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cCain (John McCain)》之銘言:
: 查了一下資料,目前超過500支全壘打的打者有以下幾位
: 9. Harmon Killebrew+ 573 R
: 12. Mike Schmidt+ 548 R
: 17. Alex Rodriguez (31) 516 R
: 19 Eddie Mathews+* 512 L
: 不過至少就這些長打好手來說,看起來二三游防區的選手能成為大棒者並不多
二遊先不管,說三壘手能成為大棒的不多就有必要討論一下了,因為好像真的有
不少人有這種印象。
上面特別列出來的這四個人,Mike Schmidt、Eddie Mathews 都是專職的三壘手
,A-Rod 跟Killer在職業生涯中守三壘的場次差不多三分之一,三壘都是他們守
第二多的位置。在生涯 500轟的22個人裡面有這樣的比例,就算不算多,也算是
正常了。
而且事情不只是這樣,我們再舉個例子:Mark McGwire,沒錯,他在大聯盟的
1874場比賽中,只擔任了24場的三壘手,他在小聯盟的時候卻是一個三壘手,小
聯盟出賽了 287場,有 263場是以三壘手的身份出賽的。
再舉一個例子,今天剛打出 499號全壘打,過幾天可能就會加入這份名單中的
Jim Thome ,或許現在的球迷印象中他就是一個一壘手,不過如果你是95年那個
世代的印地安人隊球迷,應該不會忘記他也是三壘手出身的,直到他大聯盟的第
七個球季才轉守一壘。
Jeff Bagwell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大家應該不陌生,生涯 449支全壘打。雖然
他一直是太空人隊的一壘手,但是他在紅襪小聯盟一樣是三壘手,他在小聯盟守
了 193場三壘,只守過一場 1壘,但是因為紅襪三壘是Wade Boggs,到了太空人
隊之後,三壘的位置又被Ken Caminiti擋住,所以最後是以一壘手的身份開始他
的大聯盟生涯的。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份名單:
Baker, Frank Philadelphia Athletics Third Baseman 1955
Boggs, Wade Boston Red Sox Third Baseman 2005
Brett, George Kansas City Royals Third Baseman 1999
Collins, Jimmy Boston Red Sox Third Baseman 1945
Dandridge, Ray Newark Eagles Third Baseman 1987
Johnson, Judy Hilldale Daisies Third Baseman 1975
Kell, George Detroit Tigers Third Baseman 1983
Lindstrom, Freddie New York Giants Third Baseman 1976
Mathews, Eddie Milwaukee Braves Third Baseman 1978
Robinson, Brooks Baltimore Orioles Third Baseman 1983
Schmidt, Mike Philadelphia Phillies Third Baseman 1995
Traynor, Pie Pittsburgh Pirates Third Baseman 1948
Wilson, Jud Philadelphia Stars Third Baseman 2006
這是在名人堂網頁,以三壘手為範圍搜尋出來的結果,是的, 227個進入名人堂的
球員,用三壘手這個條件只搜尋得到13個人(而如果你對過去的球星有一些認識的
話,你就會知道Mike Schmidt是把其他人遠遠拋在後面,即使其他位置會爭論不休
,但是他永遠是眾所公認的大聯盟史上最佳三壘手,其他人難以望其項背)。
13/233=5.58%,為什麼三壘手進入名人堂的少得可憐?而在其他位置稱得上頂尖的
很多,在三壘卻只有一個Schmidt?
兩年前,Hardball Times上面有一系列文章在討論這個問題:
Third Base:The Crossroads
Part 1:http://0rz.tw/9a37o
Part 2:http://0rz.tw/f835b
Part 3:http://0rz.tw/e9316
Part 4:http://0rz.tw/0935y
Part 5:http://0rz.tw/76336
1B LF RF 3B CF 2B SS
上面這個東西叫守備光譜(Defensive Spectrum),Bill James是第一個公開提出
來的。一般認為,這代表棒球脫離死球時代之後,各個守備位置的防守難易度,越
靠近左邊越簡單,越往右邊越困難。越往右邊的球員,守備要越好,所以我們不會
太要求他們的打擊能力,而越往左邊的位置,因為對於守備的要求不大,所以我們
會希望在這些位置上的球員攻擊越強越好。至於投捕手則是因為他們的位置有其特
殊性,所以被排除在外。
OK,只討論三壘手的話,我們可以發現,三壘正好是在這個光譜的正中間,也就是
說,這展現了三壘這個位置的特殊性。對於防守的要求比較沒那麼嚴格,也不會特
別要求在這個位置上出大棒子,所以在考慮團隊組成的時候,適合三壘這個位置的
人很多,以攻擊和防守這兩項能力做為基準,展現出越極端能力的人,通常就散佈
在這個防守光譜的左右兩端,而比較不那麼極端的球員,就越有可能出現在三壘。
接下來,隨著球員的年紀增長,部分球員的活動力可能大不如前,於是在光譜右邊
的球員,慢慢的往左邊移動,二遊的球員活動力降低之後,可能就移到三壘。三壘
的球員如果有棒子,而防守能力退化了,可能就移到左右外野或一壘。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三壘手來來去去,但是在三壘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並不多,
而眾多球星或許都曾經在三壘這個位置停留過,但是令人留下印象的卻總是他們在
其他位置上的表現。像Mike Schmidt這一類要手套有手套,要棒子有棒子,又一輩
子固守在三壘防區的球星,真的是少之又少。
連結的文章裡,有列舉出許多在職業生涯中轉換過守備位置,曾經守過三壘的球星
,也有舉出一些有機會或有可能擔任三壘手,但是卻在其他位置上得到機會,而與
三壘無緣的球員,大家可以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