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兩位台灣人登上ONE冠軍擂台

作者: NSACSS (agent)   2017-09-21 19:58:20
直接發一篇回好了XD
傳統上在法律上比較負責的運動比賽最起碼會有場邊醫師,
另外如果運動代表隊比較有規模會有自己的隊醫,
格鬥競技比賽比較特別的是有Ring side physicion
一個一般的場邊待命醫師可替代性比較高,甚至不一定需要是運動相關科別,
只需要懂急救和判斷是否後送,其他小傷交給防護員,處理的狀況可以從運動員
肋骨斷掉氣胸決定送醫,到場邊民眾昏倒。對比賽大概只需要略懂,
現在比較大的比賽幾乎都會有,不然出事很難扛責任。
(講個八卦,某協會辦比賽,沒有常備藥、電擊器沒有電...最後是去支援的醫師自備
這種事在台灣不會太少)
在台灣整體來說和運動醫學最相關的科別還是復健科醫師(在國外不一定),
台灣大多數的「隊醫」都是由復健科醫師擔任主要工作,世大運、奧運都不例外,
隊醫比場邊醫師一般待命醫師角色更吃重。隊醫要能夠懂規則,可以跟裁判、
大會醫師溝通討論,更要長期懂自己team的選手,相對來說比較是為自己的
團隊效力(從醫療、營養、心理、甚至很奇特的連選手生涯規劃都有....XD)。
能夠和裁判以及教練討論選手現在的傷害,是忍傷上場求成績比較重要,
還是要考慮未來不要繼續拚比較好。出國的時候跟一群選手出去要知道有哪些藥可以用
,那些禁藥不能碰。選手上場其間有哪些武器可以加速恢復、暫時減輕傷害或疼痛等等。
國內最有名的隊醫大概是林長的林瀛洲醫師,上次里約奧運的時候柔道和角力都肩膀
脫臼,都有面臨「要不要忍傷再上場」的討論。
比起一般的場邊待命醫師更需要夠懂運動規則和特殊傷害,懂選手的性質。
Ring side physician是格鬥運動裡比較特殊的,像Warren是美國運動醫學會登錄的
(急診科),當然沒有去做這種認證不代表沒有相應的能力(登錄的話每年要繳很多錢給
協會),是台灣很少數有這張牌的醫師,大概也是台灣最懂MMA和BJJ的醫師了。
必須要有參與比賽的經驗,能夠判斷當下的狀況要不要丟毛巾。
同時協助改善規則提升比賽的安全性。
另外台灣也有非常多厲害的物理治療師,和醫師一樣,懂格鬥運動這種專項運動的人
也沒有那麼多。他們可以做簡單的紮貼或固定、以及透過手法恢復運動表現等等...
目前不管醫師或治療師,年輕一輩都有人略有涉略這些運動,很多人大概都還是住院醫
師等級。畢竟這個運動還年輕,老一輩醫師真的有參與這項比賽的不多。
以醫師的生態來說,大概除了在診所工作,或是非常有錢其實也不太需要太長工時又不想
在醫院寫論文升等的,很難有大量時間去投入。一般醫師或治療師如果沒有特別跟
這項運動的群體接觸,大概也會有不少障礙。
如果有一天要能夠發展到像歐美的運動團隊一樣發達,大概也是要有一整群人的投入
才做得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