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都南遷與紅襖軍起義
金宣宗屈辱求和,成吉思汗暫且自中都退軍。中都以北處在蒙古軍的佔領下,金朝仍然
隨時都有被消滅的危險。以金宣宗為首的投降派在蒙古退軍後,便匆忙地南逃,從中都
遷都到汴京。金朝南遷後,中都和遼東地區相繼淪於蒙古統治。山東、河北一帶,以
紅襖軍為主的廣大農民紛紛起來反抗腐朽的金朝。金朝滅亡的日子越來越臨近了。
一、金宣宗南逃,遷都汴京
面對著蒙古的侵掠,金朝內部一直存在著抵抗與投降、逃跑兩派的爭論。蒙古軍圍困
中都時,元帥府經歷官李英給朮虎高琪上書說:“中都之有居庸關,猶如秦之崤、函,
蜀之劍門。近者居庸撤兵,形勢遂變。現在當地土豪在守關,朝廷應當派官去管領,
否則,忠義之士也會轉變。”他還建議收編宣德、德興的民眾,武裝起來抗敵,說:
“各地自有庫藏,足夠自給。國家不費鬥糧尺帛,就可以收復關隘。”宣宗任命李英
為宣差都提控,派他去居庸組織抗敵。貞祐二年(一二一四年)正月,李英乘夜色與
壯士李雄、郭仲元、郭興祖等四百九十人出城,沿西山進至佛巖寺。李雄下山招募抗
蒙的軍民,旬日之間,便得到萬餘人,不時出戰,給蒙古軍以打擊。李英被召還朝,
李雄等領導的人民武裝仍在四處活動。四月間,成吉思汗退出居庸北還時,李雄等聚兵
數萬人,準備中途邀擊。宣宗命完顏承暉傳達他的詔令:“南北講和,不許擅出兵。
”抗敵民兵只好眼看著蒙古兵擄獲大批財物、奴隸,揚長而去。
蒙古兵去後,金朝廷上在抵抗還是逃走又展開爭論。元帥左都監完顏弼說:“今雖議和,
萬一蒙古輕騎再來,我們就要被困,應速講防御之策。”他的防御之策,就是放棄中都
逃跑、遷都南京(汴京),說那里南有淮水,北有黃河阻隔,西面可以依靠潼關防守。
參知政事耿端義,也請遷都南京。左丞相徒單鎰說:“車駕一動,北路就都要失守。
現在既已講和,聚兵積粟,固守京師,乃是上策。”宗室霍王從彝說:“祖宗山陵、
宗廟、社稷、百司、庶府都在燕京,豈能放棄逃跑?”宣宗說:“燕京缺糧,不能
供應,朝廷百官諸軍暫住南京。等一二年後,糧儲豐足,再回來也不晚。”宣宗意在
南遷。元帥府經歷官納坦謀嘉說:“河南地狹土薄。有一天宋、夏交侵,河北之地就
都要失去。應當選諸王分鎮遼東、河南。中都不能離開。”太學生趙昉等四百人上書
極論利害。宣宗一概不聽。
五月初,判南京留守事僕散端,與河南統軍使長壽,按察轉運使王質等連上三表,請
南遷汴京。五月十一日,宣宗下詔南遷。任完顏承暉為尚書右丞相兼都元帥,抹撚
盡忠為左副元帥,與太子守忠留守中都。五月十七日,以駱駝三千匹滿載宮室的珠寶
,車三萬輛載運文書先行。十八日,宣宗離開中都南逃。宣宗棄中都,標誌著腐朽的
金朝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二、札軍降蒙,中都失陷
宣宗南逃的怯懦行動,極大地動搖了人心。當蒙古軍再次到來時,各地女真將領中的
投降派和契丹、札、漢軍吏、地主紛紛降蒙。金朝的統治越來越陷於土崩瓦解的境地。
宣宗自中都啟程後,首先起兵的,是駐在中都以南涿州、良鄉一帶以契丹軍為主的x
。契丹軍和札軍在金朝遭受最為沈重的壓迫。宣宗南逃,契丹軍殺金朝的主帥兗昆,推
契丹人斫答、比涉兒、札剌兒等為首,起兵反金,策劃北攻中都。駐守中都的完顏承暉
