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PMO大未來

作者: miracles1145 (黃金ㄚ甘)   2005-08-03 02:30:31
PMO大未來,你還再懷疑嗎?
文/吳迎春(6.2000.229期)
經過世紀大審判,比爾.蓋茲(Bill Gates)對未來發展有了什麼新想法?
軟體才是大贏家
競爭是產業最好的規範
不要擋了自己的路
問:在後PC時代,電腦產業的競爭會有哪些變化?微軟的角色會是什麼?對視窗軟體的作
業平台又會有什麼影響?
答:首先,我想我們正進入一個「個人電腦及多樣產品」(PC Plus)的轉型期,個人電腦
當然不會消逝,因為它仍然是人類到目前為止最簡單、最多軟體、也最具運算能力的個人
資訊處理器。當然人們會開始使用其它設備擷取資訊,但是我還沒看到有人想要在他的手
機鍵盤上,鍵入一長串資訊吧!
但這也正是未來競爭最關鍵的一環。以往,大家的注意力都還集中在哪家廠牌的個人電腦
跟哪家廠牌的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之間的競爭,未來的競爭會是跨越這些廠牌、產
品之間的競爭,因此會更加激烈。
這對消費者來說當然很棒,因為大家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去選擇、組合自己需要
的設備。因此更加迫使產業界去思考哪些是可以做、哪些是一定會失敗的產品。因為沒有
一家廠商能什麼都做,就會促進我們所謂的「競合」(coopetition)關係,也就是企業間
同時存在著競爭、合作的關係。這對全球科技產業來說,都顯現了更多發展的機會。
最近,微軟首度改變了我們二十五年來的企業願景--就是要為人類創造強化個人能力的
「大軟體」(great software),讓每個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順心使用任何機器的
軟體。
軟體才是大贏家
事實上,當大家還膠著在到底哪些新機器會取代個人電腦的爭論時,大家都忽略了一些很
重要的趨勢。首先,這些機器也需要軟體,而且遊戲規則仍然是誰最先發展出「殺手應用
」,誰就會贏。微軟的使命就是創造出「大軟體」,而且往前看這也是個軟體的世紀。光
創造一大堆硬體不能解決這個世界的科技問題,因為只有軟體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問:在你提到的新情境中,微軟用什麼策略保持你們在市場的領先地位?台灣在這場競爭
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答:微軟過去成功有幾個基本要素,第一就是我們的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我們
沒有去爭搶低產量、高價格的市場,原因是我們真的希望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能力使用電腦
,因此我們決定銷售大量、低價的電腦軟體。結果就是消費者可以用八、九十塊美元(約
三千元台幣)的價格就買到微軟用四十億美元(約一千二百億台幣)開發的軟體。對消費
者來說這是個很划算的投資,但對微軟來說,要生產這樣好的產品卻是個很大的風險。
另一個經營模式是我們與同業合作的模式。微軟一直扮演著促成者(enabler)的角色。
微軟所以把視窗設計成現在的架構,是因為我們希望成千上萬的大、小企業能在這個架構
上創造更偉大的產品,因此能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我們在全球的合作,都帶給夥伴更多
的機會。因此也對他們所處的社群與經濟體系「貢獻良多」。
競爭是產業最好的規範
微軟的第三個成功要素是我們仔細聆聽客戶的需求。從傾聽中,我們也學到很多,判斷哪
些事可做、不可做,並且藉此做可行性實驗。今天微軟產品所做的可行性測試,比許多同
業賣的產品數量還多。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的成功關鍵因素,但是我仍覺得雇用有才能的人
也是微軟成功的關鍵。
雖然每個市場都有不同,但我相信同樣的成功關鍵因素對台灣來說應該也適用。微軟跟貴
國政府合作創造了適合資訊工業發展的氛圍,也跟貴國資訊廠商聯手確保我們的作業平台
適合當地軟體業發展應用軟體。當然我們也努力傾聽客戶對「大軟體」的需求,然後滿足
這些本土的需求。
問:在推廣、規範未來全球新經濟的發展上,政府應該扮演什麼角色?你認為哪種政府、
企業的關係是最健康的關係?
