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祖達摩血脈論》:
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
答曰:不得。又問: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
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
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
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
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佛不持戒。
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
見佛即不許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見此義。一切時中。一切處處。
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癡人。
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
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
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人。
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見解。
問曰:既若施為運動。一切時中。皆是本心。色身無常之時云何不見本心?
答曰:本心常現前。汝自不見。問曰:心既見在。何故不見?
師云:汝曾作夢否。答:曾作夢。問曰:汝作夢之時。是汝本身否。
答:是本身。又問:汝言語施為運動。與汝別不別。答:不別。
師云:既若不別。即是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此心從無始曠大劫來。與如今不別。未曾有生死。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不垢不淨。不好不惡。不來不去。亦無是非。亦無男女相。亦無僧俗老少。
無聖無凡。亦無佛亦無眾生。亦無修證。亦無因果。亦無筋力。亦無相貌。
猶如虛空。取不得捨不得。山河石壁不能為礙。出沒往來自在神通。
透五蘊山。渡生死河。一切業拘此法身不得。此心微妙。難見。
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見。於此光明中。運手動足者。
如恒河沙。及于問著。總道不得。猶如木人相似。總是自己受用。
因何不識。佛言。一切眾生盡是迷人。因此作業。墮生死河。欲出還沒。
只為不見性。眾生若不迷。因何問著其中事。無有一人得會者。
自家運手動足。因何不識。故知聖人語不錯。迷人自不會曉。故知此難明。
唯佛一人能會此法。餘人天及眾生等盡不明了。若智慧明了此心。
方名法性。亦名解脫。生死不拘。一切法拘他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來。
亦名不思議。亦名聖體。亦名長生不死。亦名大仙。名雖不同。體即是一。
聖人種種分別。皆不離自心。心量廣大。應用無窮。應眼見色。應耳聞聲。
應鼻嗅香。應舌知味。乃至施為運動。皆是自心。一切時中。但有語言。
即是自心。
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色無盡是自心。心識善能分別一切。
乃至施為運用。皆是智慧。心無形相。智慧亦無盡。故云:如來色無盡。
智慧亦復然。四大色身即是煩惱。色身即有生滅。法身常住。而無所住。
如來法身常不變異。
故經云:眾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迦葉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
心即是性。即此同諸佛心。前佛後佛只傳此心。除此心外。無佛可得。
顛倒眾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念佛禮佛。佛在何處。
不應作如是等見。但識自心。心外更無別佛。
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云: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自心是佛。
不應將佛禮佛。但是有佛及菩薩相貌。忽爾現前。亦切不用禮敬。
我心空寂。本無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盡落邪道。若是幻從心起。
即不用禮。禮者不知。知者不禮。禮被魔攝。恐學人不知。故作是辨。
諸佛如來本性體上。都無如是相貌。切須在意。但有異境界。切不用採括。
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來清淨。何處有如許相貌。
乃至天龍夜叉鬼神帝釋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懼。
我心本來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相。但莫取相。若起佛見法見及佛菩薩等相
貌而生敬重。自墮眾生位中。若欲直會。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無別語。
都無定實。幻無定相。是無常法。但不取相。合他聖意。
故經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問曰:因何不得禮佛菩薩等。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羅示見神通。皆作得菩薩相貌。種種變化。皆是外道。
總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錯禮拜。佛是西國語。此土云覺性。覺者靈覺。
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性即是心。
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