派兵到蘆溝抵禦。金章宗時,曾在蘆溝修建壯麗的蘆溝石橋。金兵據石橋攔截札軍。
札軍千人潛游渡水,自背後襲擊守橋的金兵。金兵大敗。札軍繳獲大批衣甲、武器、
馬匹,聲勢大振。札軍起兵後,一面派使者去遼東與耶律留哥相聯絡,一面派使者到
蒙古軍營投降求援。
成吉思汗在桓州得知宣宗南遷,札軍來降,隨即派蒙古將領三木合拔都與金朝撫州的
降將石抹明安(契丹人)和涿州的降將王楫(漢人)率領蒙古軍南下會合。石抹明安、
王楫等軍進攻古北口,連續攻下景、薊、檀、順等州。
蒙古軍幾年來的對金作戰,主要還是蒙古奴隸主在各地擄掠奴隸和財富的擄掠戰爭。
成吉思汗任命石抹明安、王楫等與契丹札軍會合作戰。石抹明安向成吉思汗奏報說:
“這些人本來都應當殺死,如果讓他們繼續活下去,那些還沒有投降的人們,就會
望風來降”。成吉思汗採納了石抹明安的建策。石抹明安、王楫軍變屠掠為招降,所到
之處,金軍望風迎降,陸續收降了數萬人。
這時金朝內部仍然存在著投降與抵抗兩派的鬥爭。九月間,蒙古軍圍攻順州,金守將
王晦領兵堅守,派人突圍去滄州、景州召集別部軍兵來援。王晦舊部王臻向王晦勸降,
說:“事急矣。何必自苦?如能跟我投降,可以不失富貴。”王晦大罵說:“我年六十
,致位三品,死是我的本分,怎麼能跟你走!”王臻投蒙。王晦部下縋城出降。十月,
順州失陷。王晦被擄,堅持不屈,英勇就義。
遷往汴京的金朝廷,還在展開爭論。七月間,宣宗、朮虎高琪見蒙古軍南下,又要把
駐守中都的太子守忠召到汴京,監察御史完顏素蘭反對。朮虎高琪說:“主上住在這裡
。太子應當隨從。況且你能擔保中都守得住麼”?完顏素蘭說:“中都不敢說一定保住
,但太子在那裡,聲勢俱重,如果守住關隘,都城可保。昔日唐明皇幸蜀,太子留在
靈武,就是為了維繫天下人心。”宣宗、朮虎高琪不聽,召太子去汴京。太子離中都,
表示金朝無意在中都堅守,更加失人心了。
貞祐三年(一二一五年)正月,金右副元帥蒲察七斤以通州投降。石抹明安命他仍官
原職,歸蒙古軍指揮。蒙古軍逼近中都。駐守中都的完顏承暉派人以白礬寫的奏書告
急說:“七斤投降,中都城中沒有固守的意志。臣雖以死守,豈能持久?如果中都一失
,遼東、河北都非我有。倘若諸軍趕快來援,或許還可有救。”宣宗派元帥左監軍永錫
,率領中山、真定、保、涿等州兵,元帥左都監烏古論慶壽率領大名軍一萬八千人,
西南路步騎一萬一千人,河北兵一萬人,御史中丞李英護運糧草救援中都。永錫軍至
涿州旋風寨,遇蒙古兵,大敗。李英收編河間、清、滄等處地方“義軍”武裝,得兵
數萬人,每人帶糧三斗。李英自己也背負糧草,以鼓勵士氣。三月,李英在霸州與
蒙軍相遇。金軍大敗,李英戰死。糧草都為蒙古軍奪去。烏古論慶壽軍也潰敗散去。
在汴京總攬軍政大權的朮虎高琪忌恨承暉,不再派兵救中都,中都危在旦夕。
駐守中都的右丞相兼都元帥完顏承暉原來把中都的軍事都委付給左副元帥平章政事
抹撚盡忠。五月初,完顏承暉見蒙古兵臨城下,與抹撚盡忠商議,以期死守。抹撚
盡忠卻與他的心腹、元帥府經歷官完顏師姑密謀南逃。承暉召見師姑,說:“原來我
以為平章(指抹撚盡忠)知兵,所以才推心信任、委付兵權。平章曾許我俱死。現在
忽然又有異議。行期在何日,你必定知道。”師姑說:“今天傍晚就走。”承暉問:
“你辦好了行李麼?”師姑答:“都已辦好。”承暉大怒說:“國家社稷怎麼辦?”