答:我相信政府對幫助新經濟的發展會有很正面的角色。政府可以大量投資在教育上,訓
練出適合在新經濟中工作的人民;可以投資能促進新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更可以資助創
新科技的研究計劃。這些作為對企業都會有幫助,對消費者更是福音。
至於對企業規範的程度世界各國各有不同,但我覺得政府太草率地制定規範對企業發展來
說是很危險的事。事實上,「規範」產業最有效的機制就是競爭--如果企業沒有做到對
消費者有利的事,消費者就會轉頭去買別人的產品。這就會創造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產業

問:在未來的競爭中,企業制勝最關鍵的能力與態度是什麼?個人又需要做哪些準備?
答:雖然微軟一直到今天都很成功,但是我一直不喜歡告訴別人應該怎樣管理他們自己的
公司。事實上,過去我個人的成功,靠的不過就是勤勞、堅持、以及試著用聰明的方式做
事。除此之外,當然也有點好運加上我們競爭者的錯誤判斷。這就是做生意。
不要擋了自己的路
如果要我給任何建議,倒是有幾項我覺得很重要的事:
第一,決不要怕改變你的產品線,甚或你的經營模式。
第二,要願意傾聽客戶的聲音,而且知道應做哪些改變。
第三,思考要放眼長線。
第四,別擋了你自己的路。
我想成功的公司多半都做了以上這些事,因為他們必是「學習型組織」,懂得不要被自己
以往做事的方式牽絆住。
對個人來說也是一樣。別怕學習新事物、別怕改變。對自己做的事要有熱情,因為這會讓
你做的事更好玩。
問:企業跟個人之間又該保持什麼樣的關係比較健康呢?
答:微軟一直很重視讓員工了解團隊工作、投入的重要性,之外,我們也很重視讓大家都
覺得自己很有貢獻,而且常常受到挑戰因此願意學習。當然,微軟也設計了讓員工能分享
公司獲利的機制,讓更多人願意長期投入。在微軟工作的人工作上的自主權很大,責任也
很重大。我們不用每天只想做重複操作事務的人,也不用不愛改變的人,因此當然要給員
工工作上改變的機會。
問:你對目前社會中「資訊不平等」(digital divide)--具備科技能力與缺乏科技能
力兩種人間越來越大的差距,又有什麼看法?你建議如何改善這樣的社會不公平?
每個人都可以有所貢獻
答:這的確是個很大的問題。但是我仍然對科技很有信心,我認為科技對弭平同一個社會
中或不同國家間的貧富差距應該很有幫助。因為世界經濟愈來愈緊密連結,因此任何國家
的落後都是很危險的事。
解決方案可以分好幾個層次。首先,政府與企業應該聯手投資開發教育系統、資訊基礎設
施、以及訓練的市場。對微軟來說,我和我的基金會已經開始贊助本地的圖書館、社區中
心,讓比較落後的社區可以用上電腦。我們也正展開跟其它國家的政府合作,幫助學校能
運用科技。另外我們也努力保障智慧財產權,讓各地的科技廠商能確保自己創新科技的利
益。還跟各國政府與企業合作訓練更多人具備使用電腦的能力。
一般來說,我覺得人應該對社會有貢獻,特別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專長,因此對社會的影
響也各有不同。有時候,這些專長需要用直接參與的方式貢獻,有時候是透過組織進行貢
獻。我算是特別幸運的少數,因此現在我花生命中很大一部份時間解決一些艱難的社會問
題,例如在未開發國家中孩童疫苗接種的問題。我不認為一個人可以做「一件」對所有人
都有貢獻的事,但是,我們應該就個人能力所及地做出具體貢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