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看到想回 沒想到吃個飯回來就不見了.......
閱讀警告:
以下我本人談到NBA 的部分 不需要太相信
基本上我對NBA 的了解比新手還要不如
1. 整體來說
運氣成分佔棒球比例似乎確實是比籃球大
當然, 我們還要定義哪些部份算是"運氣"
不過我只是想閒聊 不是想要寫sabermetrics 論文 所以就先呼嚨過去
很簡單的觀察是
NBA 的勝率分布比起MLB 極端
MLB 勝率打到兩成五就是歷史級的爛隊了 NBA 要打到比這爛好像容易很多
一個可能詮釋 (當然很粗糙) 就是, 棒球的運氣成分較大
運氣因素在交手兩隊上都是50-50 的
這使得爛隊獲勝的機率不會極端的低 強隊獲勝的機率也不會極端的高
如果你還要深究制度面
NBA 還有salary cap, MLB 沒有
MLB 完全可以組一支全部從三A 升上來的球隊去跟200+ M 的payroll 打
就這個角度看, NBA 已經在制度上縮小球隊間差距了
另外一個可以觀察點是
季賽戰績(long term) 對於季後賽(short series) 戰績解釋力如何
我們可以預期, 運氣(不確定性)越高的運動
前者對後者的解釋力越差
MLB 的球迷都知道, 進了季後賽, 季賽戰績就是參考用了
90W 和100W 的打起五戰三勝, 感覺實在是沒有什麼差別
這方面我不曉得NBA 的情形是怎麼樣
季賽55 W 和60 W 的球隊在季後賽交手, 大家會覺得差別很大或是不大?
p.s. 我不覺得說哪一項運動運氣成分高 是什麼引戰
或者這樣就表示在貶低這項運動
這純粹就是性質上的差別而已
如果你不喜歡運氣這個詞 那改成不確定性也是一樣的
我就比較喜歡看不確定性高的運動
棒球不管從選秀到場上都比籃球難以預測 這就很吸引我
2. (以下極可能含有唬爛內容)
就棒球而言, 一個二壘手不管在什麼樣的球隊
他需要做的事情都差不多
就籃球而言, 一個控衛在不一樣的球隊
他需要做的事情可能有相當差別
就棒球而言, 第四棒跟其他人一樣一場打四次
以籃球來說, 可能一個人出手其他人搶籃板
就籃球而言
比較有為個人(明星球員)量身打造球隊, 設計戰術的傾向
就棒球而言這空間小得多
大概可以想到的就是如果原本投手好, 就朝pitching/defense team 前進這樣
既然NBA 球隊為了個人量身打造
那麼你一直打不到冠軍 當然是你要負責 這也沒有什麼不合理的.
3. 賽制的差別
MLB 進入季後賽很困難 NBA 進入季後賽很容易
這其實是一種預期心理
如果你幾年才進一次季後賽就算了
如果你年年進季後賽 年年輸
當然新聞討論就很容易變成: 這樣的陣容是不是註定贏不了季後賽?
再討論結果就會到球星身上去了
4. 數據 vs 心理的詮釋
棒球數據發展的比籃球完全 (當然還是跟運動本質有關 這無關哪一項比較好)
大家比較相信A 球員的數據比較可以transport
大家也更傾向由數據詮釋球員 自然心理面的詮釋就會減少
5. 季後賽運氣說: 真的不可挑戰嗎?
關於棒球的sabermetrics
其實季後賽確實是一塊處女地
我知道的初步研究是
俗語說: pitching and defense win the championship
那數據頭最喜歡做的就是打破傳統迷思了 (科科)
馬上有人研究季後賽裏 偏投手的球隊和偏打擊的球隊哪隻比較容易獲勝
結論是: 幾乎沒有差別
接下來就是Beane 說的: 季賽是實力, 季後賽是他媽的運氣.
那, 事情就到此為止了嗎?
我不知道, 版上似乎很喜歡抱定一種說法, 然後說事情就是這樣
ooo 就是%%% ### 就是@@@
但假設我是搞球隊的人, 我絕對不是這種態度
我會對找出有什麼想法是還沒被主流廣為認同, 但又有可行性的
非常有興趣
不然你這樣想, 我這樣想, 他也這樣想, 大家想法都是一樣
那你老闆剛好比我老闆出的錢多, 那我還有什麼搞頭對吧.
如何找出季後賽會表現比較好的球員?
季後賽數據有多少指標性? 要到多大的量才有指標性?
你有沒有可能找出其他的好指標?
以上這些都是好問題.
也許未來會有令大家驚奇的答案也說不定, 不是嗎?
先寫到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