立即把師姑推出斬首。承暉作遺表交付尚書省令史師安石,表中論國家大計,並說:
“平章政事高琪,賦性陰險,報復私憾,竊弄威柄,包藏禍心,終害國家。”承暉與
師安石訣別,要他持遺表去奏報朝廷,隨即服毒藥自殺殉國。
這天傍晚,抹撚盡忠放棄中都逃跑。盡忠逃到汴京,宣宗釋其罪不問,仍任為平章政事。
抹撚盡忠逃走的當天,石抹明安率領蒙古軍進入中都城。中都從此陷於蒙古統治之下。
自海陵王遷都以來的六十幾年間,中都一直是金朝的都城,中都失陷,昭示著金朝滅亡
的日子,更加近了。
三、遼東將領的叛變與遼東、遼西的失陷
一二一四年四月,成吉思汗統率蒙古軍自中都北撤後,又派木華黎和石抹也先(降蒙的
契丹人)等去遼東攻下了金東京擄掠去大批糧食、武器。宣宗南遷,成吉思汗在派遣
三木合、石抹明安等攻取中都的同時,再派木華黎等去攻掠遼西和遼東。金朝在遼西、
遼東的將領和各地地主武裝,紛紛投降蒙古,或叛金自立。遼水東西地區陷入一片紛亂
之中。
北京的失陷蒙古軍兵分兩路,向遼東、遼西地區進攻。木華黎率西路軍侵金北京大定府
,孛禿率東路軍攻懿州等地。十月間,木華黎軍過臨潢,至高州,金守將盧琮、金樸等
投降。十二月,孛禿軍攻掠懿州,金節度使高閭仙戰死。一二一五年,木華黎軍繼續
攻掠惠和、金源、和眾、龍山、利、建、富庶等十五城,進而攻打金北京。北京宣撫使
兼留守奧屯襄領兵二十萬拒戰,與蒙古軍戰於花道。金兵戰敗,死八萬餘人。奧屯襄
據城堅守。城中食盡,部下契丹軍出降,金兵大亂。北京宣差提控完顏習烈殺奧屯襄,
部下又殺習烈,推烏古論寅答虎為帥。二月間,寅答虎率部投降蒙古。木華黎命寅答虎
權(代)北京留守。北京是遼西的重鎮,金朝聚集精兵駐守,金朝失掉北京,又喪失
重兵,北方更加危急了。
官員、地主的叛降蒙古南侵,金朝節節敗退,河北各地地主武裝結社自保,號清樂社。
清樂社領袖永清土豪史秉直,在一二一三年,木華黎南侵時率清樂軍(又稱黑軍),
投降蒙古。木華黎封史秉直子史天倪為萬戶。一二一四年,史天倪和叔父史懷德等
統領黑軍隨蒙古軍進攻北京。北京陷後,史天倪族弟天祥又奉蒙古命去攻打北京以南
各地的寨堡。
北京以南地區的土豪和河北一帶一樣,在蒙古南侵,金軍敗亂的過程中,紛紛組織武裝,
結寨自保。北京土豪田雄,曾接受金朝軍都統的官稱。木華黎軍至北京,田雄即
率眾出降,隸木華黎麾下,隨從征掠。史天祥分兵進攻北京附近諸山寨。磨雲山
王都統至史天祥軍投降,又受命入列崖,擒都統不剌降蒙。城子崖、樓子崖等二十多寨
相繼投降。
西乾河的答魯、五指山的楊趙奴等固守抵抗。史天祥軍來攻,楊趙奴戰死。答魯有眾
數萬,戰敗後,又聚眾攻龍山,槍刺蒙古北京路都元帥吾也而墮馬。史天祥軍來救,
答魯戰死。
木華黎進軍興中府,遣劉蒲速窩兒、高德玉(金降臣)向興中府同知兀里卜勸降。
兀里卜嚴正拒絕,斬劉蒲速窩兒,高德玉逃跑。興中府投降派官員地主殺兀裡卜,推
當地土豪石天應為帥。石天應舉城投降。
