
觸二相,元無處所。合身即為身自體性。離身即是虛空等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
復立,內外性空則汝識生,從誰立界。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
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意法為緣,生於意識。此識為復因意所生,以意為界,因法所生,以法
為界。阿難。若因意生,於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無
形,識將何用,又汝識心,與諸思量,兼了別性,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所生。異意
不同,應無所識。若無所識,云何意生。若有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
云何立。若因法生世間諸法,不離五塵。汝觀色法,及諸聲法,香法味法,及與觸法,相
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所攝,汝識決定依於法生。今汝諦觀,法法何狀若離色空,動靜
通塞,合離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等生。滅則色空諸法等滅。所因既
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相。相狀不有,界云何生。是故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
都無。則意與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云何如
來,因緣略然,二俱排擯。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義,無戲
論法。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故我今時,為汝
開示第一義諦。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汝雖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
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當來修大乘者
,通達實相。阿難默然,承佛聖旨。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
大雜和。猶如虛空,不和諸色。若和合者,同於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
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汝觀地,麤為大地,細為
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
,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
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
,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
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
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阿難
。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眾雖為一,詰其根本,各各有身
,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優樓頻螺,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瞿曇種姓。
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為從艾出,為於日
來。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若鏡中出,自能於鏡,
出然於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
然後火生。汝又諦觀,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何方遊歷於此。日鏡相遠,
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汝猶不知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遍法界執,滿
世間起。起遍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
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恒。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及砵頭摩,訶薩多等,諸
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幻藥。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此水為復從珠
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
。流則何待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何待中宵
承白月晝。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復有水陸空行。
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水從何方,流注於此。月珠相遠
,非和非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
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
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
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梨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
。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汝乃披風,其衣
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若生
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滅。滅風可見,滅
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
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曾流動,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
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
,有微風出。遍法界拂,滿國土生周遍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
,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空性無形,因色顯發。如室羅城,去河遙處,諸剎利種,及婆羅門,毗舍,首陀,
兼頗羅墮,旃陀羅等,新立安居,鑿井求水。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如是乃至出
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虛空淺深,隨出多少,此空為當因土所出,因鑿所有,無因
自生。阿難。若復此空,無因自生,未鑿土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迴無通達。若因土出
,則土出時,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若無出入,則應空土元
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若因鑿出,則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
鑿自出土,云何見空。汝更審諦,諦審諦觀,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如是虛空
,因何所出。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不應虛空,無從自出。若此虛空,性圓周
遍,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
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
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如一井空,空生
一井。十方虛空,亦復如是。圓滿十方,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
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設居中宵,白月則光黑月便
暗。則明暗等,因見分析。此見為復與明暗相,并太虛空,為同一體。為非一體。或同非
同,或異非異。阿難此見若復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
時無明,明時無暗。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明,暗時當滅。滅則云何,見明見暗。
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暗,及與虛空
,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離暗,及離虛空,是見元同,龜毛兔角。明暗虛空,三事俱
異,從何立見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分空分見,本無邊畔,云何非
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汝更細審微細審詳,審諦審觀,明從太陽,暗隨黑
月,通屬虛空,壅歸大地,如是見精,因何所出。見覺空頑,非和非合,不應見精,無從
自出。若見聞知,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并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
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性沉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
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
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
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汝今遍觀此會聖眾,用目循歷。其目周視,但如鏡
中,無別分析。汝識於中次第標指,此是文殊,此富樓那,此目犍連,此須菩提,此舍利
弗,此識了知,為生於見,為生於相,為生虛空,為無所因,突然而出。阿難。若汝識性
,生於見中,如無明暗及與色空,四種必無,元無汝見,見性尚無,從何發識。若汝識性
,生於相中,不從見生,既不見明,亦不見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彼相尚無,識從何
發。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
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汝識,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