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賽程制定並不需要想得這麼複雜、重點只有兩個
1、盡量達成對戰賽程配置公平 & 2、票房收入考量
一個球季下來每隊須打162場例行賽,主客場比賽各半
以美聯東區來舉例、就算是今年主場滿100歲的紅襪
還是得面對洋基、藍鳥、金鶯、光芒各18場主客場各半的賽程
畢竟隸屬於同一分區競爭強烈,對戰的次數比其他美聯球隊來得多
這樣統計下來,將非常公平的分配出72場比賽(主場36、客場36)
接下來的賽程分配考量則是同屬美國聯盟的中區與西區
美聯中區、西區共有9隊、分配要對戰的場次仍是72場
但又需要考量球隊於對戰後的下一系列賽所要移動的距離
所以這9支球隊所分配到的對戰場數只能"盡量"達到公平
但是實際的對戰場次總和仍是72場(主場36、客場36)
這樣的對戰分配方式已經達到144場比賽了、最後剩下的18場比賽
就是97年開始為了增加票房及可看性的跨聯盟賽事
跨聯盟賽事的安排考量首先會以地域性為主、成為每年的固定賽事
例如:風城大戰、紐約地鐵大戰、灣區大橋大戰、高速公路大戰
都是耳熟能詳的固定跨聯盟賽事,最大考量來自同地域性的話題炒作與票房收入
其餘的賽事安排、大致上會形成對戰另一聯盟的同一分區的球隊
所以剩餘的18場跨聯盟賽事(亦是主客場各半)主要是增加季賽中的可看性
相信這樣的賽程編排方式已經是最最趨於公平了、進一步想想看
每年兩聯盟、六分區各隊的賽程必須合乎主客場各半的規定
賽程的排列組合又不能重複的情況下,想必會有很多對戰組合是例行賽看不到的
除非例行賽的賽程要增加至兩百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