川州地主劉世英,義州地主李守賢先後率眾投降蒙古。義州開義縣土豪王珣,聚眾
十餘萬,結寨自保。蒙古軍到來,也率眾投降。各地投降的官吏、地主武裝,陸續
加入蒙古軍,助蒙侵金,對金朝在各地的統治形成極大的威脅。
錦州張氏獨立一二一四年,錦州張鯨聚眾十餘萬,殺金節度使,自立為臨海郡王,叛金
降蒙古。一二一五年,張鯨自號遼西王,建年號大漢。四月,成吉思汗下詔給木華黎,
命張鯨總領北京十提控兵,隨從蒙古將領脫忽闌徹里必南下,侵掠燕京以南州郡。
木華黎命石抹也先同行,監視張鯨。軍行至平州,張鯨圖謀叛蒙,被石抹也先殺死。
張鯨弟張致在錦州,聽說張鯨被殺,割據錦州叛蒙自立,稱漢興皇帝,建年號興龍。
張致聯絡義州開義縣楊伯傑地主武裝,進攻義州。王珣戰敗逃走。張致軍進而攻下平
、灤、瑞、利、懿等州和廣寧府。張致自稱瀛王。一二一六年六月,遣部下完顏南合、
張頑僧向金宣宗上表歸金。宣宗詔命張致行北京路元帥府事兼本路宣撫使,南合同知
北京兵馬總管府事,頑僧同知廣寧府事。木華黎率數萬人討之,進逼紅羅山,張致
部下主將杜秀投降。張致軍攻下興中府。七月,木華黎進兵興中。遣吾也而等圍攻
溜石山堡。張致遣張鯨子東平救援。木華黎率軍會合夾攻,東平敗死。張致退守錦州
。木華黎軍圍攻月餘,張致閉門堅守。部下高益叛變,縛張致投降蒙古。張致被殺。
遼東契丹軍的動亂一二一三年,耶律留哥率遼東契丹札軍叛金,自號遼王。一二一四年
,宣宗派青狗去遼東勸誘耶律留哥降金。耶律留哥不從,青狗叛金投附留哥。宣宗命
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領兵四十萬討伐。留哥迎戰於歸仁縣北河上。蒲鮮萬奴兵敗,
逃往東京。耶律留哥以咸平為都城,號為中京。金宣宗再派左副元帥移剌都領兵十萬
攻留哥,又敗。一二一五年,留哥攻破東京,部下耶廝不等勸留哥建國稱帝。留哥不聽
,帶領兒子薛闍和隨從人等去桓州投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遣使者三百人去遼東。耶廝不
等殺蒙古使者,在澄州起義自立為帝,建國號遼,年號天威。以乞奴為丞相,青狗為
元帥,鴉兒為行元帥。青狗逃歸金朝。耶廝不為部下所殺,起義軍眾推丞相乞奴監國
,與行元帥鴉兒分兵民為左右兩翼,屯開、保州。金蓋州守將眾家奴來攻。乞奴、
鴉兒(《高麗史》作鵝兒)等戰敗。耶律留哥與蒙古軍數千,也趕來作戰,乞奴、
鴉兒等,渡鴨綠江逃往高麗。金山殺乞奴,自稱國王,改元天成(《高麗史》作天成
,《元史》作天德)。金來遠軍致書高麗守德城,約夾攻契丹逃軍。兩年後,金山被
部下統古與所殺,喊舍(撼舍)又殺統古與自立。一二一八年,耶律留哥領蒙古、
契丹兵入高麗,高麗助兵四十萬攻喊舍,喊舍在高麗江東城兵敗,自縊死。
蒲鮮萬奴的叛亂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領重兵攻打耶律留哥,戰敗逃往東京。一二一四年
