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魯我從S2 GPL看到現在
對台灣電競發展從無到有的過程非常有興趣
剛剛整理個 S2到S6 戰隊經營的演化圖
http://imgur.com/UON19Jo
這美工大概弄了我三個小時,還要查資料有的沒的
整理的過程中,對這個發展有一些感想
從年代來看
Season 2 黑暗時期
只有少數的業餘隊在打比賽,也無職業聯賽
除了TPA,當時沒有其他職業隊伍
(當時TPA其實也不太算是職業隊,比較像是推廣團體)
Season 3 混沌時期
制度很混亂的時代,TeSL和GPL之間沒有完整個賽事規範
當TPA拿到世界冠軍後,台灣開始重視電競產業
而第一個跳出來收割的,無非是當時已漸入黃昏的TeSL
悲劇的電視轉播畫質、草創的四隊不到一年全部解散
凌亂的年代造就了出國被虐、回國解散的橘子熊悲劇
也讓S2的熱潮被潑了一把大大的冷水
唯一的小確幸,大概是當時TeSL挖掘出不少新人出來
Season 4 重建時期
創立了LNL,並確立了和GPL之間的升降制度
被TeSL攪和了一年後,Garena決定要自己建立好台港澳的電競舞台
大量的香港戰隊(CGA、HKA家族),以及台灣的獨立職業隊伍(Machi)出現
加上原有戰隊體系的二軍隊伍養成,以及業餘隊伍的加入
LNL+GPL的12個戰隊名額得以填補
但GPL台港地區與東南亞的實力相差甚大,雖有賽事分級
但頂級聯賽卻沒有該有的強度展現
導致這一年的世界賽雖然有所進步,但卻還是止步於小組賽
Season 5 崛起時期
與GPL切割,老將回鍋,完整的職業聯賽
S5開始後,Garena建立了LMS
不過香港隊伍開始轉移重心到LSPL(除了HKE),職業隊伍的數量成了疑慮
還好有MSE和Machi等獨立隊伍以加上業餘隊伍,方能湊足LMS的八隊
雖然前段隊伍和後段隊伍的實力有所差距
但LMS的建立,使得前段隊伍的碰撞更為頻繁
線下賽也讓選手更能適應大賽的緊張感
而去年的世界賽,FW跟AHQ也證明我們台灣的電競不只是短暫的傳奇而已
而今年的Season 6
重心應該是放在ECS次級聯賽的建立,以及聯賽隊伍徹底職業化
如果發展都成功的話,台灣的電競也算到達一個成熟的境界啦!
註: 戰隊合併的箭頭主要是看戰隊資格和人員,其次是戰隊公司營運為考量
人員轉移後,原隊伍消失則算是合併; 沒消失的話只是單純轉隊
ahq是CorSair和SSWIE兩隊合併
FW是橘子熊的人員加戰隊資格(LNL免資格賽)配上yoe的公司營運
EP.YCSM則是YCSM的人員加戰隊資格配上EP的公司營運
HKA則是EP.YCSM的人員和資格加上HKA的人員和公司營運
HKE是比較模糊些,HKA三隊等同解散後才成立HKE,HKE也沒繼承到三隊的任何資格
但公司營運是連續的,所以還是看成三隊合併成一隊
LGS則是比較複雜些,TPS基本上是由ahq Fighter繼承,但其中人員仍是ahq F的
而TPS的人員則是併到了ahq裏頭,雖然也有一半成員前往HKE
但依其次考量,把它歸類到三隊合併成兩隊
而戰隊分散的箭頭,大多是成立二軍(TPA/TPS,ahq/ahq F,Machi/Machi 17)
樂點熊跟XG的部分則是比較特殊
根據Yo的說法,LGS在S5後應該是由Yo來接手
此時人員、資格、營運都應該算是XG的(雖然當時是業餘隊)
但是在三名成員被買斷後,資格也順勢地被搶走
造成有一種本來只是挖角,但變成戰隊買賣的感覺
以個人觀點來看,我認為LGS的正統是XG(雖然這沒甚麼意義)
但以現實來看,樂點熊才是唯一正統
所以這部份我才畫出雙箭頭
另外,橘子熊在戰隊資格跟人員都已在S4時消失
所以樂點熊跟S3的橘子熊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
樹狀圖有誤的地方,歡迎跟我提出
或是有一些沒有標記到的賽事或是戰隊,也可以跟我說,我會再補上去
(香港部分的比賽我真的很難判斷是職業還業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