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一個娛樂性產業
要能夠有永續經營是需要有很多條件的
以現在的台灣來說
做得最成功的是職棒吧
不但有固定的聯賽
也有一定的出國實力
(不要再說被屌打了....
台灣才多少人口能肖想多少次世界第一)
固定程度的觀眾群
較高資產的老闆
源源不絕的新血投入
社會的觀感等等
而以電競這個產業來說
最難達到的是固定程度的觀眾群
以及社會的觀感等
只有這兩者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才有可能得到較高資產的投入
同時還有一個殘酷的問題
在於電競雖然算是年輕產業
但是選手壽命事實上可以說非常短
職棒可以從高中畢業以後開始打
保養好也許可以到40歲
(鈴木一朗雖然41歲也還是有外野強肩)
電競到25歲就算老
30歲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更何況現在的電競產業
有點像早年職棒在操投手一樣
動不動就完投 讓選手早早弄壞手臂的大有人在
選手的健康問題 心理素質等等
未必能讓這些年輕人都能到25歲才退出舞台
除此之外還有轉職銜接的問題
曾經有人提過大學成立電競系的說法
老實說這是不太OK的
因為如果真的要拿電競當產業
恐怕是要走高職體系的電競科才行
畢竟16-18歲的菁華時期
如果沒有及早進入 是很難有競爭力的
而電競科除了培養電競選手以外
應該還要著重第三語言
如韓語、日語等等
如此可以增加選手未來出路
也能更加培養國際觀 與國外選手有所交流
而隨著學生的適才適性
也可以決定未來要走選手or主播、賽評、分析師、團隊經理或者遊戲製作等等
當學生的出路有了保障與競爭性
這個產業才有較佳的未來性
這也是為什麼想著重第三語言甚至程式語言的原因
高職畢業之後如果是選手之路應該會馬上選秀
如果是其他方向則必須在大學部分繼續進修
如果整體產業發展得順利
才會有人想要承接下來繼續發展
那麼年輕退休選手才有類似顧問或者教練之類的就業機會
現在的台灣其實很有本錢做電競產業
光是3C平均普遍率就不差
同時也算是有一定程度的優秀成績
從以往的世紀帝國到星海到現在的LOL
可以說有不少前浪的努力才有現在的水準
希望能有有心人士站出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