春季,蒲鮮萬奴發動叛亂反金,佔領咸平、東京、沈、澄等州。女真猛安謀克戶也跟從
叛亂。三月,蒲鮮萬奴指揮步騎九千進攻婆速府路,金朝同知婆速府路兵馬都總管
紇石烈桓端派都統溫迪罕怕哥輦擊之,退去。四月,蒲鮮萬奴攻掠上京城等地,捕殺
金同知上京留守事溫迪罕老兒。五月,金都統溫迪罕福壽率部攻蒲鮮萬奴軍,攻下
大寧鎮。九月,蒲鮮萬奴部九千人進攻宜風、湯池,被紇石烈桓端擊潰。十月,
蒲鮮萬奴在遼東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建年號天泰。
一二一六年十月,蒙古木華黎軍攻陷錦州後,蒲鮮萬奴投降蒙古。蒙古軍退後,萬奴
又叛蒙自立,稱“東夏國王”。一二一八年,蒙古、高麗派軍鎮壓契丹農、牧民起義軍
,蒲鮮萬奴也派元帥胡土帶兵前去加入“圍剿”,將起義軍撲滅。
四、蒙古軍在河北、山東的擄掠
一二一五年,成吉思汗派遣脫忽闌徹里必率領的南侵軍,在捕殺張鯨後,繼續南下,
侵掠河北、山東地帶。四月間,到達平州城下。金平州守將合達拒戰失敗,率金軍投降
。八月,史天倪軍與攻占中都的蒙古軍隊會合,南下攻掠河間、滄、深、獻、觀、景
、恩等州。十一月,蒙古軍攻彰德府,知府陀滿斜烈戰死。十二月,史天倪軍攻克
大名。貞祐四年(一二一六年)正月,又攻下曹州,大肆擄掠而去。蒙古軍擄掠去後
,一些州城又為金朝所收復。
一二一六年二月,蒙古的另一支軍兵,又自河東圍攻太原、平陽。金知平陽府事兼
河東南路兵馬都總管胥鼎領兵抗戰,多次擊敗蒙古軍,守住了平陽。八月,蒙古軍
攻代州,經略使奧屯丑和尚作戰失敗,身中數創,被俘後堅貞不屈,被殺害。
五、山東、河北地區的人民起義
在蒙古侵金的同時,山東、河北地區的人民,紛紛舉行了反抗金朝黑暗統治的武裝起義
,少者數萬人,多者至數十萬。起義者穿紅襖作標誌,因此又被稱為“紅襖軍”。
益都楊安兒等起義章宗泰和時,金、宋開戰,山東各地群眾相繼起義抗金。益都縣人
楊安兒(原名楊安國,以賣鞍材為業,人稱楊鞍兒),聚眾起義。以後投降金朝,
金朝加給刺史、防禦使的官職。一二一二年,蒙古軍圍中都,金朝詔令楊安兒領兵
戍邊。楊安兒行至雞鳴山,中途逃回山東,再次起兵抗金。以母舅劉全為元帥,攻打
莒州、密州等地。一二一四年,金宣宗向蒙古屈膝求和。蒙古軍退後,宣宗即集中
兵力鎮壓山東各地的起義軍。金宣招使僕散安貞敗安兒軍於益都城東。起義軍轉攻萊陽
,金萊陽守將徐汝賢以城降楊安兒。登州刺史耿格開城郊迎紅襖軍。楊安兒遂稱王號,
置官屬,立年號天順。進而攻下寧海,進兵濰州。一些女真貴族的家奴也參加了
楊安兒軍。
七月間,僕散安貞與沂州防禦使僕散留家,安化軍節度使完顏訛論等合兵攻楊安兒軍。
徐汝賢等率三州之兵十萬拒戰,轉戰三十里,數萬人戰死。起義軍棘七等率兵四萬
列陣於辛河。僕散留家由上流膠西進兵,起義軍損失甚重。僕散安貞軍至萊州,
起義軍史潑立部二十萬人在城東列陣迎戰。僕散留家以輕兵攻城誘戰。起義軍損失近
半數。僕散安貞以重賞招降,遭到拒絕,又派萊州黥卒曹全等詐降於徐汝賢以為內應
。九月,金兵攻下萊州,徐汝賢被殺。耿格、史潑立降金。楊安兒與部下汲政等乘舟
入海,被舟人陷害,墮水而死。安兒妹楊妙真號四娘子,勇悍善騎射,與劉福等收集
殘部,得數萬人,與李全軍合。
濰州李全等起義濰州農民李全,人稱李鐵槍,與兄李福等起義,響應楊安兒,攻打臨朐
,進取益都。劉慶福、國安用、鄭衍德、田四、于洋、于潭等農民軍,都歸李全指揮。
楊安兒敗死後,劉全、楊妙真等率餘部萬餘人與李全軍合。李全與楊妙真結為夫婦,
合兵攻打完顏霆軍。李全戰敗,率部眾保東海,劉全分軍駐堌上。一二一七年,楊安兒
部下季先率領李全部下五千人投附宋朝。李全分兵攻破莒州,擒金守將蒲察李家。
于洋攻下密州。李福攻下青州。宋朝授給李全京東路總管的稱號。一二一八年四月
,金招撫副使黃摑阿魯答又奪回密州,李全軍戰敗。阿魯答又敗李全軍於莒州。九月
,李全反攻密州,破密州城,獲得大勝,擒黃摑阿魯答、夾谷寺家奴,進而攻破壽光、
鄒平、臨朐等縣。紅襖軍繼續壯大。
密州方郭三等起義一二一四年,密州紅襖軍領袖方郭三稱元帥,據密州,進而轉戰沂州
、海州。七月間,金僕散安貞軍在萊州鎮壓了楊安兒紅襖軍後,派僕散留家率軍攻打
膠西諸縣起義軍。完顏伯德玩襲擊密州,方郭三被殺犧牲。密州又被金朝佔去。
泰安劉二祖、霍儀等起義泰安人劉二祖領導當地農民起義,轉戰淄州、沂州。
一二一四年,僕散安貞軍在萊州鎮壓楊安兒後,宣宗下詔,向劉二祖等招降。劉二祖
紅襖軍拒不投降,繼續戰鬥。一二一五年二月,僕散安貞派提控紇石烈牙吾塔等攻破
巨蒙等四堌及馬耳山。劉二祖軍四千餘人戰敗犧牲,八千餘人被俘。紅襖軍宣差程寬
、招軍大使程福被擒。僕散安貞又派兵與宿州提控夾谷石里哥同攻劉二祖軍的據點大
沫堌。紅襖軍千餘人迎戰。金提控沒烈自北門闖入,另一軍攻紅襖軍水寨,諸軍繼進,
殺賊五千餘人。劉二祖被創,獲之,及偽參謀官崔天祐及楊安兒部太師李思溫等一起
被擒。紅襖軍餘眾退保大小峻角子山。金軍追擊,紅襖軍萬餘人犧牲。劉二祖被殺
就義。十月,僕散安貞因鎮壓紅襖軍有功,升為樞密副使,在徐州行院事。
劉二祖犧牲後,餘部在霍儀領導下繼續抗金,並在斗爭中不斷壯大。彭義斌、石珪、
夏全、時青、裴淵、葛平、楊德廣、王顯忠等統領的起義軍,都聚集在霍儀的麾下。
一二一六年春,霍儀率紅襖軍數萬人攻邳州,與金邳州刺史、徐州界都提控紇石烈
桓端作戰失敗,退保北山。霍儀部轉戰沂州,圍攻州城。金同知防禦事僕散撒合向
紇石烈桓端求援。桓端出兵,內外夾擊。紅襖軍戰敗,萬餘人犧牲,霍儀戰死。石矽
、夏全等降金。彭義斌等率餘部投歸李全。
兗州郝定等起義楊安兒、劉二祖領導的紅襖軍相繼失敗後,另一部分餘眾,在兗州
泗水人郝定領導下,逐漸結集發展到六萬人。一二一五年冬,連續攻下兗州、滕州、
單州及萊蕪、新泰等十餘縣。郝定稱大漢皇帝,設置百官。一二一六年春,派大漢
宣徽使李壽甫等攻打臨沂、費縣境,被金軍擊敗,李壽甫被擒。金宣宗命尚書右丞
侯摯在東平行省事、權本路兵馬都總管,鎮壓郝定軍。五月,僕散安貞在鎮壓劉二祖
紅襖軍後,又受命鎮壓郝定軍。郝定戰敗,損失數萬人。郝定退回兗州泗水。山東
西路宣撫使完顏阿鄰(漢人。本姓郭氏,蒙古圍中都時,應李雄招募,有軍功改姓
完顏。)攻入泗水柘溝村。郝定被擒,在汴京英勇犧牲。
真定周元兒等起義一二一五年九月,周元兒領導的紅襖軍攻克深州、祁州、束鹿、
安平、無極等縣,遭到真定府金兵的鎮壓。周元兒及紅襖軍五百餘人被殺犧牲。
南陽等地起義在山東、河北一帶紅襖軍起義的同時,南陽五朵山農民千餘人起義。
金節度副使移剌羊哥領兵鎮壓,與起義軍相遇於方城。起義軍拒絕金軍的招降,作戰
失敗,大部犧牲。金宣宗採納移剌買奴的建策,因南陽地區靠近鈞州,強迫起義餘眾
遷徙到歸德、睢、陳、鈞、許諸州之間,以防止起義者與宋人聯合反金。
膠西李旺等起義一二一八年,李旺等起義軍佔據膠西,稱黑旗軍。金權知益都府田琢
派張林等領兵鎮壓。孿旺被擒。起義群眾在各地繼續作戰。起義軍鄒元帥在小堌堅守
,被金萊州經略使術虎山壽軍戰敗。起義軍前鋒於水等三十人被擒。起義軍陳萬戶與
金軍激戰,八百人犧牲。起義軍又在朱寒寨與金軍作戰,失敗。餘眾仍分佈在膠西、
高密的農村與海島之間,堅持戰鬥。
石州馮天羽等起義一二一八年,石州馮天羽等數千人據臨泉縣起義。金帥府派兵鎮壓
,被起義軍擊敗。州刺史紇石烈公順領大兵來招降。馮天羽等數十人迎降,公順殺
馮天羽。起義群眾走保積翠山,繼續戰鬥。金將王九思攻破寨柵,起義群眾二千人
犧牲。餘眾仍繼續堅持戰鬥。起義軍中的國安用等投降,起義被出賣而失敗。起義
群眾被分置於絳州、霍州之間。
濟南夏全等起義劉二祖、霍儀失敗後,各地起義群眾繼續在夏全、石花五等領導下,
堅持鬥爭。一二一七年,分佈在濟南、泰安、兗、滕等州的起義者兩萬餘人同時舉兵
。金山東行省侯摯派完顏霆等領兵鎮壓。起義者千餘人犧牲,夏全、石花五被招降。
上述這些地區的起義外,山東、河北各地遍布著大小不等的起義隊伍,不斷給金朝
以打擊。一二一六年,郭偉、祝春等領導的一支千餘人的紅襖軍曾攻占漣水縣。趙福
攻占恩州。他們都由於遭到金軍的鎮壓而失敗。和劉二祖同時起義的濟南張汝楫和邢州
的程邦傑等,在一二一五年相繼被金朝招降,起義遭到叛徒的出賣而失敗。但是金朝的
鎮壓與招降都無法撲滅人民群眾的起義烈火。《金史·僕散安貞傳》說:“自楊安兒、
劉二祖失敗後,河北殘破,各地起義軍往往又相團結,都穿紅襖,以相識別。官軍雖然
去鎮壓,但不能除滅。”河北、山東直到南陽,各地起義群眾前仆後繼,此伏彼起,
連綿不斷地打擊著金朝的黑暗統治,金朝內外交困,滅亡不可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